松阳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常识 » 聊斋志异新编神医降凡间,难信终得信
TUhjnbcbe - 2024/6/22 1:56:00
白癜风可以治愈么 https://cm.39.net/bjzkhbzy/240616/g2plqua.html

第一节:神医降凡间

一则:东汉明帝(刘庄)十二年(公元70年)汉冠军将军刘子南时任甘肃武威太守。信奉尹公道士时,接受了神仙务成子(注:又称“务成昭”、“巫成”。传说他是舜的老师。《汉书·艺文志》著录有《务成子阴道》三六卷。马王堆医书《十问》日:“巫成以四时为辅,天地为经。巫成与阴阳皆生,阴阳不死”,《汉书·艺文志》小说家中,著录《务成子》十一篇,《抱扑子内篇·明本》里载录了“务成子炼丹法”,可惜这些著作均已失传。)所制的丹药《螢火丸》。此丸能够防止疾病疫瘴之气,且能辟厉鬼、虎狼、虺蛇、蜂蠆诸毒及五兵白刃盗贼凶害。配方是:用雄黄末二两,螢火、鬼箭、蒺藜各一两,铁槌柄烧成黑炭,锻灶中灰、羚羊角各一分半研成粉,再以鸡蛋黄拌合雄鸡冠之血搓成丸,大如杏仁;以三角绛(红色)布囊装入五丸,常绷于左臂上。若行军则系于腰间,居家时可悬挂于梁上,照此做均能辟诸毒。

舜之之神仙务成子:制《瑩火丸》。

某日,刘太守行至武威边界遭遇敌军。大战溃败,余兵众四散奔逃。刘将军独自被敌冠包围,飞箭如雨而降,虽然说如此,但箭都只能纷纷落于刘子南之马前马后不及伤害。敌冠见到此情况后,都认为乃是神人也。然而,只得怏怏解围而退。经历过此战事后,因其神效匪夷所思。后将此神丸配方传于儿子与兄弟。凡以此而佩者,皆于参战之时未尝被刀箭所伤,喜得效验,视为传世秘宝。汉末有青牛道士封君达者,得到此秘宝后传于安定郡皇甫隆,隆又传授于魏武帝。之后,不径意地传于民间:故有《冠军丸》或谓《武威丸》载入《千金翼方》中。这是个例证,中华自古有奇方宝药存也。

二则:唐代有常乐镇(国内同名的县镇不少,故已不可考)的一位王居士,耄耋之年,却鹤发童颜,精神不衰。日常居家手持佛珠诵佛,布施药物于乡里。家里十几口人,俭节茹素。某日,遊于终南山之灵隐坛,坛有观音殿坛基尚未竣工。居士见状心忖怎么搁置了起来?便询问在场的僧人,僧答曰:“梁栋栾栌(栾栌:殿中柱顶承梁之木),都已准备好了,只因山路险峻,人扛车辇所需功夫实属不易,非有三十万文钱是办不了此事的”。王居士当场许诺帮助解决。且承诺不超过十天时间,定把钱文如数背上山来。之后,王居士随即进京,告诉朋友圈的人说:“若有富家有危病不能治者,愿出钱三百千钱,吾可使其痊愈。那样吾亦可达成终南山观音大殿之需”。果然发现有延寿坊经营金银珠宝的商户,有十五岁女儿正病危,众医师都束手无措。为此,户主愿出其价迎请王居士施医。居士告诉户主定能疗愈其女儿之患。又曰:“吾见该病拖延时间是过久了,今可留神丹给汝,不必担忧。但是汝当依吾言行。请汝马上把这三百千文钱送上终南山观音大殿处交付于僧人。那样汝可以获得二个利益,首先汝既可以帮助治愈女儿之病,同时汝归皈佛门成为佛子”。

户主允诺其言后,王居士乃把丹药留于壸中交病者待用。户主将钱迅即背上山去。之后,在十日之中,反见其女儿病恶化。其家正伤心地为女儿准备办理后事,王居士悠然地返回来视其状况,乃遭到家人痛骂!正抓起来要送往衙门。家人们指斥道:“汝安的什么心害人?居然还敢回来见我们,汝进门去看看,家中女儿僵死绝气已久矣!”居士不动声色,命其家人提供一间密室,始焚烧新鲜的槐柳,使其烟湧入室内,闲人莫入,将卧榻平放后抬病者于上,取丹药数粒,置于顶鼻中,又以铜盆贮温水搁于胸部后,关闭门户派人小心伺候。次日拂晓,熏烟终尽,烟雾仍笼罩其室。王老居士以手指浸入置于胸上的水盆中,探知奥妙曰:“恭喜,命乃可救!”即刻请拿乳汁,伴以捣碎的数粒丹药,滴咀唇间汁液顿时流入口中。见此居士喜言道:“好了,无须担忧了”。于是,用纱布蒙其鼻,重又用温水捂其胸。至夜,掌烛视察,挨数刻时间,见鼻始有气息进出,又过数刻胸部起伏见水盆摆动。于是,居士重又以丹药汗滴鼻,其女打起了喷嚏,挨到天明恢复了正常的胎息。全家人生了惊喜,为此重又酬谢王居士,居士将多余的丹药留下后离去。户主很希望有机会再见到他,后王居士却移居别地而不知所终。之后,该女婚后复有数子,享天命而卒。

三则:北宋苏轼有诗《景贶履常屡有诗督叔弼季默唱和已许诺矣复以》云:“君家文律冠西京,旋筑诗坛按酒兵。袖手莫轻真将种,致师须得老门生。明朝郑伯降谁受,昨夜条侯壁已惊。従此醉翁天下乐,还应一举百觞倾”。此诗中所题——叔弼为欧阳叔弼学士、季默为韩季默簿主,均是有地位的文职官员。

宋代元佑六年(公元年)十一月二日,叔弼与季默一起夜间聊天时,在傍的侄子听闻到一则故事:徐问真道士,自言乃是潍州人(今山东潍坊)。常入酒肆豪饮,竟以嚼生葱鲜鱼下酒。给人治病以手指当剪,以泥土为药,甚有良效。青州(为中华九州之一)欧阳文忠公(即欧阳修)常邀请徐问真道士一同遊览,过了一段时间之后,道士厌欲离去。以后欧阳公去汝南为官,忠文公常留道士于公馆。且让家里的伯父、父亲与兄弟共同外生照料他。而公患有不寻常的足疾,许多医家都无法治疗。徐问真教公吸引气血,自足踵(足后跟)至头顶。公按其行后,足疾愈。某日,不料道士执意要离去,公欲留不成。徐道士曰:“我有罪过,我与公卿遊时,我不曾留下,公派人相送,有冠冕堂皇的卫士与高大的壮士,站立于道两旁送我出城,还招集了一批孩童手捧着医筐跟随行走数里”。孩童们将要返回时,徐道士受到感动,便从发髻中取出一小瓢,大如枣。反复磨于掌中,掌心满出来的乃是酒。然后,让孩童们都品此良酒。品尝之后孩童们都忘记了自己所在何处,而径发狂不能自控。苏轼到汝阴县(今安徽阜阳)欧阳公将此情告于轼。后苏轼贬官黄州县(今湖北黄岗)。县令周孝孙突然得严重的腿疾,苏轼将徐问真道士的秘诀告之以周,经七日而愈。许多关于徐道士的事迹真是道不尽说不清。其道士真乃是异人也。

四则:宋徽宗宣和年间,有曹老道不知何许人也。他刚到清流县(闽武夷山南)徘徊于未竣工之道观,后入住其间。老道长相甚粗野,头上包青巾,衣着短衫,终日打坐,居住数年。偶而施药济病,能得济救者往往是药到病除。

每往市中去饮酒必酩酊大醉而归,却也总有人自愿跟随伺候他。老道入酒肆饮酒总是卧榻而酌,尽管花费多少都能从袖中取银子付清酒资。到茶楼、饮食店亦能付清其费。有时候十余天无饮食,好奇者问:“尊翁无生计来源,所有日用所需您怎么办?”答曰:“我能唤来银钱”。有贪心者询问其术,答曰:“我所唤银钱皆从山沟巨壑中久被湮没之物”。吾若传术于汝,贪财之徒必然时刻会盯着汝的藏钱之所,禍会招及于身矣。有当地登真观的丘居通道士前来投靠老道,常奉献金钱为作日用。老道将每次所得的奉献钱一一放置于笥筐子里,使用时需用多少钱以手抓一把便可拿出如数的钱,分文不差。他在高兴的当儿,为邱居通道士碾药,塗于头顶,告之曰:“此可使鬚髮不白”。后邱道士年迈八十四髮无一白。村镇上有一名叫赖岫的人,某日携带一女子同遊于道观,老道好心地拿出一小剂药令其吞下去,抚摸其首曰:“汝之后终身不会得病,亦不会再排便了”。赖岫归家后,果然是如其所言。

五则:有名松阳道士,亦不详其姓名,初云遊至桂林时,与樵夫相杂居。其时,有个城北的刘东阳咯血伏床,听闻该道士有救人之秘术,于是派家人去请。道士往观之,视其舌苔后曰:“幸好脾气未绝,尚可治疗也”。将刘扶起面对面环抱,然后道士不停地以唾液注入刘咀中,数日后刘遂能坐起。又教其家仆人以同样方法在后数日之中不停地将唾液施于刘口中,刘神气渐旺。刘的儿子怪其道士轻视自己,为何不施术于自己。道士曰:“吾只令仆役代汝而为,汝不必多心”。不久,刘恢复正常。而那个仆人身体却一下子虚弱,几近于死矣。一日遊街市,道士听到一户人家都在哭泣,向邻居打听了解一下情况,说是那病人已经奄奄一息了。道士径直走向病榻前,以手按于鼻上,犹有一缕气息往复于胸腹,道士对家人说:“尚可以有救”。道士用己有的汤药灌之,便有了起色,扶起病人坐好。病者身体发汗湿透近十来天后,呼吸归于正常,虽然说行走尚有些困难,但还是扶之使往复行走了数日。后道士缓步地扶病人至鹿峰上,让病者在山上静坐了一个来月,见气已壮,病者欲归,道士制止,待到气血两旺方许归去。

道士活人之术注重于观其患者之本(骨子),而不在于看表(皮毛)。不久道士不知去了哪里?

六则:清代康熙时,有位董道士者,居江宁(今南京)信府河之土地庙。与人言语一忽儿莊重、一忽儿怪诞,俗众视为颠狂。一日,手持木鱼入市狂奔,口里喃喃诵经不息。小孩群集于周围起哄:“快来看啊,道士又发颠了!”道士笑曰:“莫惹我,此地将有火灾,急需营救!”不明事理的周围居民怒曰:“疯道士莫非有意要纵火不成”!于是去衙门告官,捕道士入狱。过了几天果然是发生了火灾,后释放了道士,从此众人亦以为异人矣。有某家庭狐仙作祟,招请董道士,而他只是以纸烛照室四个角落,狐祟便绝迹;有一次,见了某病人,虽然说已经是病危,道士只是去寻觅了一把草药赐予病人,亦即生效,转危为安;每逢富贫之人争相邀请他时,道士只要辞往不至的人家,此人家病者必无生之望。有撑管龙江关抽分地方(注:此地曾经是水陆交通枢纽,竹木场征税中心)的郎中(征税官员)在背上生毒疮,晝夜痛苦呼号,群医无法诊疗。

董往视症,满有把握地说:“这容易治愈”!便让病人袒露背部卧床,拿起炭火熨斗于疮上时,家人皆惊骇,病者却未有痛楚状。一会儿,病人熟睡了。道士便潇洒地离去。郎中醒来后对家人曰:“不知拿了啥物事放置于吾背上,吾身感凉爽沁心?”其病痛顿失,检视背上的毒疮竟已结痂!郎中派家人拿着酬金去追道士,被道士拒之。不久,有疯颠的李道士遍告市人曰:“江宁董道士今日已仙逝”!有商人曾在楚地见到过董道士,故往楚地追问事实,确证了董道士果真于是日仙逝,人皆始惊为仙者也。

七则:清代乾隆年间,湖南沅陵县人,易三少年时学剑术,后闯荡于湖北武汉等地,被一位富商所尝识而收养。易三自己觉得此非久长之计,便离去干起撑船的行当,一直到三十余岁才居留于常德市东,租了房子靠卖豆浆过日子。过了一段时日,有一老叟行乞市中,每天三次到易三门前求食。老叟身上患有恶疮,溃烂而臭不可闻。易三十分怜悯他,每天盛满了食物供给他。老叟后来要求留居下来,易三亦接纳了他。老叟朝出晩归。走起路来踉踉跄跄。院子里同居者又讨厌他又骂他,但易三依然卫护着他。过了约一年之后,老叟拉痢疾泻屎加上脓疮更为恶臭,人都不可近。易三照旧殷勤服伺他,某日半夜老叟呼易三曰:“吾原本是冲着你来的,且考察你,你诚实善良也。吾有秘术授予你。其实吾之疮痍与痢疾都是吾故意造作出来的,你莫见怪吾,那只是为了试探你而已”。言毕,老叟疾愈恢复如常。易心惊异。老叟与易三步行到东郭高岗授法。怀中取出乞食之盂,内注水。然祝祷中水沸腾起来,以小刀盂内,水即止沸。让易三立戒,曰:“凡吾术可以治百病。你给人治病不得收钱物,又不得轻易传人”。易俯首谢之,忽然间老叟无了踪影。从远处传来声曰:“吾乃张姓也”。

易三得到传术急欲给人治病,可没有人愿意请他治。正逢其子腹痛,易三欲治,妻不肯。等到妻出户的机会,悄悄的作了祝水后,正以割腹洗臟内污物时,妻突然入室,见到后蹬足号啕大哭,易即刻以手抚所割之处,使之看不见痕迹。而子立愈。于是,始对外人医病,手到病除。易凡治内外之症,必割,必祝水令沸、必令刀竖盂中。数十年中,每天来治病的人与观看治病的人,坐无虚席。无论贫富贵贱,不远千里从四方赶来排号。乾隆十四年庚午(年)五月,中丞开某听下属监司董某说:“自从聘请易入府治病,易三鲁钝,不居礼节,治病又无医方”。中丞亲视易三为怪诞之野夫。为此,易三便不辞而别。可是那些曾被蛮野怪诞之术所医者,到了日月之限,一个个前后皆愈。中丞开某方又悔了当初,再让属下董某重新酬请易三入府,易入董府中无论职位高低男女皆下跪顶拜,疑为仙也。开某延请易三而不就,乃強求之下易赴城中,拒不乘官驾车。九月初,辞董府登舟,因逆风而不得行,于是登岸暂息,步履如飞,拥者如潮。市人闻知纷纷前来就医,称呼易神仙也。晚年时有友陈益作客来见,易三已是古心古貌,不苟言笑,他能心知客之来意,所以通常是不与之周旋。友问易其年岁,曰:“八十三矣”。却甚是健旺。发现他改变了以往的医术。其视病,仅仅以手中指按额,不待病人言,即知病由,亦不开方,轻则摩抚立愈,重者则付各色布让病者归,病者只须将己之姓名及生日写在布上,以祝水一盆,喊符咒,将布焚烧抛空中焚烬。而易三则同时间将其病者之姓名与生辰揭之施卜,无论远近病者能异地告愈,真十分奇验。他的友人陈益见到易三没有再用割治之术,也许是年纪大了是慎重的缘故?而曾经交往的董某总还是对易三恭敬有加,常赠以绸缎布帛为衣,易推却不了,只得按戒规为病者用。所供财物均以资人。易对友陈益曰:“吾给人治病,是怎么治好了的,吾皆不知?实有神为之者,神仅仅是借用吾手为工具耳。求治者有缘且诚则验。倘若吾受人酬报,用不到一年可致巨万钱,可是吾贫而如故。吾术不是不传,是无合格者可传。吾传于宋生者,生乃(徒弟)得吾术后,给官府某公去治病,受府五十金归,立马遭到报应,仅五日而死!凡吾术必用元神水(祝水),乃是赤子之精,可质所病者而无憾”。

老叟所赠易三之金质祝水盂。

当初老叟授易三术时,交给易一盂,乃是金质,重六两,后易三父母亡,为了作佛事缺金子,把金盂准备去熔化。一日,老叟忽至,斥问易,易惊恐。老叟以秘术收回了易三之盂,盂入袖中,然后谓易曰:“盂至我处。某日仍还汝,汝应善宝之”。至今其盂故存。后来易欲追随老叟去,老叟曰:“未到时侯。待你八十六岁再与吾会”。易三为人敦厚坚朴,虽常出入官府,不以光宠自矜。某日至,易三留下八十岁妻子与满堂子孙,便往晤老叟矣。

第二节:仙幸体无恙

一则:晋代豫章郡(今南昌)建昌县人幸灵者,生性沉默寡言。与不良小人聚居在一起,总是被侵害污辱却都是默默忍受。,乡邑人均号为痴呆,连自己的父母兄弟都以为痴。福建建瓯顺阳乡的樊长宾来任建昌县令时,因要在山里造官船,颁布县令凡县中居民每人须献木材一根。幸灵没有及时送去,因被人偷了去,可是窃者竟犯心病而痛不欲生。灵谓窃者曰:“汝究竟偷去了吾木头否”?因窃者无应答,心口更痛不已。灵曰:“若是汝不实情相告,汝今必死无疑”。窃者恐惧之下承认偷了木头。灵于是拿水让窃者饮,疼痛即消。周围的人都敬畏起来。船成召集二百人牵引之,但不能移,欲请更多人帮忙。

建昌县令造山中船即将竣工……

灵曰:“用怎么多人拖已经太多了”。灵自告奋勇上前,仅仅在百余人帮助下,灵以手牵绳迅即把船拖入河流。众人口瞪目呆。以为有神力者,名声便传开了。当地的龚仲儒之女径年在病中,体虚气衰。灵只是让病女含水,未久便起坐,应时痊愈;吕猗母亲皇氏得痿痺症(肢体麻痺)已经十多年,灵疗时离皇氏数尺而坐,暝目静思,片刻后对猗曰:“扶汝母起身吧”。猗怀疑母亲卧床十多年肯定会起不来,正犹豫不决,灵曰:“汝马上试试看”。于是,家人夹持母亲立起来,少顷灵去扶持她,即能自行,由此遂愈,灵还亲自经手将水留下给皇氏饮,且皿中常补以新水,则水仍净验如初。如此等等…县里众人奔走相告,声名远播后,从水路陆路来求医者云集;当时有高悝家闹鬼怪,鬼言诃斥,掷物内外,但不见影,室内器物自动移行,三次发生火禍。请巫祝压劾亦莫能奏效。灵正途经高家,乃请入。灵从高处望其屋,谓悝曰:“君家有邪”。悝曰:“是啊”。灵曰:“汝知道便好”。见门里张贴了许多的符纸,灵曰:“应当以正克邪,而以邪止邪,则适得其反!”然后,要悝撕下原来的符纸烧掉,届时灵在小轩内稍坐而去,至夕具鬼怪绝。幸灵对奇出怪样的救赎比比皆是,而从不收取报酬,行路不骑马、不乘车,亦不娶妻。往来于江淮十余年,幸灵赖其术以济苍生。

二则:浙江天台山道家玉霄宫在晚唐,出了一位名叫叶藏质的高道,人称叶尊师。他对上清天台派的传承、《玉霄藏》的编纂、《太平经》的保存及浙南叶氏道教世家的中兴都作出了很大的贡献。这位叶尊师灵修之余,即以符术救人。他在婺州(今金华地区)的远亲叶氏家极为富有,突然发狂瞽症(胡言乱语之精神分裂症),多年不疗。数月沉寂之后,却始嚎叫悲笑,裸体奔走,力敌数人。家人无奈之下以绢索捆绑起来,又被撕裂外逃,去顶撞扰乱府衙,官府只因口支吾不清,亦是富家之子,莫能为难。但屡屡有犯,要家属严加看守。于是,持续祭祀、僧侣祈祷、祠供鬼神、召请巫觋,用尽办法,皆不能奏效。有人建议请天台玉霄宫叶真人来施符,可以衫此乱疾,其他估计没有办法了。然而,便筹措了绸帛财扬派使者进山请符。叶师尊对使者曰:“请此符回家,疾当可愈矣”。吾从不收酬金,请尔等人把所携物品全部拿回去。正当使者进山的三日之间,疾者更加疯狂,完全失控。把家里的门庭花园等等砸了个稀巴烂!发作之后,据然安静了下来,入其室洗漱自己的身体,大搞室内清洁,做了正常人做的事情,神态怡然自在。家人见之窃喜,争相问安,笑而默言。仅言“天使将到”!疾子废寝忘食,不断地点起足跟向外仰视企盼,不顾汗流夹背与疲倦,坚持了三天二夜。

使者持符:斩除叶家疯魔。

果然是使者持符返家,众家人迎拜欢呼,拥跃进入疾子室内,以一符让疾子吞下去。另一符贴房门上,不料叶氏家的女仆偷饮酒,呕吐贴有符的房门下,叶家人惊见一高仅三四寸的符神金甲仗剑从符面中出走,便赶忙焚香顶拜。数日后,又见符神出现,剑仗在女仆头上挥舞了一会儿后,将剑转向疾子头上斩下一物,验视之有如蛇头将血滴于地上,叶氏之子疯魔疾已疗矣。于是,叶氏之子为了感恩亲自入山厚施金帛,捐修宫观。从此,全家设道堂静室修道。

三则:河南陈郡(周口店)人袁孝叔者,其叔为东汉章帝刘炟元和初年(公元84年)时的太学生,他叙述了孝叔的生平事迹:孝叔从小以孝顺母亲为乡里人称道。母亲得病神志恍惚不清,一个月下来不得医治。某日,孝叔忽作梦,见一老父曰:“汝母病可治”。孝叔追询曰:“老父何姓?从何处来?”对此老父並未作正面回答,而谓孝叔曰:”明日清晨汝迎吾于石坛上,有药交给汝”。梦乃觉醒。拂晓时,急匆匆周览四境寻找石坛,离己之居所东十里见处,见有道观废墟之石坛,此时天方亮老父在焉。孝叔喜而跪拜迎老父回家中,老父于囊中取灵丹丸药一颗,汲水让袁母吞服,即日而愈。孝叔欲以德报答,老父不接受。一个月来,寻老父所踪然而未果。孝叔心里认为老父肯定会算人福禄禍殃,心想开言询问而总不敢言。一日晨,老父来对孝叔曰:“吾将去别地,特来与汝别”。于是,从怀中取出一册书籍相赠,曰:“汝未来之禄位与寿数尽在书中可知。事已前定,非心智可测度也。人往往是浮躁求取名利实皆为徒劳。汝得吾书先别翻阅。每当遇事可翻一页,多阅当有失误”。孝叔拜而辞别。之后一段时日,孝叔卧病不起,似已不可救,家人问丧葬事,孝叔曰:“吾存有一册书,乃是神人所赠,未曾开阅过,现拿出来看看应该如何办?”视之,按法行事后,旬日病愈。到后来,因孝叔所积之荫德,被调遣为密州(诸城)县尉(注:诸城为山东省的一县,由潍坊代管,因传说舜帝出生于城北的诸冯村而得名,又称龙城)。辗转五地,又游于晋地任县令,每到任职时,便翻阅其书,实现之结果均正确无差。随着年纪的增长,告老回归乡里别墅。某日,孝叔起床取毛巾,准备洗脸,忽有物落入脸盆,竟为一条四足蛇,惊而扑地,不能言语,数日而卒。好奇之心趋使妻子去查考该书册:其未尾一页中画有一蛇而落盆中矣。之后的纸页均为空白!真乃是神人之算命术数,命不可违矣。

四则:不知猴年马月,有长治人(注:山西长治地处晋东南,晋冀豫三省交界,全境位于由太行山太岳山环绕而成的上党盆地中。)宋医道人者,从小失去父母,年方十余岁,为人牧羊于霍山中。

一日,羊群走失,焦急徬徨而无所措。只得入深山求人帮助,行之二日,见一老僧暝坐一石窟中,四下无人。见僧面生黄毛长竟有寸许,宋心知奇异,跪地陈述所发生之事。僧张开眼睛曰:“尔之羊群仍然还在,但须至中秋可得归,今暂且归吧”。宋与同来之牧童归去。到中秋时,众童结伴至原放牧处,见羊群固在也。而且多出了四五百头!

众牧童欲去告诉老僧,却不复见。众童将那多余的四五头羊卖掉喜得百金。但因分配不均,去官府评理,官将百金判于宋。亦有王姓者乃是不法之徒,暗中算计,故意美言美语哄骗宋于王家中,表面上替宋打算百金作何用处?入夜请入妻房中,接着让宋跟随其后,借此诬以宋妄图奸淫王妻而逐之。宋失百金,衣食无靠。乃复入山行。行久,宋见仙庵,另有老僧居,泣不成声上前拜之,告以事情之原委。后被僧留下为樵夫。僧每天少食,食仅仅是燕麦芋头。而宋食之竟不觉饥,居住了五年,老僧请宋离去,宋舍不得离开,僧瞧了下宋曰:“尔愿学医否?看尔笨拙的样子,吾只能教尔个笨办法,吾给尔挂上幅画,其中有五位古人,有正面、有侧面、有背面、另二者向对坐其左右。尔每天注目他们的每个骨节,寸寸皆须留意”。宋虽茫然不解。但为了学医每日仍坚持坐卧于画前。到了晚上梦中见二位古人从画中下来,指导人体的各个穴位经络,宋顿悟其真,心领神会。

某日,老僧远出,宋留守在家,见屋周围有虎狼足迹。七日后僧归,对宋曰:“山里有施主邀我至田家诵经,尔当跟随我同往”。俩人行至半途,僧曰:“尔暂止此处,听到木鱼声,来接我”。宋等待到太阳快落山,肚子饥渴难耐,便径自去找僧要食物,被一条河挡住,见上游坐着一老妪正看二个小孩在河中取水,宋上前询问老妪见到有僧人去往山里诵经么?老妪说没有看到。宋过河继续前往,至山峰林立悬漄绝壁处,更无蹊径可寻。但闻木鱼声,从南山出,日光已暗淡,忽然有群虎咆哮而至。宋奔跑急投于一户老翁老妪的木栅围栏之华宅住所,听到鸡犬声,翁出门对虎群唬斥后虎便离去。老翁家招宋留宿,给麦粥以食,美美地吃了个饱便睡觉。一觉醒来,发现自己竟躺在磐石上,华屋皆不复存,惊愕惆怅。呆了一会儿后,循原路返,遇到了一个妇人在井边吊水,裸露着背,宋近视之乃是跌伤而骨折,審其穴脉,试着按摩其背,手抚之骨折即弥合而愈。于是,被挽留在其家食宿。自此为骨折者按摩,却使是粉碎性骨折,都一概可治愈,后常住福山王家,其时已经是七三岁。

五则:唐代长庆穆宗李恒朝(公元年)时,有石旻者,多年浪迹于江湖行医,道术玄妙、深不可测。后定居于宛陵郡(今宣城)。有守郡部将雷子常者,一日,邀请朋辈聚宴于郡南私宅,石旻亦在列。其家人网得一条大鱼入厨房里。宴席中宾主皆大醉后,尽散去,只是旻留宿。时正是大暑,及早上视其鱼巳败坏不可食,家人准备丢弃,石旻阻止曰:“此魚虽烂,吾有良药,可使鱼活。怎可弃之?”雷子常当面取笑曰:“先生在胡言焉,即使有良药安能活鱼?”旻曰:”吾让汝好好开开眼界”。于是,旻从衣中取出药囊,拿出来数粒置鱼肚子上,仅不到一顿歺功夫,见鱼鲜蹦活跳如初。雷子常惊异之下拜谢旻曰:“先生之术可谓神矣!”尔等凡夫俗子,岂能与先生为伍。雷早先就身患疟疾多年,便借机求旻药。旻不与,且曰:“吾之丹至清至廉,尔等俗人嗜好无度,臟腑中腥臭污秽异常,综使吾丹吞服其中,尽是水火不溶,起不了效果。慎不可服”。

石旻说明道理:神仙之术不难,难在于世人只被红尘事务缠绕甚深,有如关于监室之猿与笼中之鸟,虽固有骞翔越腾之心,亦是徒劳。石旻者,在唐代会昌中(武宗,约公元年),卒于吴郡(江浙一带);又,唐代隐士徐明府者,道术颇深,人莫能测。河南刘崇远乃是崇龟从弟也(注:刘崇龟[唐],字子长,滑州人。史载刘崇龟工书、画,性廉洁。中和五年,萧遘所撰、刘崇龟所写的唐昭觉寺碑,深受文人推崇。)有妹为尼姑。居楚州(今江苏淮安),崇远家常有一个尼姑来寓宿。忽然得痨病,人甚瘦且待死。其妹审视之,共众家人在侧。见病痨者身中有气如丝入其妹衣中后气停息,痨者死,妹亦病。接着举家皆病。刘崇远速发函求于徐,徐曰:“尔有商业在金陵可送来锦绢一卷,吾为尔等治疗”。崇远如言送达。次日,刘氏梦一道士执竹简而至,以简遍抚其身,身中出白气如炊烟。正一觉醒来,徐明府执一绢而至曰:“病者轮流将绢置席下,人寝其上,无须多时”。人人照此办,遂均愈矣。刘氏家众人皆神志清爽,饮食正常。事毕,视其绢,画有持简道士,如崇远梦中所见者同。

六则:宋神宗熙宁七年(公元年),嘉兴僧人道亲,号通照大师,遊雁荡山,见一人身轻若燕,足踩一叶而过,心知其神人也,乃揖恭之,神人对道亲曰:“今之宋帝过九年之后当有疾,汝可持吾药献于帝”。

于是,从囊中取一紫色丸,重如金锡。又曰:“此乃龙寿丹也”。至元丰六年夏(公元年),道亲睡梦中雷电大作,见老叟提醒曰:“时间已至,何不速诣献药?”惶恐而起身,直返秀州(今嘉兴)向人具述经过,谒京至尚书省献药,帝派人问明情况,未数日,帝果然是把药及时用上,起到了药效。即令御药院梁从政持御赐香烛,同道亲僧人造访雁荡山老叟,但未果。只得在初遇之处焚香烛供奉而还。

七则:乾隆时秀才唐雄飞,字正典,东安人(今湖南永州),虽高才只因母疾而不应试,在家研究方脉。久之,亦无所得。拜访良师,亦无所遇。返家途中遇异人言:“脉非可学也,吾视尔笃志不移,今授尔稀有之医书”。因此,后以医术出名。唐之施药时与行医者异,十二个月份各有不同,凡治病必用之药均以时选择,疾必愈。雄飞亡,无传书,惟笔录脉诀而已。据家属言,凡有获得脉诀者治病亦能手到病愈;又,光绪初,苏州珠明寺,有痴僧者,能治病,能招之往,病人必能医,否则必不能治。时有陆某痨病,群医莫能治,乃延误诊疗,僧至,已死矣。僧细视后大笑,急速书一医方:泰山石一片、桃仁二十粒、扶桑木一株,以黄河水煎服。众均难以为之。僧又大笑,索取火将方纸焚烧,用其灰和以茶水灌死者口中,须臾即活,病乃愈。治各类病皆以此法而已;又,某道士,泰安人,居泰山,年八十余,有从鼻中吹气达二三丈远而凝聚不散,亦能将气收回鼻内之本领。盖练气功夫大成矣。常持一柄古剑亦可治百病。治疗瘟疫效果尤其应验。某年,当地流行大疫,死者无数。凡请到道士者必转危为安。仅以剑悬于病家厅堂上,须臾而已,即疫离去。某姓者,全家数人相继死,幼子三岁将垂死,道士仗剑至,怒目视床榻,半晌,幼子手足始伸展,坐起取茶水,饮下药,免于死亡。道士生性儒雅,该剑于风雨之夕,往往剑出鞘三寸,其宝光如秋水,乃是镇瘟魔之神剑也。

第三节:难信终得信

一则:茅君者,名盈字叔申,咸阳人也。高祖父濛,字初成,学道于华山,丹成,乘赤龙而升飞天,即秦始皇时也。

茅君:入恒山学道二十年。

君十八岁入恒山学道,积二十年,道成而归,父母尚存,见之怒曰:“为子不孝,不亲供养而寻逐妖妄,流走四方”。举杖欲击之。君跪谢曰:“儿受天命,应当得道,事不两济,违逆莫能供养,虽多年无旦夕之益,然儿能使父母寿老,家门平安。儿道已成,不可鞭笞,恐非小事”。父怒不已,操杖击之,杖即摧折而成数十段,皆飞扬如弓激矢,中壁穿柱,壁柱俱陷。父惊,即止。父曰:“汝言得道,能起死人否?”君曰:“死人罪重恶积,不可复生者,即不可起也;若横受短折者,即可令起也”。父因谓乡里近来死者若干人,谁当可复生,君乃遂召土地公问之,父闻中庭有人应对,却不见踪影也。问土地公:“此村中诸已死者,谁可起之?”家人皆闻土地公对曰:“某甲可起。”君乃曰:“敦促约来相关家属,使发掘之事讲明了,可掘”。待是日到来之后,土地公来曰:“事已决了,便可发出”。于是君语死者家人,掘之,发棺,出死人,死人开目动摇,但未能语,举而出之,三日后能坐,言语了了。如此发数十人,皆复生,后亦多活十岁方复死尔。茅君别家遂径之江南,治于句曲山。山有洞室,神仙所居,君主持洞室。山下之人,为立庙而奉事之。人有疾病上山祈之者,嘱来祈者煮鸡蛋十枚以内帐中,须臾一一掷还,鸡蛋仍完好,归家剖而视之,内无卵黄者,病人当愈,剖视卵中有土者,仍病者不愈。庙中常有天乐、异香、奇云、瑞气,君或来降时,天乐引导,君从天而下,或终日乃去。远近居人,赖君之德,无水旱疾疠,螟蝗之灾,无剌草毒木及虎狼之厉。后世之时人因呼此山为茅山焉。

二则:赵瞿,上党人(今山西长治市上党盆地)。不幸患上麻风病,家人为他遍寻名医,但却始终无法医治,眼见就快要死了,有人劝道:“不如趁现在还有一口气,赶快将他送去山野,否则等他死后,病气流转到子孙身上,那就麻烦大了”。赵瞿家人听得这么说,也害怕染上病,便准备了一些粮食,将他送去山洞中安置。

赵瞿得麻风病被丢弃于山洞。

赵瞿一个人在山洞中,自哀自怜,昼夜悲叹哭泣。过了一个多月,恰逢一位仙人经过,见到赵瞿这样,心生怜悯,便问他是怎么回事。赵瞿见到仙人的神采,心知不是普通人,便叩头自陈,将自己的遭遇讲出来,祈求得到仙人的搭救。于是那位仙人将一囊药赐给赵瞿,并且教给他服用的方法。赵瞿依法服用,百余日后,身上的癞疮全都癒合,并且颜色丰悦,肌肤玉泽。待愈时之日,那位赐药的仙人来探视赵瞿,赵瞿拜谢仙人再生之恩,并祈求仙人将此药方能传授给自己。仙人道:“此方只不过是松脂罢了,此山中多有此物,你可以采炼服食治愈病,还可得长生不死”。于是,赵瞿将药方记下,之后,精神气爽地便回到家中。家人见到赵瞿病癒回来,都以为是见到赵瞿的鬼魂,惊恐不已,后来家人才知道原来是得到仙人救治。自此之后,赵瞿便长服松脂方,身体转轻,气力百倍,登高越险,终日不倦。活到一百七十多岁,仍然齿不堕,髪不白。赵瞿住世三百余年,色如童子,后来入抱犊山而去。

三则:佛典《戒因缘经》指出,在戒律中规劝大众应当自发照顾病人,慰问病人,供养病人,即使在道上、车上、船上遇到了病,应当尽自己的能力予以服伺照顾,那样也就是服伺供养佛。一次,佛陀见一位病僧躺卧无人理他问道是什么原因?那病僧惭愧地说:”我平日见病人没耐心去看护,故而也无人来看护我”。佛陀说:“我来看护你吧”。为了以身示范,佛陀不能施展神通。于是,亲自细心地给他打水沐浴,清洗大小便及清除各种不洁的垃圾,铺好床垫让他舒适地躺好,耐心服伺了他。之后,那病僧必然是病愈了。

四则:民国九年春,近代名僧谛闲法师,因承担小人的谤言之罪过发痰症、得中风,甚而口歪眼斜。

躺卧于宁波观宗寺。经谛闲师之电请,青岛湛山大师抵甬探病。虽然服了湛山师的汤剂治愈了口眼歪斜。但谛师火盛痰憋难受之极,湛山师知依医家之法须用《十枣汤》(毒性之药)逼出体内聚集的痰痈。因谛老年迈,湛山师慎用之。经一月谛师病更笃,吃不下饭,腰腿肿大,没有法子。后来一个谛老的同乡蒙古大夫到寺与之见面,经大夫诊断说:“这是大脚瘟”。二话不说大夫随身拿出来一包药用开水浸泡后递给谛老喝下,一刻的功夫谛老上吐下泻,积聚了三脸盆污水,弄得满床都是痰粪,竟至不省人事,众人一边赶忙打理干净,一边大骂大夫。待一会谛老已喘过气,呼吸均匀,腿肿渐消,晚间谛老沐浴进食如常。真是药效如神立竿见影!经了解此药正是湛山师所谓的《九枣汤》。

五则:在清代道光时,其出生地不明的一个人,后来曾住过江苏金山寺与栖霞寺,亦行迹不定游四方,至年终而在缅甸仰光龙华寺圆寂的人称“金山活佛”,法号妙善和尚。他疯颠若济公,头顶光亮如镜、斗角峥嵘、两颧突露、眼放异光,行若飞仙,衣着另类。饮食中常添锅绣,把他讨厌的物品如瓜子花生壳、烂果皮废纸之类,统统塞进咀里吃下去。身体总是会散发香气,即使是洗澡水也是会散发檀香气,病人喝了还能治愈。反正是只要有缘遇到他的病人都能治愈:一,不搭脉搏;二,不开药方;三,不烧香画符请神。他只是把厚大柔软的手给病人痛处按摩,有生疮疱的就用咀去舐吸疮脓且嚥下自己的肚子,是内症的就用一把鼻涕与吐液一拌让病人呑下之后,都能妙手回春使病人康复。南京一位大富翁的儿媳妇守寡后,双眼足足二个多月肿如鹅卵睁不开眼,十分红肿疼痛到处求医,打针吃药,全不见效。终于有缘去求金山活佛。活佛一见之后,知道此妇人有失妇道而得到报应。出于慈悲在活佛念佛声中让她一直跪在地上未叫她起来,故意让她消业。然后,提出了要她从今改过自新,念佛皈依。妇人频点头应允。活佛叫她坐下,一边咀里念着,一边伸手抱着她的头对着肿了的眼睛用咀使劲地吸吮,也不顾她疼叫不止,将吸出的脓血吐入杯中,对妇人说:“你自己作孽,喝下半杯去,留下来的半杯我就替你喝掉吧”。于是活佛再拿鼻涕和口水吐在掌心,去揉擦她的眼皮,说来正怪:那妇人的双眼平复正常后,惊喜地叫道:“我一点也不痛了“!睁开眼之后,那妇人结束了二个多月的黑暗重见光明。她趴下给活佛不住地磕头,喜出望外地由家人陪着回家去。

镇江金山寺。

凡经活佛医治好病之后,永不复发。治疗方法无定规,药料是随身取或就地取,所谓的“佛说一切法,医治一切病,若无一切病,何用一切法”。

六则:仰光华侨会的陈清韵的孙子天生是哑巴。太太听说,大盆塔龙华寺有个中国活佛有治病的本领。便带了六岁的孙子去见。磕头拜见活佛后,活佛怜悯男孩。便拿出来一杯茶水,在茶杯上比划念诵一阵之后,对男孩说:“我与你有缘,听话把茶水喝下去吧,你就能说话了”。男孩犹豫了一下,似乎是听懂了话,便喝下了茶水。哪知回到家里,男孩竟然开口说话了;台北智光老和尚曾经说:“年常州天宁寺,活佛参加传戒会,各地居士护法都赶来结缘布施、超度亡灵。右位某轮船公司的老总耳朵聋了,请求活佛医治。活佛叫聋子随着他念南无阿弥陀佛,聋子居然也能跟着念“阿弥陀佛”。又转而念“南无观世音菩萨”,他也念。再念“南无大势至菩萨”,他也念了。活佛病愈种种怪病,瞎子也再恢复了光明。

年农历五月初八下午,活佛在陈清韻居士家沐浴,二个小时未出来,便派人入室查看,正所谓佛豪的“坐脱立亡”,活佛站立已经圆寂。由是要背法体回观音寺九文台荼毘(火化),须径数条长街,同往执绋者竟有二万人。一路上弟子曾双堂与一个左臂残疾的人轮换着背活佛法体。当残疾人入寺庙把所背的活佛法体平放下来时,左臂骨节咔的一声响,一股热血遍及全身,左臂居然能伸展自如,有了劲儿!便跪地不停地磕头:“活佛啊,你是我的恩人啊”!

仰光大金:金山活佛于此龙华寺荼毘

13日荼毘时散发满满之莲香,许多的各色舍利子被各寺庙恭请回供养。

(备要:世人常喜好“讲道理”。宇宙与生命之谜超乎人类之智慧。西方人讲理、合理;吾国人“格物致知”,而“心外无物,心外无理”,一切理和道都在我们的内心,“理即心,心即理”。大道之无言,医者无定法。故老子曰:“道可道,非常道”。佛家言:“妙不可言”。故医道者,神秘莫测。医道在于道家与佛门浩瀚之宝典中,柳暗花明又一春,是今复兴正逢时。)

(-3-15于杭州)

1
查看完整版本: 聊斋志异新编神医降凡间,难信终得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