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阳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常识 » 二十大报告中,文旅的确定性在哪里
TUhjnbcbe - 2023/10/26 17:52:00
北京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今年最重要的一次会议胜利闭幕了,未来十年中国的发展方向基本定调。

我听过一句话,赚大钱的老板都爱看《新闻联播》,而且要看得懂《新闻联播》。

这次会议中那份比《新闻联播》重要倍的报告,大家应该都已经读过了。

你从报告中读到了什么?不如,我先把我的读后感分享给你。

最近蛮多同行急着转行,我个人觉得大可不必,行除了行行出状元,还行行都难做。

张琦老师说,如果你没有学会游泳,换一个游泳池也是没有用的。

以后只有文旅而无旅游

报告一发,很多人就在统计其中“文化”和“旅游”的出现次数,这说明新闻联播还是看少了啊!

年3月,文化和旅游部成立,就已经告诉我们,顶层设计中,文化才是主导,旅游只是辅助,诗与远方终于走到了一起。

二十大报告原文:“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①“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已喊了很多年

年12月10日,时任文化和旅游部部长雒树刚出席“旅游集团发展论坛”并发言指出,文化和旅游部组建以来,明确了“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工作思路。

年8月27日,现任文化和旅游部部长胡和平在国务院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提出,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以文化引领旅游发展、用旅游促进文化繁荣。

“促”和“塑”一字之差,代表了*和国家对文化和旅游事业的规划调整,部领导在重要场合的发言,对比看具有现实意义。

使用“促”字,意指文化能促进旅游,两者是相对平等的关系,要一起发展;

使用“塑”字,强制性非常明显,要用文化去塑造旅游,文化是旅游的方向。

“宜融则融,能融尽融”这种建议性的8个字已不再提,“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最近又改为“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说明文旅融合已经在路上进行着了。

不管是以文促旅,还是以文塑旅,从文旅部成立喊了快4年了,现在的提法,点睛之笔是“塑”字,你慢慢品。

②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到底怎么融合?

从“推动”到“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从“动起来”,到“进行着”,这几年文旅深度融合早已走在了路上。

这个深度融合到底怎么融合?我举一个最近新闻的例子。

上海退休老阿姨们在横店翻拍《甄嬛传》,是不是你没想到这件事会这么火?

相关新闻报道图源:网络

不管这个行为在商业上是否构成了对《甄嬛传》版权方的侵权,它到底是什么属性?是文化还是旅游?

根据个人爱好,找专业机构拍微电影,貌似属于文化娱乐对不?

但你再想想,上海的退休阿姨,到浙江横店,这难道不是旅游吗?

对,这就是典型的文旅深度融合的案例,还是经典案例,据新闻报道,16位“游客”每人交了元,这个高达6元的大单,利润想象空间很大。

拍照拍视频已经成为旅游过程中的刚需,文化和旅游的需求顺序正在颠覆。

原来是阿姨们想去看风景,系着红围巾、坐着大巴车,到旅游景区拍美美的照片;

现在是阿姨们想拍《甄嬛传》,所以选择了浙江横店这个场景最适合拍片的景区。

同理,年轻人想拍《从你的全世界路过》会去亚丁,想拍《少年的你》会去重庆,中年人怀旧《大话西游》会去宁夏......

《大话西游》取景地图源:网络

但是,你首先要认知到,市场需求已经从旅游切换到了文化。

③所有旅游活动都为了体验传播文化

回顾我9月份的出行,除去工作因素,去邯郸是为了学习成语典故,去上海是为了感受民国风情,去澳门是为了那一口葡国鸡。

所有看似旅游活动的表象,底层都是为了体验当地文化。

我出了名的贪吃,但我会美其名曰这是“体验当地美食文化”,全中国在朋友圈自诩为吃货的人又有多少呢?

这数亿人,要他出门旅游可能会有N种理由拒绝,但老饕真的很难拒绝那一口惦记已久的味道。

如果我们还把旅游理解为一个观光活动,就越来越难收到客户订单了。

我不要求所有同业都真的能深刻文旅深度融合,用文化去包装旅游产品,能做到不?

周边游中的打板栗割稻子,这是让孩子体验“农耕文化”;营地中的飞盘/徒步/腰旗橄榄球,这是年轻人喜欢的“休闲体育文化”;最能让老年人买单的,是红色文化和民俗文化。

乡村振兴是新的增长点

乡村振兴也提了很多年了,我个人的理解,乡村振兴是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

中国经过这四十多年的发展,确实很强了,综合国力距离漂亮国已经不远了。

但我们也必须认识到,农村跟城市的差距还很大,“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

二十大报告原文:“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①未来十年的行业蓝海在这里

凡是*和国家着重要解决的事情,这里面就有很多机会,比如低碳和新能源。

假设我是坐拥百亿资产的投资人,使用长达10年的眼光去看文旅赛道,再用重资产投入的方式去收获回报,我会怎么选?

城市更新和乡村振兴,但城市太卷了,我更爱乡村。

百度百科这么定义“蓝海行业”:所谓的蓝海,指的是未知的市场空间。蓝海是一种没有恶性竞争,充满利润和诱惑的新兴市场。

这里面的2个核心关键词是“没有恶性竞争”和“充满利润和诱惑”,分别举一些例子。

我去过的浙江省松阳县,据年统计,松阳民宿从最初的52家发展到近家,床位数约张。

再参考一个数据,官方统计年松阳共接待游客.7万人次,平均每天1.34万人次,我打个对折还有人,仍远超总床位数。

这只能说明,要么官方数据把丽水本地晚上回家的游客算进去了,要么游客没民宿可订只能选择隔壁遂昌和云和县去住了。

再说利润率,以最近各地爆火的割稻亲子活动为例,杭州某知名亲子活动机构收费元/人,费用包含场地、午餐、大巴、领队、保险和物料6样。

某旅行社推出的亲子研学营图源:网络

各位同业,能算出来这个产品的毛利率吗?但我想告诉你,深圳做割稻亲子活动就赚不到钱,因为深圳没有农村,没有场地。

一定要割稻子,只能去一个叫“美丽乡村生态园”的景点,买元/人的套票,每个孩子最多割3把稻子。

看出来乡村和城市的区别了吗?深圳有个同业笑称,我恨不得找块地,请农民来种上稻子,这个真的太赚钱了。

②共同富裕不能只有一个浙江

上文提到了浙江,它是目前我国第一个共同富裕示范区。

它也解释了我为什么认为,乡村振兴是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去年的丽水之行让我感受颇深。

丽水云和梯田

别说我的家乡湖南,广东珠三角以外的所有地市,乡村条件与之根本不能比,而丽水是浙江GDP垫底的地市。

但是,共同富裕不能只有一个浙江,这可是二十大报告中反复提了8次之多的核心任务。

空白意味着机会,在每个省市自治区逐步靠拢浙江的过程中,每个人都有机会。

如果你不知道“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指的是什么,那就去浙江看一看,旅游在很多县要排到前3位;

如果你不理解为何要做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这不是深圳这种大城市的刚需吗?也去浙江走一走。

大部分乡村没有知名景点,但村里书店、市集、戏台、绿道等公共基础设施上一个台阶后,都是让游客去打卡的地方。

青龙坞言几又乡村胶囊旅社书店图源:网络

游客向往乡村,但没有人想走路一脚泥,天天躺民宿,公共基础设施的提升,游客来了才能留得住。

说远一点,旅居这种国际流行的旅游方式,在乡村也大有可为,报告已经指明,要“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未来去乡村居住的,一种是原来农村进城打工的人回流,一种是大城市高收入者定期旅居,哪一种更有利于当地发展?

③中小旅企去了乡村能干什么

建不起民宿、做不了公共设施、口袋里没钱的中小旅企,我推荐你几个空手套白狼的方法。

第一,深挖当地民俗文化做成体验型产品,我8月在贵州独山县,对当地布依族的“花灯剧”很感兴趣。

独山花灯戏图源:网络

但以当地乡村的情况,要改造为可以被游客体验的具体产品,差距还很大,这就是机会。

我们从城里来,知道客户的需求,场地设在哪,时间演多长,配什么茶点,关键是我们还能把产品卖出去。

第二,用互联网的方式把农产品卖出去,很多旅企已经在做“家庭私享农场”,改造农产品原来的产业链。

这是割稻子打板栗的升级版,能长期锁定客户,但我们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卖农产品。

用刚需高频产品,比如鸡蛋、茶叶、青菜等,不断传递属地价值给客户,再变换主题做乡村活动,就能改变很多人一个地方只玩一次的观念。

第三,承包乡村的大型节庆活动,用降维打击把土里土气的乡村活动,提升几个逼格。

怎么做?以畲族的中秋歌节为例,先定一个KPI,活动招募人。

畲族民歌图源:网络

歌节的主题是歌,哪个厂商会愿意赞助?K歌宝无线麦克风如何?再就是音乐教培机构,还有酒类品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嘛。

通过目标人群去寻找赞助商,毛利率高的公司大多有营销预算,让他们赞助设备和演出人员费用。

村里的场地和配合呢?跟村里谈,划一块地作为活动专用停车场,每台车临时收费20元,按台车就有1万元收入,跟村里置换场地。

人来了不能饿肚子听歌,县里的农特产公司,是赞助用餐的最佳对象,把产品植入到菜单里,桌上放

1
查看完整版本: 二十大报告中,文旅的确定性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