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丽水日报报业传媒集团
“我们这一代人,继承了前人的事业,进行着今天的奋斗,更要开辟明天的道路。”
*的历史,就是一部人胸怀崇高理想、不怕流血牺牲的不懈奋斗史。从兴业路到复兴路,百年光辉岁月,一部奋斗史诗。*带领全国人民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概,凭着不怕苦、不服输的干劲,用奋斗铺就实现梦想的阶梯。
风雨兼程百年路,不待扬鞭自奋蹄。走过百年历程,那些前行路上荡气回肠的热血与功勋、坚韧与顽强,那些在历史星空中闪耀的英雄与模范、感动与震撼,汇成无与伦比的力量源泉。
员的奋斗,让流动的时光有了精神的刻度,让变动的历史有了确定的航道。在丽水这片热土上,更伟大的奇迹等待创造,更光辉的未来召唤开拓。
*员带头,履职尽责助推一方发展
“事要去做才能成就大业,路要去走才能开辟通途。”无数员成为发展的“开路人”,勇于担当、造福一方。
从年在庆元工业园区管委会任职,到如今担任庆元县经济商务局副局长,十多年来,陈文化一直走在服务全县经济发展、服务企业的路上。“一心谋发展是*员干部的本分,干事情要换位思考、实事求是,更好地为企业、为群众解决问题”是陈文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在工业园区负责招商、企业管理服务等工作后,他从不计较招商工作时间长短,节假日和休息时间也都忙于投资商洽谈。在所有的落地园区大项目中,陈文化几乎负责了全部招商方案的制定和项目推进中的具体协调工作,推动了琦丰新能源、小微孵化园、智慧汽车城等一系列重大招商项目的落地,园区企业也从零发展到目前的多家。
从服务第一家企业入园,到如今的多家企业;从着手研究制定企业入园流程,到各项管理制度不断规范;从有限的企业数量,到如今产业链发展日趋完善,庆元的工业发展有了省级平台支撑……陈文化都参与其中,履行了自己的职责。
陈文化只是广大*员干部带头谋发展群像中的一个剪影,这样的案例在丽水还有很多。在莲都区雅溪镇洪渡村,李伏龙从年担任村*支部书记以来,就带领着全村人走上了创业致富之路。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洪渡村与绝大多数山村一样,山多地少,致富无门。李伏龙上任伊始,为保障农田生产,组织村民争取上级*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相继兴建了3条引水渠道,修复了8处拦水坝、山塘水库,建成了一条米长的引水管道,使多亩良田旱涝保收。
完善了农业基础设施后,李伏龙把目光转向了环绕村庄的群山。他带领村民开发荒地荒滩亩,种上了甜橘、*桃、板栗和杨梅等水果,使荒山变成了“金山”,让村民开创未来美好生活的干劲更足了。
随着增收途径增多,村民的腰包也逐渐鼓了起来。此时的李伏龙并没有闲着,而是把注意力转到了村集体事业上。年,村里投资近百万元开发出13亩土地,经有关部门公开拍卖后壮大了村集体经济。此后,“十百工程”市示范村建设项目让洪渡村焕然一新,乘着项目建设的东风,李伏龙又带领村民进一步完善村里的基础设施,整齐的楼房、平整的村道、畅通的水利……开创出一派“花园乡村”的美好景象。
退任后的李伏龙仍然发挥余热,积极参与小箬坑大搬快治、五水共治、六边三化三美等各项工作;不仅如此,他还参加了雅溪镇自联会,时常帮助村民解决生活大小事,帮助各村排忧解难,化解纠纷矛盾20余次,以实际行动展现了“退休不退志”的*员风采。
勇于开拓,产业发展有了强劲动力
“一张叶子,带动八万茶农,惠及一方百姓”——随着茶产业从无到有,再到如今的全产业链百亿产值,松阳也从名不见经传的山区小县发展到了“生态绿茶第一县”。而这一切,都与一位30多年来致力于茶叶种植加工技术钻研、茶叶科普工作的茶人密不可分,他就是松阳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卢良根。
上世纪80年代初,“卖茶难”席卷各茶叶产区,松阳也未能幸免。眼看茶农辛苦种出的茶叶无人问津,卢良根比谁都急。强烈的责任感促使他不惜辛劳深入农户调研、跑市场、了解消费动态。经过科学分析,他提出了调整茶叶品种结构的建议。经过不懈努力,以“银猴”茶为主的名茶系列产品研制成功,从而彻底改变了松阳县茶叶产品单一的局面,使松阳茶产业发展获得了新生动力。
过去,松阳无性良种茶园面积不多,多的是普通茶园,生产效益较低。为改变这一状况,身为*员的卢良根带领技术人员选择枫坪茶场作为突破口试创名茶品牌,成功研制出“松阳玉峰”,并连续三届获得“浙江名茶”称号,成为继“松阳银猴”之后第二个获得“浙江名茶”的品牌。
年初,卢良根尝试着推广大田种茶,实现了“一年种,两年收,三年四年出高效”的巨大经济效益,深受广大茶农青睐,使大田茶园面积在短期内迅猛扩大,奠定了茶产业成为松阳县农业主导产业的基础。
在名优茶研制取得成效的基础上,卢良根又把目光瞄准了茶树良种发展,从外地引进10多个茶树良种在松阳推广,并在全市率先建立了浙西南良种茶繁育基地。在卢良根的推动下,松阳县成为全省重点良种茶繁育基地。
几十年来年,卢良根一直没有离开他所热爱的茶业,在松阳茶产业发展这个大舞台中,他以自己的专业特长引领松阳广大茶农科学种茶,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贡献。
在庆元,也有一位像卢良根一样扑在行业里兢兢业业的“开拓者”——周光*。从浙南铅笔厂起步,周光*逐渐成长为行业领*者,实现了庆元铅笔产业的华丽蜕变。
成立于年的浙南铅笔厂,是庆元第一家也是当时唯一一家国有铅笔生产企业。年,周光*临危受命,接手因经营不善、资不抵债、面临倒闭窘境的浙南铅笔厂。
上任后,周光*通过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令濒临破产的浙南铅笔厂“起死回生”。他接任次年,浙南铅笔厂的企业销售额就超过了万元,实现税收逾30万元。
年5月,浙南铅笔厂改制成功,并成为年后庆元铅笔产业的“孵化器”,从这里走出来的创业者,创建了超过50家铅笔企业,包括久灵笔刷、鸿星文具等一大批铅笔龙头企业。
此后,40余家铅笔生产及配套企业实现产量50亿支、产值20.45亿元,产量和出口量均占国内的20%以上,为“铅笔生产基地”“出口铅笔质量安全示范区”落户庆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以*建促发展,以发展强*建”是周光*的口头禅。周光*是一名老*员,于年2月入*。公司成立后,他在全县较早建立了企业*支部,积极号召*员在企业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不仅如此,周光*主动以*的先进文化引导企业文化建设,建设了全县第一家企业文化礼堂。后来,他还积极配合*田镇*委组建了“*田镇非公企业*建大联盟”,通过整合阵地、共同活动,在*田镇营造了浓厚的非公企业*建氛围。
创新实践,企业发展注入充沛活力
小人物照见大时代。通过挖掘和探索改革开放期间无数奋斗者的内心与成长历程,可以感受到时代大潮下,员们的勇气和智慧。
上世纪90年代初,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祖国大地,温州地区成了当时全国有名的皮鞋生产基地,现任起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的章利民怀着一颗创业的心,回到毗邻温州的家乡青田温溪,从鞋厂的基层工人做起,掌握了扎实的制鞋技艺,并创建了自己的鞋厂。
年,章利民抓住鞋类贸易出口的商机,在保加利亚成立贸易公司,迅速在国外打开市场,通过出口贸易累积了资本。他的市场几乎辐射整个东欧,最多的一次,有来自八个国家的客户与他洽谈合作。
凭着成熟的制鞋和营销经验,章利民把目光转回了拥有巨大发展潜力的国内市场儿童鞋服领域,回国创建儿童鞋服品牌。年,章利民在福建泉州成立公司,取得台湾ABCKIDS品牌童鞋的生产和销售资格;年,他买断ABCKIDS品牌童鞋商标所有权;年全面反向收购ABCKIDS童服业务,将品牌%收入旗下,创造了儿童用品品牌领域反向收购的经典案例。年,章利民投资2亿元建成年产童鞋万双现代生产流水线,同时将总部从泉州迁回青田。
早在创业之初,章利民就专注做实业,先后提出了“链式推进”的营销模式和快速反应拉动式生产管理模式,这些管理创新,使得ABCKIDS品牌迎来了高速发展时期,连续10年获得全国市场综合占有率第一、童装前七的殊荣。年8月18日,他带领起步股份有限公司成功上市。
在丽水,有无数员在各行各业、各个岗位上默默奋斗着。年,为开展人民保险公司总公司对景宁的扶贫工作,担任景宁县保险公司经理的叶有奇,受命兼职扶贫产业载体“景宁县惠明茶开发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开启了在企业中创新实践、带动产业发展的奋斗之路。
在公司成立伊始,叶有奇就率先在景宁民营企业中建立*支部和工会,全力支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发展青年*员,充分发挥*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为了进一步提升惠明茶品质,年,在浙大茶学教授的指导下,叶有奇麾下的奇尔茶业开展了白茶嫁接繁育试验,创造出领先全国的“劈接罩袋增湿法”嫁接快繁技术,破解了惠明寺白茶不能繁育的“世纪难题”,期间还培养出大批嫁接技术人员。
后来,奇尔茶业又研发出以“白玉仙茶加工方法”为代表的15个专利,茶叶品质得到了巨大提升,也使白玉仙茶成为真正的畲乡特产。
改革开放以来,无数“章利民”“叶有奇”风雨兼程、开拓创新,一个个鲜活生动的奋斗故事激人奋进。在丽水这片热土上,绿水青山环绕的乡村田园、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繁荣忙碌的工业园区……无一不是奋斗者书写的时代答卷。来源:丽水日报付名煜吴丽萍余俞乐叶礼标吴梦飞叶琳陈韶文
本文来自丽水日报报业传媒集团,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ID:jrtt
作者/来源:全国*媒信息公共平台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