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王逸群叶怡霖通讯员李林峰瞿春春方敏杰编辑李雅南
编者按:茶树嫩芽吐新绿,清新春意满茶园。眼下,浙江产茶区县的春茶已经陆续开采。在丽水松阳,来自全国各地的采茶工,穿梭在葱茏的茶园中,手指如蝴蝶般翻飞,绿色的“*金”便进了腰间竹篓;在杭州龙坞,与采茶工一起忙碌的,还有太阳能杀虫灯、茶农自助机、数字化管理系统等现代农业设备。本期“亲历”,请跟随记者走进“浙”里茶园,感受收获的味道、科技的力量。
一年一度的西湖龙井采摘季拉开大幕,茶农们又迎来了忙碌的时候。随着杭州数字化改革深入乡村,今年,龙井茶园里又多了不少新鲜事,从茶叶种植、收购、销售,都能看到数字化的身影。
这两天,我们来到有“万担茶乡”之称的西湖区龙坞茶镇,跟着茶农体验杭州茶园里不一样的春天。
茶园智慧防护
车子开过之江路,再向北转,窗外翠绿的茶山若隐若现。在长埭村的一处坡地茶园,我们见到了正在忙碌的茶农*丽华。“茶工16日到,现在茶叶已经一茬一茬地冒出来了,所以我们自己先采起来。” 只见*丽华两个手指捏住嫩叶的茎,手心朝上轻轻一捻,叶子就完整地落到了手心里。
52岁的*丽华是打理茶园的一把好手,她最清楚春收的快乐背后,是茶农一年精心呵护的辛劳。
“茶叶春天最怕霜冻,夏秋最怕虫害。”*丽华记得,几年前的一个夏天,有一段时间没来得及照看茶园,结果茶树被虫子咬得只剩“火柴梗”,看着都心疼。“虽然后面尽全力补救,但那年的产量还是下降了不少。”
现在,她再也不用为这些小虫子提心吊胆了。在*丽华家的茶园里,我们看到了一盏半人高的绿色“路灯”。*丽华笑着介绍,“这其实是太阳能杀虫灯,晚上会自动亮起来捕杀虫子。”
从去年开始,西湖区农业部门给龙坞的茶园里都装上了这个“神器”,每20亩就有1盏,同时搭建起物联网,接入GIS(地理信息系统)地图,实现状态实时更新、手机实时监控、远程就能操控,就像一张茶园“智慧防护网”。
“再配合无人机飞防,我们再也不用操心了。”*丽华说。
去年,*丽华家3亩茶园总产出60多公斤干茶,今年,茶叶的长势让她更有信心。“前两天就收到了气象台的短信,提醒我们20日温度降低,要提前做好防冻措施。”*丽华说。据悉,浙江气象部门建立了茶叶气象信息数据库,通过对气象观测数据的专业建模分析,提前7天至15天对倒春寒、霜冻等采摘期高影响、灾害性天气作出预报预警。“你看,我茶园里的保温篷都还没拆,就等着那天‘过大考’呢。”
茶农标随取随退
每年茶农们还要办一件事,就是去村里领取茶农标。按照规定,所有出售的西湖龙井都要贴上这个小小的标签,以证明它的身份。
正午时分,吃过午饭的*丽华就急匆匆往村文化礼堂走。根据产量,*丽华可以领到余张茶标。
在*丽华与村干部说话的间隙,我们发现,今年工作人员身边多了一台外形酷似ATM机的新家伙。“这是茶农自助机。” 同样来取标的茶农郑康边介绍边将茶农IC卡插入机器中。
在自助机跳出的界面上,郑康输入需要申领的茶标数量:50,点击确认,机器就自动吐出了印有茶农标的贴纸。
“有了自助机,领取茶农标方便多了。”郑康告诉我们,以前都是区里核查好面积后,把相应数量的茶标用信封装好,茶农再去村里申领,但是要凑工作时间不说,排起队来也很耽误采茶工夫。
现在,杭州根据每年实际核定的茶园面积,不仅为每家茶农主体建立独立的电子账户,还发了实体茶农IC卡。凭借这张卡,茶农们可以随时到茶农自助机上领取茶农标,不仅可以分批领,而且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退标,茶农自助机会自动鉴伪。“用多少取多少,不用担心取多了会弄丢。”郑康说。
“以前每到领茶标的时候,村里至少得派出两个人用一周的时间分发处理,现在有了自助机,解放了人力,我们可以把更多精力放在茶叶市场的管理上。”长埭村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说。
我们看了看郑康刚刚取出的茶标,只见上面有一个醒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