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复兴论坛是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北京绿十字、宿集营造社、北京安哲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联合松阳县人民*府共同主办,新浪微博担纲首席新媒体,中国扶贫基金会公益支持,中国建筑学会民居建筑学术委员会作为学术指导的乡村行业交流平台。论坛坚持“村里开大会”,以会议事件作为助推器,整合规划设计、乡村治理、村落运营等资源,构建面向乡村实践的开放合作机制。
年5月28-31日,乡见团队受邀参加乡村复兴论坛松阳峰会,走进“最后的江南秘境”浙江松阳,深度探讨和体验乡村振兴的“松阳路径”!
戳官方报道
第12站松阳峰会开幕!以乡建为名,赴山川之约
松阳峰会
分钟演讲,30+位乡建大咖,余名乡建村友同频共振!
5.28抵达松阳
5月28日,乡见团队抵达浙江松阳并获赠来自论坛的精美周边。
乡见团队抵达松阳会场
论坛赠送的精美周边
5.29考察松阳
路线:白老酒工坊-豆腐工坊-石仓古民居群-西坑村-陈家铺村
白老酒工坊
看点:
酿酒传统工艺/
建筑共建
白老酒工坊因白老酒产业而生的酒文化工坊,包含了酒的酿造加工、参观、传统工艺体验、农产品销售于一体的乡村旅游项目,既是作为展示客家美食文化的重要场所,也是引领、规范产品生产及推广的示范基地。
年酒工坊通过了SC认证,其主体建筑分为三层,三个不同的功能空间,即生产酿造区、窖藏鉴赏区、品味交流区。
豆腐工坊
看点:
多元空间/
古法制作体验
豆腐工坊位于大东坝镇蔡宅村,是集豆制品加工、参观、体验于一体的豆腐产业发展和乡村旅游项目,也是振兴乡村经济、推动产业发展的农旅融合项目。
豆腐工坊设计理念汲取了当地土木结构民居的特点,采用木桁架拼装结构,阶梯式空间布局,并采用了传统的斜屋面、小青瓦屋顶设计,建筑形式与周边建筑相得益彰,密布、通透的天窗给室内提供了很好的采光和通风效果,体现了自然环保的建筑理念。
石仓古民居群
看点:
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
融合浙闽建筑特色/
文化与生活
大东坝石仓是沿石仓溪两岸分布的9个行*村的总称,包括茶排、下宅街、后宅、蔡宅、山头、灯塔,是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其保留着闽汀的许多习俗和闽地文化韵味,内部沟通仍然讲客家话(闽语),有着独特的文化气息和生活气息。
石仓古民居群主要分布在茶排、后宅等行*村中,其中古民居有40多幢,古庙宇6幢,多为院落式布局,以木结构为主体,结合了浙闽两地的建筑特色,注重装饰陈设,雕梁画栋,规模恢宏,建筑思想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理念。
西坑村
看点:
高山阶梯式古村落/
民宿活化/
松阳气象·二十四节气馆
西坑村始建于明代,海拔高达米,是松阳典型的高山阶梯式古村落。村里至今保留有21幢清代古民居、宗祠、社庙、香火堂等古建筑,以及40余幢民国至上世纪70年代的民居。村内尚有建于北宋的松宣古驿道,及百年历史的石阶官道、古桥古井等。年入选第三批国家级传统村落名录,年被评为浙江十大最美乡村。
年,乡村旅游新业态——民宿在这个古老的山村扎根,“过云山居”“云端觅境”等精品民宿先后入驻西坑,为该村带来了新的活力。两家民宿均通过租赁村内原有老屋改建而成。在精品民宿的带领下,当地村民自主参与农家乐和土特产经营,在家门口实现增收。
年5月,松阳气象·二十四节气馆正式开馆,展馆共由6幢民房改建而成,按主题分为三个展馆:节气总说馆、松阳节气馆及松阳气象馆,及户外体验区。下步,还将陆续开放主题咖啡馆和文创空间。
陈家铺村
看点:
“崖居”山村/
乡村书局/
民宿云海
陈家铺村位于四都乡寨头岭,至今有多年历史,传统村落的历史格局与传统风貌保留较为完整,祠堂、古民居、古树、古驿道等历史遗迹门类丰富。陈家铺拥有独特的选址和阶梯式的布局,坐落于海拔余米的悬崖峭壁上,依山而建,面朝峡谷,民居利用地形地貌和岩石结构,沿着山崖、山坡向下延伸,从半山到山脚,落差高达余米,形成独特的“崖居”奇观。
从年开始,陈家铺先后引进飞茑集、先锋书店陈家铺平民书局、云夕MO+共享度假空间、依山伴舍等项目。其中,先锋书店陈家铺平民书局由村文化中心旧址改建,具有书馆、文创馆、文化活动区等功能,陈列近3万册精品图书,及先锋书店开发的具有松阳特色的各式文创产品,成为展示当地历史文化、风土民俗的重要平台。
文里·松阳三庙文化交流中心
看点:
多元空间/
古法制作体验
松阳县城老街的这个文化综合体更新项目,与村里的气象大有不同。书屋、美术馆、咖啡厅、舞台、民宿……游廊蜿蜒、熙攘怡然,对文化活动的包容承载和社区活力的激发均给实践团的成员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成员们与清华大学王路教授、西南民大麦贤敏院长一行、北京交大潘曦教授、成都设计集团*川壑博士以及华侨大学、浙江大学的多位老师共同参观的过程十分愉悦,非常欣赏这个有望成为经典的项目!
5.30乡见团队受邀分享实践经历
晚上七点,老街上一处民国小学改造的“茑舍”成了大会最后一项议程“运营沙龙”的会场。
乡村如何运营?如何引流?怎样处理好与村两委与村民的关系?乡村运营是自下而上的,关于运营的可鉴经验与实操案例有哪些,大咖“接地气”围桌讨论,全场座无虚席。
环节由隐居乡里创始人陈长春主持,杭州趣村游文旅集团董事长汪崇文、联众集团副总裁、贵州省雷山县白云村村民委员会主任唐文德、北京绿十字乡村运营联合创始人李强、中国农家乐第一村整村运营操盘手范国辉、“山里DOU是好风光”村落守护人麻功佐、北京林业大学乡见实践团成员赵书涵等嘉宾参与交谈。
大家好,我是来自北京林业大学的赵书涵,是北林·乡见团队的成员。北京林业大学乡见团队依托于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而成立,是一支致力于乡村振兴的大学生青年团体。自年来,乡见团队的足迹踏遍北京市、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阿者科、湖南省春华山村。团队以研究、感受乡村为主要目的,通过实地调研、村民访谈的形式深入了解村落,通过建筑分析及测绘的方式感受村落机理,团队成员来自城乡规划、风景园林、园林等专业,运用专业的视角为村落发展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团队已经完成在广西周家村的建筑设计分析、云南阿者科传统聚落公共空间评价、湖南春华山村乡土住宅生成逻辑的梳理,团队成果以学术论文的形式发表于《住区》、《中外建筑》、《人类居住》等多项期刊杂志中。
今年,也就是年,我们收到乡村复兴论坛的邀约,来到松阳峰会与各位分享我们的成果。我们非常荣幸我们能有机会与学界、业界交流成果,在宣传和合作中扩大实践的影响力。通过与专业、行业交流,我们相信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行业背景、学科前沿与工作实际,找到“学有所用”的获得感。在此基础上,也能有机会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具有本土特色、适应中国实际的实践创新。
大学生是充满热情和活力的庞大群体,在年,全国有万毕业的大学生,其中风景园林的学生也不占少数。我们也期待着更多像松阳乡村振兴全国建筑设计大赛这样的给大学生举办的竞赛出现,获奖作品可以真正落地,让大学生团体了解、参与、融入到乡村实践和乡村建设中。
我的分享就到此结束了,再次感谢乡村振兴论坛给我们的这次机会,乡村建设正当时,希望社会实践能成为学生对一件事情产生严肃热爱的起点。
乡见实践团成员赵书涵在运营沙龙上的发言
以上部分图片来自乡村复兴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