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目前最有效的医疗手段
就是造血干细胞移植
但是移植匹配成功率非常低
要达到完全匹配
几率只有几万分之一
然而在咱们松阳县就有一个人
成功的与一名患者配型成功
并赶赴杭州进行造血干细胞采集
挽救了一名12岁陌生女孩的生命
她就是——潘晓云
医院的一名普通员工
同时也是一名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
潘晓云读信:她的女儿才11岁,本应在学校接受教育,在母亲身边享受天伦之乐...
接到匹配成功的电话有点懵
记者见到潘晓云时,她刚刚从杭州回到家中。潘晓云手里拿着的,是一封写给她的感谢信,写信者就是潘晓云造血干细胞移植对象的母亲。
▲患者母亲写的信
11月28日,潘晓云在杭州进行了造血干细胞采集,让一名12岁的孩子延续了生命。
▲捐献荣誉证书
年,潘晓云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今年8月,她突然接到红十字会的电话,说一名患者初筛与她相合,征求她的捐献意见。
潘晓云:
我是今年8月份的时候接到通知的,然后刚接到电话的时候感觉自己一下子有点懵。
家人从不解到支持
潘晓云觉得,如果逃避了,那自己一辈子都不会安心,于是,她一边接受进一步配对,一边做起家里人的思想工作。
潘晓云:
我女儿可能对这个理解还是不深,也是不理解,后来只是跟她简单解释了一下,就说妈妈是去杭州救人。
在家人的陪同下,11月28日,潘晓云在杭州完成了造血干细胞采集。
潘晓云:
从24号要打针打到28号,每天打两针,打动员剂。打完针以后就感觉有点感冒症状,脚有点麻。那时候的感觉好像又紧张又高兴,紧张是有点怕,但是想到能够救一个生命,让他人的生命延续,也就放松了。
成功挽救一条生命
潘晓云捐献的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被紧急送往北京移植给一名12岁的小患者,而潘晓云也成了松阳县首例、丽水市第8例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
潘晓云:
通过自己的这次捐献,其实觉得挽救一个人的性命也是很容易的事情,就那么小小的一包,就能救一个人的性命,让他的生命延续。
潘晓云的勇敢挽救了一条生命,但是还有很多患者需要更多这样的勇敢。
松阳县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叶国松:
我们加入这个志愿者之后,不是说马上就能实现捐献,要经过严格的医学配对,那么按照医学上来说,要完全配对成功,要几万分之一,这个概率很低。红十字会成立以来,我们一直在宣传、发动更多的人加入到这个组织。
?编后面对陌生患者,在“捐与不捐”的关口上,潘晓云毅然的选择了捐献。面对捐献前一天打两针毫无怨言,成功帮助12岁的孩子获得了新生,而她只是说“挽救一个人的生命是很容易的事情”,请为潘晓云的大爱无私点个zan!
(部分图片来源:丽水发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