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若见叶绿叶常开,出水芙蓉随君采摘......”9月10日晚,丽水市松阳县市*广场传出一阵阵悠扬婉转的民间小调,由永康唐先镇文化站演出的永康醒感戏《逝女殇·孽缘》,精彩亮相全省高腔邀请展。
《逝女殇·孽缘》讲述的是苏三遇定远县书生赵国清后,一见倾心相思成疾而死。死后化作逝女偶遇赵国清并且调戏他,之后两人以天地为媒,雨伞为聘,结为夫妻的故事。地道的永康方言演绎着优美的旋律,生动活泼的表演带给人欣喜和感动。
记者了解到,“‘传承戏曲·振兴乡村’全省高腔邀请展暨松阳高腔戏曲文化周”活动由浙江省文化艺术研究院、松阳县人民*府联合举办,旨在通过组织高腔展演、座谈研讨等活动,共同研究、传承、展示高腔艺术,推进浙江高腔艺术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浙江高腔完整、真实地传之于后世,让浙江戏曲的金色名片闪耀光芒。
永康醒感戏作为浙南高腔的分支,是集民歌、小调、祭祀仪式于一体,受傩戏、目连戏、南戏的影响而产生的仪式剧,后吸收侯阳高腔、松阳高腔发展而成的曲牌体高腔剧种。《逝女殇》作为“醒感九殇”中的经典剧目,经省戏曲专家筛选、审查后参与展演。永康醒感戏剧团作为9个表演团队中唯一一支民间表演团队,实乃非遗保护传承和戏曲繁荣发展的一大喜事。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永康醒感戏形成于明代,历史上曾由盛而衰。近几年,永康市文广新局、永康市非遗保护中心带领民间艺人全力发掘抢救,原有“九殇”剧本的醒感戏已整理出上述四本。戏曲的发展是一个创新传承的过程。戏曲的传承和发展要继承优秀的文化精髓,更要适应时代传播特点、贴近当代人的欣赏习惯和生活方式。在新时代,醒感戏也有了新的展现形式。永康醒感戏以永康方言演唱,采用板胡、笛子、扬琴、唢呐等多种乐器伴奏,清新悦耳的“村坊小曲”,举手投足间的精彩演绎,给人带来一种不一样的视觉、听觉双重体验。
醒感戏最初是与法事活动—“做殇”相结合的仪式剧,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今的醒感戏宗教仪式感减弱,故事性增强,更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
来源:金报永康
作者:余美娜卢冰雅吴靓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