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发银行杭州分行联合浙江电台民生资讯广播《“浦”写新篇章——寻找浙江那片红》活动这一站来到浙江·丽水,探访寻找红色足迹。
安民乡安岱后村倚靠松阳最高峰海拔米的箬寮岘,距松阳县城55公里,位于松阳、龙泉、遂昌三县交界处;是典型的阶梯式高山古村落。安岱后村持有两张国家级“金名片”,一是第二批“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点”,二是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
安岱后村
浙西南革命根据地是刘英、粟裕率领红*挺进师根据*中央指示开辟的一块重要革命根据地。
浙西南根据地位于浙闽赣三省交界,范围涉及20多个县,其中心区域为今丽水市的松阳、龙泉、遂昌全部,衢州市属的江山县一部,福建省浦城县的一部,5个县,纵横余公里,其游击区域为今丽水市属的其他各县,这块根据地于年5月份,刘英、粟裕率挺进师进入松阳开始正式创立。同年9月,遭受国民*重兵"围剿"后,根据地中心区域丧失。
在浙西南革命中,
松阳创下了“六个第一”:
1.中共浙西南特委(丽水市委前身)——丽水地区第一个统一的*组织;
2.浙西南*分区(丽水*分区前身)——浙西南第一个*分区;
3.浙西南游击根据地——浙江第一块革命根据地;
4.竹溪区苏维埃*府——浙西南第一个区级红色*权;
5.松遂龙游击总队——浙西南第一支统一的人民游击队;
6.红*挺进师第十五支队(后改编为第五纵队)——浙西南第一支人民子弟兵部队。
正是这“六个第一”,松阳作为丽水市革命遗址、遗迹最多的老区县,且早在年被浙江省人民*府批准为“革命老根据地县”。可见,松阳可以说是孕育“浙西南革命精神”的重要红土地。安岱后村作为是浙西南革命根据地的中心据点,也因此被誉为“浙江井冈山上的茨坪”。
刘英、粟裕等红*首长长期在这里生活、工作、战斗。在反围剿斗争中农民领袖陈凤生、陈丹山、卢子敬、一批红*战士游击队员、革命群众,为保卫红色*权,在这片热土上浴血奋战,为革命流尽了最后一滴血。艰苦卓绝的斗争环境,坚定的革命信念,对*绝对忠诚的意志品质,不畏艰险、不怕牺牲、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精神,松阳这块鲜血染就的红土地,孕育出伟大的“浙西南革命精神”。
以此为据点,挺进师在松阳创建区、乡苏维埃*权、分田委员会上百个,发展*员余名,组建区乡*组织20多个,成立农民武装游击队80多支。安岱后村当时共83户,人,参加红*38人,参加各种革命组织多人,全村百分之90人口都参加了革命。
安岱后是陈凤生、陈丹山的家乡,是红*挺进师师部、浙西南特委(中共丽水市委前身)、浙西南*分区(丽水*分区前身)、游击总队各首脑机关、医疗院所在地,是粮食、武器贮藏、供给基地。在反围剿斗争中,陈凤生、卢子敬、陈丹山等相继被捕牺牲,红*和地方干部有人相继被捕牺牲,名松阳籍红*战士、游击队员、革命群众被捕入狱。
烈士的鲜血染红了这片光荣的土地,杜鹃泣血,箬寮峰上的杜鹃花,年复一年,如火如荼的绽放。艰苦卓绝的斗争环境,坚定的革命信念,对*绝对忠诚的意志品质,不畏艰险、不怕牺牲、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精神,萌发出伟大的“浙西南革命精神”。粟裕将*在《战争回忆录》中浓墨重彩的回顾了这段历史,并说“我浙西南革命*民在这场斗争中用生命和鲜血写下的壮丽篇章,将永留青史!”
★
红*桥
★
红*桥,矗立在安岱后村口的这座老式廊桥。“红*桥”这三个字了正是年3月肖克将*亲笔书写的。
这座桥原来名字叫“善继桥”,修建于清代光绪年间,因为处在安岱后对外往来必经之地,有着扼守咽喉要塞的作用,在红*挺进师创建浙西南根据地时发挥了重要作用,才被称为“红*桥”。
年,安岱后作为浙西南革根据地中心,挺进师师部、浙西南特委、*分区等领导机关驻在安岱后时,该大桥都有红*战士和游击队员把守,设卡查路条,站岗放哨。西桥头墙上的枪眼为当年红*挖成,村民们一直保护至今。
★
丹凤亭
★
陈凤生、陈丹山、卢子敬是“青帮”首领,是当地的革命领袖。其中,陈凤生、陈丹山就是这个村子里的人。丹凤亭就是家乡父老和当地*府为纪念陈凤生、陈丹山而建。
从右到左丹凤亭里面的墙画,集中表现了他们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
松、龙、遂三县边境的“青帮”,其实就是以松阳安岱后的陈凤生、陈丹山和斗潭卢子敬为首的农*组织。年以来一直在三县范围大搞农民武装暴动,全盛期曾达到0余众。
年5月10日,挺进师主力一、三纵队在粟裕、刘英率领下一进入松阳地界的安民乡东岱岗,陈凤生、陈丹山马上就得知消息,并连忙赶到安岱后外垟的寺岭头去迎接红*。紧接着又于次日在斗潭水店组织队伍欢迎红*,称其为“三迎红*”的隆重仪式。从此,青红大联合,即共产*的红*与当地革命群众结下了牢不可破的联合阵线。
年5月11日,在斗潭永福寺里的欢迎红*大会,其实就是开辟浙西南革命根据地(也可称作苏维埃根据地)的一次誓师大会。是这次大会,奠定了快速开辟这块根据地的*治思想和行动纲领之群众基础。
“三迎红*”的创举,震撼人心,在浙西南革命斗争史上留下了最精彩一笔,其意义也着实非凡:一方面,当转战千里的挺进师一进入松阳地界,仿佛觉得像是回到了久别的中共苏区一样,亲人相待,老百姓和*队亲密无间,与几月来在边界辗转疲于奔命的困境形成了鲜明对照,让人无比惊喜,一身的疲惫荡然无存。另方面,挺进师上下几百人队伍,从此更加有了完成“进入浙江,长期行动,开创新的根据地”这一艰巨任务的信心与把握。笼罩在心头的困惑、阴霾由此一扫而光。
★
刘英、粟裕故居
★
安岱后村东头竹山脚12号,是刘英同志浙西南时期在安岱后居住的地方。是打土豪没收陈德藩的房子。红*驻在安岱后期间,刘英、*富武等领导人居于此。楼上搭有临时通道与粟裕旧居相连,一旦有紧急情况可随时疏散撤离。
安岱后村东头竹山脚下20号,这里就是浙西南时期粟裕将*居住、生活的房子,是红*战士陈老四的房屋。这里既有粟裕的卧房,也是指挥部机关所在。有秘道通往屋后竹山。
安岱后村姓氏以陈氏为主,占80%以上,该陈氏并非松阳本地陈氏,而是三百多年前从景宁迁居过来,因安岱后地处松遂龙交接,这里的方言受周边地区影响,形成了独特的安岱后话。
当时挺进师师部驻地,浙西南特委、浙西南*分区办公的地方,也是浙西南分田委员会、安岱后乡*支部、乡苏维埃*府所在地,红*“八一”誓师主会场。
在“小吉会议”上,浙西南特委正式成立,从此浙西南有了地方最高的中共组织。
这里也是“八一誓师”大会会场。根据小吉会议的决定,为迎接“八一”纪念日的到来,开展一次大规模的“缴枪”“扩*”竞赛活动。粟裕、*富武、王蕴瑞和挺进师三纵、第15支队、松遂龙游击大队、师直属队数百人在安岱后陈氏宗祠隆重召开“八一”示威誓师大会。会后,一场声势浩大的“八一”示威行动在浙西南广阔地域内迅速开展起来,打击敌人,展示实力,同时,戳穿国民*散布“红*被消灭”的谎言。
在红*主会场的二楼墙上,还有红*标语遗存,由于当年国民**“清剿”时,进行戳刮,同时,因土墙裂缝剥落严重,目前标语不完整,缺字较多,但依然可读。内容大致为:“反对国民*抽丁拉夫,中华苏维埃万岁!”为挺进师驻扎安岱后时书写。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