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迎接中国共产*成立周年,田园先锋特别推出《*史百年松阳百事》栏目,通过学习由松阳*史和地方志研究室整理提供的丰富历史文献,一起了解发生在松阳当地的*史事件。
42.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松阳手工业历史悠久,素以篾匠、木匠、铁匠、石匠、泥水匠等“五匠”为主,以手刨烟丝、手制土纸等产品为大宗商品。拜师为匠,曾是松阳人的主要谋生出路之一。专职手工业者或常年奔波于城乡,或坚守作坊小铺,大多亦工亦农,农忙务农,农闲务工。解放之初,手工业在全县工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年,全县有个体手工业者人,产值60.57万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90%以上。但是,手工业者分散、落后的天然缺陷,决定了手工业经济像小农经济一样没有多少前途。
年5月16日,县*管会成立后,为恢复手工业经济,及时地组织成立缝纫、理发、木业、搬运、篾业、铁业、泥水、手车等工会,会员有余人。7月,由各行业工会各推选1名委员,组成四松阳县工会筹备委员会。年2月,松阳县总工会成立。在县委领导下,各级工会组织带领手工业者投入到恢复、发展国民经济中。年全县个体手工业等个私工业产值.25万元,比上年75.82万元增长67.4%。手工业经济得到迅速地恢复、发展,但其散漫、落后、保守的习性亦越来越显露出来。
年6月,全国合作总社召开手工业生产合作会议,指出手工业的“发展方向是走社会主义方向,而不是资本主义方向,发展道路是由个体到集体,由手工工具到半机械化,由小生产到大生产。年初,县总工会进行手工业合作化试点。4月,西屏镇25位铁匠率先成立“西屏镇铁业生产合作社”,其后,42位木匠成立“西屏镇圆木生产合作社”。为了加强统一领导,县委于年7月设立“城镇工作部”具体负责手工业互助合作化工作。12月,24位篾匠成立“西屏镇篾业生产合作小组”。年上半年,古市17名手工业者组成“古市镇铁业生产合作小组”;西屏14名缝纫师傅组成“西屏镇缝纫生产合作小组”。之后,“古市镇缝纫生产合作小组”“石仓炼铁小组”相继成立。这样,试办的7家手工业合作组织,为全县手工业者走上合作化道路起了带头作用。
年9月,中共中央公布“一化三改造”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其中内容之一就是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即把分散的手工业者组织在合作社里,变以私有制为基础的个体小生产为以公有制为基础的集体大生产。11月至12月,中华全国合作社联合总社召开第三次全国手工业生产合作会议。会议确定了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针、组织形式、方法、步骤。在方针上,是“积极领导,稳步推进”;在组织形式上,是“由手工业生产小组、手工业供销生产合作社到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在方法上,是“从供销入手,实行生产改造”;在步骤上,是“由小到大、由低级到高级”。
从年开始,松阳县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进入由点到面有计划发展的新阶段。6月,县委成立松阳县“手工业部”,加强对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领导。8月初,县委召开手工业者代表会议,阐述手工业与国家工业化的关系、手工业的作用和任务、*的手工业方合针和*策,指明手工业社作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在提高*治觉悟和思想认识的基础上,引导手工业者自查经营作风,树立为农业服务的思想,做好社会主义改造的精神准备。其后,松阳县手工业劳动者协会成立,西屏镇、古市镇、靖居区、玉岩区设立分会。县委制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步骤:首先,培训干部,学懂弄通手工业合作社章程;其次,宣传动员、组织发动,认真贯彻入社(组)自愿、互利*策,使手工业者在“心愿、口愿、全家愿意”的基础上申请加入手工业合作社(组);最后,办理入社登记手续。
经过4个月的宣传发动,广大手工业者踊跃申请加入合作组织。到年底,经县供销总社审核、批准、发证的手工业生产合作组织有24个,包括铁业社、圆木社、篾业社、缝纫社、刨烟合作小组、雨伞小组、锅炉生产小组、竹器供销社等,这些合作组织基本上涵盖了手工业生产的各个主要行业。
年5月,县委、县*府召开全县手工业干部会议,贯彻省第三次手工业工作会议精神,检查前段时间手工业者组织工作,强调“统筹兼顾,全面安排”“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把工作重点转到现有手工业合作组织的巩固、规范、提高上。
手工业改造
12月,毛泽东为《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作序,指出:“中国的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也应当争取提早一些时间去完成,才能适应农业发展的需要。”随后,中央手工业管理局、全国手工业合作总社筹委会召开第五次全国手工业合作会议,批判“右倾保守”思想,强调加快手工业合作化的发展速度。省委于年1月,召开全省第四次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会议,贯彻中央精神,提速手工业改造过程。
省第四次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会议后,松阳县掀起了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热潮,先后成立“松阳县手工业合作联合社筹备委员会”“松阳县手工业生产合作联社”。为了加强对手工业生产经营的领导,手工业开始脱离供销社,归属县手工业联社管理。县手工业生产合作联社规定,“凡本县境内机关、团体及企事业单位,向手工业生产社(组)加工订货,必须通过县手工业联社统一签订合同,统一分配,计划供应。”并规定“各手工业社(组)只负责组织生产,不得私自营销产品。”为此,县手工业联社成立供销经理部,管理手工业供、产、销。这就标志着全县手工业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基本形成。
到年底,全县手工业合作社(组)增加到81个,从业人员人,占于工业者总数的97%,全县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年,经过整顿组合,全县手工业合作企业58家,产值共计.95万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20.2%。
通过社会主义改造,全县手工业由分散到集中,由个体行为到合作行动,由私有制到公有制,由小生产到大生产,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重要力量。然而,由于手工业合作化过程步伐过快、转变过急,改造后对手工业计划管理过强、过严,也曾挫伤了职工的积极性,压抑自主创新能力,导致不少企业长期生产单一化、产品单一化、供销单一化、分配单一化,发展缓慢。
END供稿:松阳*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