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阳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问答 » 一封信一个糖果盒,粟裕将军与松阳还有这
TUhjnbcbe - 2021/6/27 0:18:00


  从年五四运动,到年新中国成立;从箬寮山麓的安岱后,到松阴溪畔的古市镇,松阳人民的革命斗争此起彼伏。无论是轰轰烈烈的农民暴动,还是战火纷飞的游击抗战,都留下了一段段令人难忘的红色记忆。


  今天,来听听粟裕与松阳安岱后村的故事吧~

一封信、一个糖果盒的故事
  在安民乡安岱后村,有一封信,已沉淀40年,有一个糖果盒,已铁迹斑斑,但村民都视若珍宝。
  “秉良书记,你好!你托人带给我的笋干收到了,谢谢你的关心。年新年到了,寄上糖果一筒,向你和全家表示祝贺,望你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阖家幸福。望在农业生产战线上作出新的成绩。”写信人是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央*事委员会常委的粟裕大将,收信人是时任安民乡安岱后村*支部书记的陈秉良。
  一个是远在北京的将*,一个是深山村庄的*支部书记,究竟发生了什么让两人有如此深切的情谊?这要从年初夏开始说起。
  年5月下旬,中国工农红*挺进师在刘英、粟裕的带领下,摆脱国民*和地主武装“大刀会”的围追堵截,几经转折,进入安岱后村,建立苏维埃*府,建立了革命根据地。
  在安岱后驻扎的一个多星期里,通过召开群众大会、座谈会,走家入户、促膝长谈,刘英、粟裕与安岱后人民打成一片,结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
  “我父亲就是地下交通员,给他送信的。”安民乡安岱后村村民陈吴福说,村民很拥护他们,“野菜、土豆、玉米什么的主动供给,村民吃什么,他们就吃什么。”
  都说“一起扛过枪”结下的才是最铁的兄弟情谊。在短暂的革命时光后,安岱后人民记住了工农红*,记住了刘英,记住了粟裕。当然,新中国成立后,已经是大将的粟裕也从未忘记过安岱后人民。
  陈秉良回忆,年秋,粟裕准备撰写《浙南三年游击战争》革命回忆录,因年事已高,不能亲身前来安岱后追寻记忆,只能嘱托编写组人员吴克斌来到安岱后。
  “来的当天,吴克斌是在我家吃中饭的。说是来看看情况,了解下革命老区,到粟裕去过的地方拍照片。”陈秉良说。
  吴克斌辞行前,安岱后人民纷纷拿出家中的笋干让他带走,表达全村对粟裕的感激。本以为与粟裕的联系就此终结,未曾想到更大的惊喜在年元旦到来,也就是粟裕寄来的那封信和一盒糖果。
  “不拿去分,自己吃下去有什么意义?粟裕寄来是有很大的意义的,先苦后甜嘛。村民高兴得很,老人小孩个个分是分不过去的,年纪大的人有些分两粒。”陈秉良说,村民根本不舍得吃,把糖果存放起来。
  如今的安岱后,粟裕旧居、刘英旧居、红*主会场等革命遗址早已修葺一新。安岱后村村委会副主任陈可梧告诉我们,安岱后一直按照粟裕将*的嘱托,不断做强做大绿色农林产业,充分挖掘红色资源,深度开展“红绿融合”。
  “我们现在也创办了红*学校,一年能给我们村集体经济带来两万块的收入,同时我们也在发展绿色旅游,村民每家每户都种了香榧,还有农家乐、蔬菜,这也能为村民增加一定收入。”陈可梧说,如今安岱后村更是大力发展红色旅游,让大家知道了解安岱后村,以及发生的故事。
  一封信,缩短了北京与浙南小山村的千里之遥;一罐糖,甜蜜了安岱后群众的心。时光带走了绛红烽火,岁月却沉淀下革命情谊。粟裕在安岱后留下的不止是追忆,更多的是对老区和老区人民的帮助与期许。
  英雄已逝、英*不朽。波澜壮阔的浙西南革命淬炼了“忠诚使命、求是挺进、植根人民”的浙西南革命精神,为我们在新时代“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注入了不竭动力。
  近年来,松阳立足“最大优势是生态、最大特色是田园、最深底蕴是乡土文化”的基本县情,充分发挥浙西南革命老区的红色资源优势,共建共享“智能制造新城、中国有机茶乡、全域康养胜地、国家传统村落公园”等具有辨识度的“金名片”,合力推动革命老区在红绿融合中加速振兴。
  特别是今年,国家相关*策明确支持浙西南革命老区全面振兴发展。松阳人民将切实扛起“三地一窗口”的使命担当,高扬“丽水之干”奋斗旗帜,守好红色根脉、传承红色基因,抢抓机遇、时不我待推动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共同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区。

来源:松阳县融媒体中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一封信一个糖果盒,粟裕将军与松阳还有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