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召开的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会上,教育部在各地遴选的基础上,评选推荐出全国个“一校一案”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典型案例,其中浙江10所学校的德育工作案例入选。一起来看↓↓↓
入选学校是如何建立德育体系创新开展德育工作的?他们的案例有哪些亮点?一起来看看松阳县第一中学浦江县堂头中学衢州市实验学校教育集团菱湖校区南海实验初中鄞州区东南小学这5所学校的经验做法↓↓↓松阳县第一中学
从“和己”出发,以“和合”育人
“和”文化是松阳一中办学的核心文化,结合时代、社会和现实,学校逐渐凝练出具有学校特色的德育理念:和合文化育和谐之人。德育工作开展中,结合高中学生的特点,从“和己”出发,努力让“和合”文化深入人心,最终营造和睦交往环境,建设和谐校园环境,为学生健康成长护航。
教育要源于现实,扎根现实。学校所在地作为丽水浙西年革命老区的地方资源沃土,学校因地制宜创新德育形式——“红绿融合”。
学校将文化名人、革命英雄、古村落群、茶产业等,都纳入实施“和己”德育理念的元素。“小故事大人物——纪念松阳县的革命先烈”讲故事大赛、“以笔墨书写革命”主题的软硬书法大赛、“壮丽70年·我的大中国”的征文比赛等,将爱国主义、红色教育与传统的绿色德育相融合,让德育有声有色有诗,让学生有感有悟有情。
学校积极推进阳光心育。“以阳光之心,育阳光之人”,成立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和生涯规划指导中心。加强心理健康教师团队建设,提升“和心育”理念,组建“阳光心社”,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每年5至6月设为“心理健康活动月”,有序开展阳光心育、青春之旅等活动,为广大学子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学校充分发挥“红绿融合”特色劳动教育的独特育人价值。理论知识与实践乐趣齐享,劳动教育与学科素养相融,传统文化的与现代教育手段的融合,开放共享,互融互通,以中草药、古村落、茶园等为教学基地,形成鲜明的教学特色,让松阳一中的“红绿融合”特色劳动教育焕发勃勃生机。
浦江县堂头中学
塑造中国心培育报国情
多年来,浦江县堂头中学奉行“五育并举,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高举“立德树人”旗帜,以“不求人人升学,但求个个成才”为办学宗旨,突出爱国主义教育,推动德育向内涵化、品牌化、导向化发展,把学校建成立德树人的绿水青山。
爱国主义教育是青少年德育的永恒主题,是内涵丰盈、外延广阔的德育体系。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时*教育和红色教育,让孩子们胸怀家国事,培养爱国主义情怀。点燃爱国情怀:学校把时*教育作为必修课,师生必须做到“时*最关心、爱国最忠诚”,把关心国家大事和最新教育动态当作每天的学习任务。时*教育以“塑造中国心,培育报国情”为主题,以“爱国主义”为主线,打造爱国主义教育“活教材”,让师生站在家门口看世界。进行故事教育:关心世界大事,传递中国声音,讲好浦江故事,把家乡搬进校园。
学校一直坚持劳动教育,设立综合实践活动,广泛开展社会实践,开展有益于学生身心发展的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生活大课——养独立意识:学校通过自主分菜、学会生活第一课——寝室内务整理、家务劳动比赛、社会实践劳动等一系列活动,让孩子们学会独立、学会担当,学会团队合作,学会为父母分担,也学习了孝义之道;学校坚持实行蒸饭制:坚持把蒸饭作为培养学生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全省唯一一所让学生用饭盒蒸饭的学校,通过学生淘米、蒸饭、洗饭盒,养成学生热爱劳动、讲究卫生、勤俭节约的好习惯,通过有秩序的排队分菜,吃饭,培养学生的纪律意识。
衢州市实验学校教育集团菱湖校区
以美育心:融入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的十五年实践
坐落于“南孔圣地”的衢州市实验学校教育集团菱湖校区一直坚持“九年教育为学生一辈子幸福奠基”的办学宗旨,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学校素质教育的方方面面。
学校联合心理健康、语文、体育、综合四大教研组,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到三大儒学课程中,即《讲舍诵典》《衢州有礼》《特色围棋》,引导学生在儒学熏陶中形成“仁义礼智信”的人生价值观。从吟与唱中知“仁义”:年起,根据《论语》《孟子》等儒学著作以及描写衢州的经典古诗文56篇,共计60万字形成6册《讲舍诵典》。利用晨读、课前、拓展课等时间开展“诵经典诗文,做谦谦君子”诵读活动。在言与行中晓“礼仪”:年,开发《衢州有礼》校本教材,形成“有礼三进”模式,“礼进课堂”,每周利用早读、晨会等时间读五分钟礼仪经,介绍一种礼仪规范,“礼进活动”,结合传统节日组织活动,“礼进日常”,把礼仪规范融入日常的一言一行,人人争做“礼仪美少年”。
学校以“美融各育”为指导,努力创建“审美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每天都有音乐会:学校举行“每天一场音乐会”活动,在教学楼专门开设音乐演艺厅,学生根据专长、兴趣、时间,有计划地表演展示。每月都开运动会:15年来学校每月组织运动会——体育月单项竞赛,如花样跳绳、健美操等。每人都是书画家:学习开设一周一节书法、两节综合美术课,定期开展艺术节与美术拓展课。每年开展传统文化与国际理解教育:学校每年都组织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冬至等主题活动,通过集体活动识节日、动手实践过节日、知识分享明节日等环节,让学生成为传统节日的传播者。
南海实验初中
礼仪养成教育
南海实验初中从年开始进行校园公共生活视域下的礼仪教育探索。在校园公共生活教育的基础上,通过礼仪教育加强对学生公民品格和公共精神的培育。
礼仪教育与课堂相结合,凸显学习规范。坚持文明礼仪教育与师生日常工作学习生活规范相结合,利用课堂引导学生做到“三告别”(向粗鲁告别、向陋习告别、向自私告别)、“五带给”(把礼貌带给师长、把微笑带给同学、把孝敬带给长辈、把谦让带给他人、把诚信带给社会)、“七无”(校园无纸屑、地面无痰迹、桌凳无刻画、墙壁无污迹、走廊无疯跑嘈杂、水电无浪费、出言无脏话)。
礼仪教育与社团相结合,凸显团队规范。我们组建了一支训练有素的南海实验初中礼仪队,配合学校开展的活动。与学校的“三自”行动特色项目结合,配合志愿者、义工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的社会服务意识,督促学生在参与社会生活中践行礼仪。
礼仪教育与活动相结合,凸显交往规范。通过建立开放性课例的形式来扩充学生的公共礼仪视野。利用升旗仪式、主题班会和重大纪念日进行文明礼仪教育。多次编排了学生的礼仪展示,展示中学生良好的礼仪。年1月创编了大型汉服礼仪展示,并在元旦、接待外宾等场合多次演出。同年7月教师汉服礼仪展示,获市属教育系统文艺比赛一等奖。
鄞州区东南小学
“一园六悦”家庭教育新模式
东南小学以“悦”为主题,设立“三级联动”运转中心、打造“一园六悦”家教品牌、构建“双重评价”标准体系,取得了一定成效,这对于家校联动和家庭教育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学校、家庭、社会三方相适应。“一园六悦”(悦身、悦读、悦心、悦秀、悦情、悦哲)平台在设计和运行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了发挥学校和家庭的能动性和积极性。学校方面致力于打造家校联动品牌,促进家校关系和谐。家长方面致力于深度参与子女的教育过程。而多维互动家校共育平台在推进过程中的有益探索具备一定的通用性,平台资源适用于其他学校共享,且该模式值得社会一定范围内的复制推广。
原创性和适用性相统一。东南小学家校联动途径的探索和家庭教育内容的设计,充分吸收了广大家长的智慧和力量,确保了高度的原创性、独特性和适用性。对于家长和学生来说,可接受性强,可信度高,极大充实和丰富了家校联动的内容。
双向沟通和平台展示相结合。“一园六悦”平台改变了以往单向灌输的做法,让家校实现了真正的深度互动。同时,给良好的家庭教育方式提供了一个充分的展示平台,为家长们输送了身边的可借鉴案例。用身边的人说身边的事,避免了生硬的说教,让家庭教育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相关链接
浙江10所学校入选“一校一案”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典型案例
本期责任编辑:徐梦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