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阳城,最初是摄影爱好者的集聚地。随着越来越多的工商资本看中了松阳,通过“民宿”这种形式开始乡村社区化改造,价格不低,品质尚可。
松阳会是第二个莫干山吗?
云筑进行了探访之旅……
平田村
建筑大咖玩转老房子
四都乡平田村,松阳众多古村落中的一座。
然而就是这个人口只有几百人的偏远小村庄确实被踏破了门槛,或许很多人是冲着明星设计师的名气前来探个究竟。
木香草堂
设计者:许懋彦原清华大学建筑系主任
木香草堂的套房带茶室和庭院,3月之后价格将调到元,直追莫干山,在民宿并不算发达的浙江中部可谓天价。
共有8间房,楼上楼下老屋4间,设计团队保留房屋的外立面,室内作了木屋装修。每一间房子都做了亮点设计,处处可以体味乡情和暖意。右手边是一个日式茶室。茶室的外面便有一处小院子,种了些草花,与沧桑斑驳的老墙两相映照,房间的灯罩是竹筒,窗帘则是做豆腐用的棉纱布做成。
爷爷家青年旅舍
设计者:何崴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主任
这个房子是业主的爷爷的房子,将近百年了,是个夯土房,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主任何崴希望给它一个年轻的内容,应符合年轻人的习性,喜好,是年轻人相互认识的场所。最终,爷爷家青旅诞生了。
楼上有14个床位,通过光线和有色灯管的营造,一改青旅只有床位的冷冰冰。而且每个房间底部安装有一组万向轮,入住者可以自己推动建筑,组合空间,十分有趣。
葫芦居
葫芦居是云上平田最早的自建民宿,人们喜欢它是冲着自带的菜地,有位上海客人住了一星期,种了些青菜,交代管家帮她料理,等她再来时继续耕作。
房型不同,风格各异,但一致的是,设计师们都喜欢用当地的传统布料“豆腐布”作窗帘或靠枕,用来装饰的花瓶基本都是村民家废弃的土陶罐,拉绳替代电灯开关,颇有当年“拉洋火”的味道。细节才是最打动人心的,毕竟,体验传统农耕生活,对于现代人来说,是要有足够舒适的硬件作基础的。
农耕博物馆及专家工作室
设计者:徐甜甜哈佛大学优秀建筑师
这并不是民宿,4幢闲置荒废的牛栏和破败*泥房,如今被徐甜甜别出心裁地设计成了农耕馆和手工艺馆。
博物馆从外面看起来与其他*泥房并无二致,但走进去才发现别有洞天。柔和的灯光、别致的透明瓦片天窗、看似随意的绿植……整体风格既有原有的泥房味道,又有现代的巧思。
农耕馆隔壁便是专家工作室,靠墙的千鸟格满满摆上了各类书籍。擅用窗户引进自然光的徐甜甜这次仍玩转于此,两颗百年古树就在窗外,再抬头,白云和蓝天就在顶上。
山家清供(四合院餐厅)、慢点茶室
设计者:王维仁香港大学建筑系主任
四合院餐厅在村口,是入住时遇到的第一幢改造了的房子。通过竹子在老房子里搭建出一个通透的四合院;慢点茶室只有一桌,是继餐厅后第二个业态。四周通风,不装玻璃的原因就是为了“春有百花冬有雪”。
西坑村
呼风唤雨的天空之城
过云山居
这里最奢侈的是空间?不,是美景!
在规划上,过云山居机敏地选择了最接近天空的制高点。去过的朋友都说,那里的风景是整个松阳县最美的。
8间客房几乎是悬浮在山崖上的,落地玻璃,观景浴缸。尽管过云山居的创始人之一,负责设计的敏智小姐非专业设计师出身,但从苏州美院毕业的她,对于设计依然充满了热爱。所以,设计过云山居时并没有图纸,而是在现场将一砖一瓦堆砌打磨出来。
过云山居的宣传文案是:清代古村落民宿、米垂直峡谷、8间悬浮在山崖的客房、N种云的姿态。
他们将8间客房命名为“壹朵”“贰朵”……直到“捌朵”;而每一位客人则被成为“云客”,甚至还有“观云指南”,比如,早点爬起来可以看到涨潮云,要看瀑布云得在夏秋两季。
松阳县城
一城一书屋
山中杂记
他在松阳有间小屋
山中杂记位于松阳县城老街南直街51号,是松阳县*府支持的私人开的一家茶馆+书吧,利用的是老房子的一些建筑构件,加上新式的装修理念,非常有情调的一家店,还卖一些松阳当地的特产,比如樟溪乡的古法红糖。
一楼是书店,兼具杂货铺功能,落地玻璃窗,和古民居房梁新旧对照。卖的尽是文艺、历史和设计类书。
隔着天井,对面是活态艺术展示区,当地的老篾匠会定期来,将濒临失传的手工艺公开演示。二层作为茶吧,主推松阳本地绿茶,还有其他江南地区的茶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