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间,松阳立足“最大优势是生态、最大特色是田园、最深底蕴是乡土文化”的基本县情,始终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深入实施生态立县、产业强县、文化名县、开放兴县“四县并举”战略,突出文化引领、坚持品质发展,系统推进“田园松阳”升级版建设,较好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综合实力的持续提升。
“生活在电影取景地,真幸福!”年1月份,电视剧《流金岁月》在中央电视台CCTV8频道热播,不少松阳市民在剧中看到了家乡古村的身影,纷纷在朋友圈晒图,表达对家乡的自豪和赞美之情。
此前,松阳的古村还先后被《向阳而生》《麦香》《春风又绿江南》等多个影视剧取景,成了热门取景地。
“空心村”变“打卡村”。近年来,松阳县依托山区古城地理环境优势,创造性地贯彻落实中央、省、市重大决策部署,与时俱进完善县域发展思路,活化利用各类沉淀资源,系统开展了传统村落保护发展、“拯救老屋行动”“古村复兴”等改革创新实践,成功吸引植入了一批有一定知名度的民宿、书店、咖啡店等品牌业态,天南地北的游客纷至沓来,让乡村恢复了生命力。此外,还吸纳了省内外各类人才等资源,经济社会发展迸发出无限潜能。
日前,国内研究乡村发展治理与乡村建设、农村金融等领域的著名“三农”问题研究专家——温铁*的丽水乡村振兴研究室就落户在松阳县陈家铺村。他认为,“松阳乡村振兴工作有千年农耕文明积累的厚重历史,抓牢了城乡融合和农文旅融合契机,推进全域旅游建设,加强乡村发展治理,文化引领的乡村振兴有真实的、可复制的经验,设立乡村振兴研究室有利于为全国乡村振兴提供松阳经验。”
如今的松阳,“乡村振兴”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示范,“拯救老屋行动”工作列入中共中央、国务院《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年)》,并在全省全面推广。在乡村人口流失严重、空心村越来越多的时代背景下,松阳常住人口反而增加了余人,其中乡村新增余人,乡村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模样。
“乡村和城市是一个有机整体的系统。”五年来,松阳“有机更新”的乡村振兴战略理念快步向前,不单在乡村,还深入贯穿到老城的整体区域,城乡统筹迈出新步伐。青田码道、瓦窑头、项弄区块改造全面推进,三庙、汤兰公所等区块有机更新,“国家级水利风景区”“省级湿地公园”——松阴溪,在河道旁也修建起串联人文景观的绿道,不仅成了观光景点,也成了市民休闲锻炼的好去处……整个老城,加速复兴,逐渐成为独具特色的城市名片。
此外,随着*南水库、配电网改造升级工程等一批重点工程的实施;衢宁铁路的顺利通车;衢丽铁路、国道等一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的开工建设,松阳的基础设施更加完善,交通更加便捷,城乡也随之更加统筹一体化发展。
“十三五”这五年,松阳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年,松阳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9亿元,年均增长6.8%;旅游收入53.67亿元,年均增长36.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8万元,年收入增长9.4%;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8.82亿元,年均增速为11.3%。五年累计完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年均增速10%。
“十三五”这五年,松阳发展成色越来越足。年度26县发展实绩考核排名全省第四、全市第一;成为国家级不锈钢管产业质量提升示范区、全省不锈钢管产业基地,工业园区列入第二批省级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建成全省首个国家级绿色食品(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松古盆地现代农业综合区成为省十大标杆性综合区;成为全国旅游创新发展示范地、全国最佳养生休闲旅游名县;连续五年获评“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百佳县”,成功入选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十三五”这五年,松阳以“生态引领、全域统筹、城乡融合”为发展路径,已初步走出了一条城市与乡村、传统与现代、经济与文化互融、互促、互补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正在努力成为一个乡村和都市平衡发展、共生互补的宜居型花园城市。
续接奋斗路奋进“十四五”
“十四五”期间,松阳将牢牢抓住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锚定“工业强县”发展路径,紧盯“生态惠民”目标追求,强化“整体智治”思维理念,倡导“唯实惟先”工作导向,用好“跨山统筹、创新引领、问海借力”三把“金钥匙”,坚持产业为基,系统展示“五位一体”建设硬核成果,加快建设“田园松阳”升级版。特别要突出“工业强县、生态惠民”,用好“改革破题”关键一招、夯实“项目建设”重要支撑,进而打响“一城一乡一地一公园”等具有松阳辨识度的金名片,奋力打造现代化“田园松阳”,为全市高水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更多松阳实践、松阳元素。
打造智能制造新城——按照全县工业“一盘棋”理念,紧扣“整合、转型、赋能、开放、改制”十字方针,把生态工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全面启动平台“二次创业”。通过整合丽水生态产业集聚区松阳分区及西屏、望松、赤寿等乡镇工业功能区块,建设“浙江松阳经济开发区”万亩工业基地。在此基础上,着力构建以赤寿生态片区为智能制造新城中心轴,以古市镇、新兴镇为两翼的“古赤新”产业发展主平台,建立“三区一线”空间管控体系、实施“低散乱”整治行动、大力发展绿色制造,推进工业全域治理。力争“十四五”期间实现规上工业产值、研发经费、亩均增加值、亩均税收及工业投资额“五个翻番”,使生态工业真正成为松阳发展的主抓手、主通道、主引擎。
打造中国有机茶乡——聚焦产业结构调整、生产方式转变、质量效益提升,通过提升名优茶品质,构建茶叶质量安全标准体系、茶园物联网精准管理系统,加快发展土地流转型、服务带动型等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等举措,建设高品质生态茶园。同时,加快推动茶资源全价利用、茶产业全链开发、茶品牌全城共建、茶效益全民共享,力争到年形成销售额超亿元茶叶企业5家、销售额超千万元的茶叶企业20家,实现茶产业网络零售额20亿元,全力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有机茶乡。
打造全域康养胜地——坚持全域成景、全做精品、全链发力、全面激活、全民参与,系统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际乡愁旅游目的地、国际中医药康养胜地建设,到年实现新增14个景区城镇、35个景区村庄、10个以上特色康养村(综合体)和示范基地,形成4个省级旅游风情小镇。同时,培育和发展中医药产业、全产业链康养产业,打造国际田园运动休闲乡村,到年培育民间中草药铺家以上,争取%乡镇卫生院能开展六类以上,%社区卫生服务站、70%村卫生室能开展四类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在此过程中,促进康养与旅游休闲、运动健身、文化体验、有机食品、互联网等深度融合,为高品质健康生活提供解决方案,打造囊括全领域、功能复合的康养胜地。
打造国家传统村落公园——坚持以新时代视野和要求,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有机结合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推动松阳传统村落资源保护开发,优化功能布局,促进历史遗产活化利用,展现留存完整的“古典中国”县域标本、最具乡愁记忆的传统文化,加快提升传统村落价值转换,打造宜游、宜业、宜居的国家传统村落公园,建成全国示范样本。
更多新闻
人民日报客户端置顶刊文:青山依旧在丽水已生金
光明日报头版刊文:绿谷“金名片”闪耀浙西南学习时报刊文:开辟创新实践“两山”理念的新境界文/记者郭真通讯员叶琳*春爱
图/姜晓东施子飞廖跃平陈建辉
值班编辑/刘骁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