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奋进五年
——国家文物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任务如期完成
“十三五”时期,文物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国务院各项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国家文物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7项主要任务6大重点工程28项重大项目17个定量指标基本完成,文物事业呈现蓬勃发展的生动局面。
主要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对文物工作的领导全面加强,各级*委*府主体责任强化落实,文物资源家底日益廓清,文物事业格局全面拓展,文物保护状况持续改善,重大考古成果层出不穷,文物安全形势有所好转,革命文物保护全面加强,博物馆建设活力迸发,文物市场发展趋势向好,让文物活起来精彩纷呈,文物国际合作渐成规模,文物保护法律制度日臻完善,文物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不断提升,广大文物工作者昂扬奋进,文物工作主动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成为坚定文化自信、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动力源泉,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坚实基础。
行业发展指标成绩喜人
“十三五”始末对比,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家增长至家,增长率17.7%;文物藏品由.19万件/套增长至.38万件/套,增长率23.9%;博物馆备案数量由家增长至家,增长率17.9%;免费开放博物馆由家增长至家,增长率22.8%;非国有博物馆数量由家增长至家,增长率56.9%;博物馆陈列展览数由个增长至个,增长率35.7%;博物馆参观人数增长至12.27亿人次;未成年人参观博物馆人次由2.19亿人次增长至2.87亿人次,增长率31.1%;文物机构数由个增长至个,增长率21.7%;文物行业从业人员由14.6万人增长至16.23万人,增长率11.1%;文物事业费由.04亿增长至.98亿,增长率50.7%。
文物保护力度持续加大
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状况得到改善。国务院公布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达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万余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1万余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达座、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个,中国传统村落达个。第一至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四有”工作率%。组织实施曲阜孔府孔庙孔林、武当山建筑群等一批重要文物保护项目,布达拉宫等边疆民族地区重要文物保护工程,四川、重庆等一批石窟寺保护工程。大型线性遗产得到系统性保护,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和*河文化遗产廊道建设扎实推进,《长城保护总体规划》《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编制出台。积极推动工业遗产保护,重点支持中东铁路建筑群、山东青岛啤酒厂早期建筑群、重庆抗战兵器工业旧址群等一大批重要工业遗产保护展示。世界文化遗产申报与保护管理稳步推进,左江花山岩画、“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良渚古城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国世界遗产总数达到55项,与意大利并列世界第一;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监测体系不断完善,大运河保护管理荣获国际优秀案例。
重庆大足石窟寺专项调查良渚古城遗址公园文物考古成果丰硕。项考古发掘项目有序开展,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持续实施,重大成果定期发布,河南二里头、陕西石峁等一批重要遗址实证多年中华文明史,海昏侯墓、江口沉银、致远舰等考古发现备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