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阳陈家铺村
合作分享生态增值收益
四都乡陈家铺村原本是偏居一隅的古村落,近年来发挥古村生态资源优势,通过引进工商资本建立合作共享机制,发展生态农业、文创产业和乡村民宿等产业,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化,古村重新焕发新生机,村民走上致富路。年元旦,省委书记车俊结合“三服务”活动专程到该村视察指导。
发展背景
陈家铺村距松阳县城15公里,三面环山,海拔余米,至今已有多年历史,是国家级传统村落。传统文化积淀丰厚,祠堂、香火堂、社庙、古民居、店铺、古道等文物保护良好,有古建筑40余幢。全村有山地面积亩,耕地亩,是一个典型的山多地少的小山村。近年来,该村致力于古村落的保护利用,先后引进先锋书店、飞茑集、云夕摩加共享民宿等项目,特别是先锋陈家铺平民书局成为“悬崖边最美的书店”,已成为松阳文化地标。同时大力培育高山蔬菜、萝卜、白茶等高效生态产业,土特产萝卜片、番薯干名扬县内外。
松阳
陈家铺村
主要做法
一、护好生态优势,实现“卖产品”到“卖风景”。
1、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依托高海拔、无污染和好山好水好生态的独特优势,大力发展“”生态精品农业,打造以高山云雾茶、高山蔬菜种植为主,笋竹林经济为辅的主导产业。
2、发展摄影休闲旅游业。依托独特的“崖居”奇观和“云雾”景观,大力发展摄影写生、农家乐休闲旅游等产业,每年吸引上万人前来摄影写生、参观游玩。
二、引入工商资本,推进“小农化”到“集成化”。
1、发展乡村民宿实现美丽蝶变。该村从开始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一批有资金、有理想、有情怀的工商业主到村里发展精品民宿。通过发展民宿,破旧老屋得到保护修缮、道路设施得到修建、村庄得到美化绿化,村民也通过房屋租赁流转、农产品销售、劳动力就业实现就地增收。
2、引入文化产业激发乡村活力。年5月,陈家铺村与南京先锋书店签约先锋陈家铺平民书局项目,由著名建筑师张雷设计,对村文化中心进行改建,为读者营造了一个具有松阳地域文化特色、人文创意理念的精神文化场所,成为展示当地历史文化、风土民俗的重要平台。年底试营业以来,“悬崖边最美的书店”成为陈家铺村的一张金名片,吸引众多游客慕名而来,激活了乡村活力和产业发展。
三、建立合作机制,牵手“小农户”闯“大市场”。
依托村里的特色产业番薯干,建立由农户、村集体和工商资本共同参与的组织化合作化机制,牵手小农户共闯大市场,实现三方共赢。
1、成立番薯产业合作社。
2、成立农文旅开发有限公司。
3、实行“五统一”生产方式。即统一原材料(包括番薯品种)、统一生产标准、统一质量要求、统一商标包装和统一定价销售。
4、打响陈家铺番薯干品牌。由飞茑集设计师专门设计了番薯干的统一包装,制作宣传视频,依托工商业主的信息平台优势,加大宣传和销售,初步形成了陈家铺农产品品牌,扩大了陈家铺品牌影响力。
主要成效
1.激活乡村发展活力。通过引进一批工商业主到本村发展新型业态,不仅带来先进的经营理念,还带来资金流、信息流和人流,促进了村庄的美丽蝶变。许多老屋得以保护修缮、道路设施得以修建、村庄得以美化绿化。同时依托民宿发展,带动种养殖业、乡村旅游、农副产品销售、手工艺品加工等多业态发展。
2.推进村民组织化进程。初步形成由农户、村集体和工商资本共同参与的组织化合作化生产道路,并充分利用工商资本的平台优势和资源,促进产品销售和产业发展。
3.带动村集体和村民增收。通过组建合作社,实行统一收购统一包装统一销售,提高了番薯干的收购价,番薯干收购价格由每公斤30元提高至36元,同比增长20%。据初步统计,今年该村共销售番薯干公斤,比上年增加公斤,实现了销售价格和数量的双增长。同时村里发展民宿,村民通过房屋租赁流转、农产品销售、劳动力就业实现就地增收。
4.促进乡村和谐共建。通过扶持发展生态农业、文创产业和乡村民宿等产业,鼓励各类人才、乡贤和外出人员回归乡村,让寂静凋零的乡村再度热闹活跃起来,带来村民思想素质、乡风文明的提升,让农村传统文化在流动升值中得到传承发扬。
案例点评
古村资源也是重要生态产品。陈家铺村立足古村生态资源禀赋,将乡村闲置土地、闲置资金、闲置劳动力等有效组织起来,建立由农户、村集体和工商资本共同参与的组织化合作化机制,因地制宜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文创产业和乡村民宿业,推动小农户生产与现代产业有效链接,让村民共享生态产业链的增值收益,促进村民增收、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值得一鉴。
往期回顾:
两山学院受邀参加第四届杭州湾湾区论坛
(二十六):大窑龙泉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相关信息可点击:
中国(丽水)两山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