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边游|国内外长线|团体定制|公司团建
每座城市里面,都有一段老城区的记忆
也许她藏在城市的某个角落,鲜为人知
也许她已经被拔地而起的高楼所代替,被人遗忘
松阳县城西屏古镇的中心,它是身处闹市中的岁月静好,守护着古街的祥和与安逸,见证着历史的变迁。
这里可以说是承载着许多70、80、90年代人的回忆,父母辈这里工作、小时候在这里读书、玩耍、在这里长大...
一人文秘境,文里
年,清华大学的一群学者、设计师和遗产保护者来到这里,发现在这个小小的街区里面,竟然隐藏着跨越千年的遗迹,随处可见的遗存,令人惊叹。
于是他们留了下来,期望能够把这个地方重新保护起来、整理出来并且利用起来,还给松阳人,让大家找回久远的记忆,于是在重重困难下,历时六年,坚持下来……
▲文里俯视并且期望这个地方,是松阳人久违的精神家园;是街坊邻里聚会聊天、孩子追跑打闹的天堂;是松阳最古老、最文化、最时尚也是最有创意的“文化邻里”。
这就是“文里”,一个融合了古老与当代、链接了城市与乡村、遗产与社区的文化交流中心、文化综合体。
▲文里鸟瞰
请来了著名建筑大师刘家琨先生来为这个地方进行设计。
家琨老师表示,在他的视野里,这是一个独特的样本;一个跨越千年并拥有不同时空断层的标本,这是许多设计师所梦想的题材。所以对于此是如此的慎重,以至于这个街区的设计就几乎花掉了整整一年。
家琨老师说,我不做假古董,也不毁真遗迹。
从此,一个独特的概念产生了:
我们要把这里面松阳人记忆中的好东西、真东西保留下来,将文庙、城隍庙、老区委楼、老工行、老粮库、水塔和古树等遗存修好和加固,交还给松阳人一个能流传下去的东西。
文里的老建筑和遗存因此全部得以保留,甚至每一棵古树都得到了精心的维护。每一栋老建筑、每一棵古树都被再次赋予了新的生命,而每一个新的建筑都成为了文里新的肌肤。
▲文庙
▲青云路入口
一条蜿蜒的时光游廊借鉴中国古典园林廊道造景手法,在老建筑之间穿插一个极其简洁的景观风雨游廊来达到步移景异的效果,造就一个令人惊艳的“当代园林”。以游廊为展台,以老建筑为展品,街区便成为了设计师口中的“建筑博物馆”。
▲游廊——通往酒店廊道蜿蜒穿插于老建筑之间,宛如一台时光穿梭机,带人穿越过去、奔向未来。
▲游廊——纤薄的钢板廊顶▲游廊——时光穿梭机文庙公共书房
文庙,是过去松阳人祈求进士及第、平步青云的地方,是所有松阳读书人的圣地。虽历经磨难,代表文庙的大成殿还是被成功保存了下来。大成殿独特的屋顶在古树华盖荫庇之下,更显庄严肃穆。
▲从戟门望大成殿如今,一个现代书房将在这里向所有公众开放,以实实在在的读书行动来表达对至圣先师孔圣人的敬意。每年还将在这里举行成人礼、国学课,这里将再次成为松阳的文化圣地。
▲文庙南侧鸟瞰
▲文庙西侧鸟瞰
▲文庙晨读
城隍庙
露天剧场
城隍庙,是松阳老人记忆中一个充满市井风情的地方,过去人们为了祈求风调雨顺,在这里举办庙会,上演高腔,并祭拜城隍,是过去的人们闲时娱乐的好去处。曾经的戏台早已不见踪影,城隍塑像也不知所踪,只留下了恢弘的大殿。
仅剩的大殿被认真的修缮出来,虽然不再有戏台,但有些熟悉的东西却悄悄的回来了,高腔、木偶剧不断在这里上演,甚至还有每周一次的露天电影,让松阳人再次重温了久远的过去和儿时的回忆。
▲市级非遗项目——木偶戏
▲露天影院
▲国家级非遗项目——松阳高腔
老区委楼
心第精品酒店
老区委楼是建于年的办公楼,曾经是几十年来松阳的*治中心所在。期间,松阳的县委、文化局等等不同部门曾在这里彻夜工作,为松阳的发展做出贡献,在松阳的当代史中具有极重要地位。
▲区委楼
这栋优美的青砖小楼,有着简约古典的木窗木门,拼花的清水砖墙,厚厚的实木楼梯,承载了许多人的青春奋斗历程,是当代松阳人不可磨灭的一份记忆。
▲心第精品酒店入口▲区委楼南侧入口
浪漫的记忆、优雅的建筑,被设计师再次延续,刘家琨老师与著名室内设计师张灿老师,将这栋小楼变成了典雅怀旧、复古时尚的“心第Shanthi”遗产型精品酒店,老木楼板、木楼梯、木窗和老木门等都被一一保留了下来,于市井隐世,伴碧树而眠。
▲区委楼客房
老区委楼的破败附属空间,被设计师改造成了一个极简的住宿空间,每间客房都设计了一个内天井,构造了一种“当代四水归堂”的意向,以现代的语汇回应了传统江南民居的空间特色。
▲小堂——接待中心▲共享空间
▲客房——当代四水归堂
老工行
家宴私房菜
老银行,曾经是老书店,在近二十年间一直是松阳县的工商银行,对老银行进行了修缮和加固,保留了最有意义的信息,将其变成了一个怀旧复古的餐厅,用于承载松阳的美食文化,取名“家宴”。
家宴每一个房间都以家为中心命名,家庆、家哲、家和、家第、家学还有家国。这些创意,承载了人们对家的期许,期待客人能在这里体验松阳的美食文化,体验到家的温暖。家宴保留了许多老的痕迹,其中银行金库所留下的两口斑驳古典的保险柜,现在已被当成镇店之宝放在了最中心的位置,寓意未来美好。
▲银行留下的保险柜老幼儿园
非遗中心
老幼儿园,也是过去城中社区的办公室所在,是很多松阳中年人、青年人小时候启蒙的地方。
如今老房子修缮好了,成了非遗创新中心,期望这里能够成为松阳年轻人创业创意的中心,许多创新工作室正在慢慢进入,松阳体设计馆也成为了其中的一部分,畲族织彩带创新工作室、A.D.n.T乡村设计店和松古茶心茶文化中心也在紧锣密鼓的准备之中。
▲松阳体设计馆
老粮仓
文仓美术馆
老粮库,最早是城隍庙的一部分,清代后期改为了省牲所,后来当地乡绅以此地改设义仓,募集余粮,赈济灾民,解放后变成了粮管所的粮库至今。
如今,社会殷实,这里不再需要粮库,“仓廪实而知礼节”,建筑师把这里从“粮仓”变成了“文仓”,把老粮库改造成了“文仓美术馆”,并时常举办艺术展览、雅集和文创活动。▲廊道与文仓美术馆▲汉仪松阳体展
▲雅集活动
青云路
青云路尽头的遗迹已不可考,无法再次恢复,建筑师决定在尽端用老石板铺上一个平台,命名为“青云台”,台上种金桂树一棵,寓意为“平步青云,蟾宫折桂”。
朴素的愿望蕴含了对学子们美好的期许,期望他们能经常来走一走,沾一沾这里的灵气,能够金榜题名。
▲青云路入口——平步青云
▲青云台
▲金桂树
古树
文里的灵*,是树,是许多百年古树。
建筑师把围绕在树边的私搭乱建及危房拆除掉,留下所有的树,并且围绕树,整理出了三个各具特色的院子,开放给周围的街坊邻居。
文庙正前方,童书馆一分为二,为一棵三百年的香樟树让开了一个院落,成为了“香樟书院”,院落中以文里随处可见的老柱础、老石墩作为坐凳,环绕大树,举办“大树下的讲堂”,在这里,时常给孩子们分享各种有趣的东西,用教育向古人致敬。▲三百年树龄香樟树
▲香樟书院俯瞰
▲大树下的讲堂——“汉字小时候”
游廊围绕两百年的一棵重阳树,形成了一个“重阳树院”,院内绿树成荫,是许多孩子追跑打闹的天堂。
老区委楼前,参天的水杉,古老的香樟,还有梧桐等等百年古树群,围绕着古老的水井改成的喷泉,成为了一个静谧的树院。
还有一些古树,与建筑和廊道交织在一起,形成一个个内院,和人亲密接触。
▲区委楼前古树群
▲杂树院
文里咖啡
浸润在古老文化中的松阳年轻一代,也渴望着不一样的生活方式。为孩子建造了童书馆,文里也给年轻人建造了一个悠闲的咖啡厅。
如今这里已经成为了松阳人常常光顾的地方,温暖的秋日午后,来一杯浓浓的咖啡,香飘四溢,于古庙之间,于大树之下,静静的体验生活的精致与悠闲。
▲咖啡厅室内
▲咖啡厅外廊
文曲童书馆
为了给孩子们提供一个读书的地方,在文里植入了一个极具未来感的童书馆——“文曲童书馆”,书架穹顶、曲面地台都是选自加拿大进口雪松,在工厂由建筑机器人三维雕刻,到现场组装完成。
▲文曲童书馆鸟瞰▲从文庙看文曲童书馆
▲从青云路看文曲童书馆
▲童书馆内部穹窿▲童书馆内部穹窿
漫步老城,踩着青石板路,
古色古香的店铺鳞次栉比,
处处洋溢着生机和活力……
老墙斑驳、树影婆娑
这里,就是千百年来松阳人们*牵梦绕的家园。
▲城隍庙——木偶戏演出
▲城隍庙——设计师论坛
▲城隍庙广场——拜月仪式
▲文里市集
▲文仓美术馆——“手工月饼”体验活动
▲文仓美术馆——“白蜡木人偶彩绘”体验活动
▲文仓美术馆——雅集活动
▲文仓美术馆——ICOMOSCIVVIH学术会议
图文:来源文里CultureNeighborhoo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