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阳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介绍 » 与抗疫同行,筑魅力课堂记松阳一中语文组线
TUhjnbcbe - 2020/12/29 8:45:00
岁运并临详解 http://www.chengmz.com/bzyz/5931.html

年的春季开学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而不得不延迟,但教研是开展教学活动的有力保障。疫情当前,与时俱进,创新网络教研模式是当前教研活动必要的举措。松阳一中语文组老师停课不停研。2月19日上午,语文组丁荣美老师率先开设线上公开课,本着“聚焦线上课堂,提升教学实效”的宗旨开展网络教研活动。

经过线上教学实践的历练,语文组老师已越来越娴熟地掌握了网络技术。随着教学手段的不断丰富,网络教学模式的不断探究,于是我们开启了第二次线上教学观摩活动。

3月19日上午第四节课,高一语文备课组长徐笑芸开设线上公开课《烛之武退秦师》。徐笑芸老师首先出示《春秋》和《史记》中关于这一事件的描述,并让学生比较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接着提问烛之武为何退秦师而不是晋师?他是怎样退秦师?从而分析烛之武这个人物形象,同时让学生思考佚之狐在文中充当了什么角色。

第五节课,李昙女老师开设线上公开课《汉字王国中的“人”》。李老师为了让学生感受汉字的魅力,首先用动画片《水墨汉字》导入,开课吸引了所有学生的兴趣,也让听课老师耳目一新。接着老师围绕与人相关的字进行溯源分析,引经据典地解读了“天”字,并把全班同学的名字用金文呈现,让学生从汉字起源的角度,解读自己的名字。

课后语文组整组老师参加了线上评课活动,老师们积极互动,交流了自己的想法,并表示今后要将这些优秀的、先进的教育教学手段和理念有针对性地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

一、授课教师自评

徐笑芸老师:我先分享了上课的思路。今天的公开课是《烛之武退秦师》最后一个课时,主要是说退秦师的过程以及人物形象分析,特别是烛之武这一中心人物的外交家心理。今天课堂学生的参与度也高,虽然不能实时检测每个学生是否认真听课,但点名的学生必须回答问题,其他学生自由在讨论区里交流的方法起到一个很好的监督作用,效果也不错。

李昙女老师:我认为,甲骨文、金文解读,容量较大,节奏比较赶,时间很紧,原有的一个环节设置是将所讲的字组成一段话送给同学们的,但是时间不够。《汉字王国中的“人”》更适合2个课时。我还将留给学生的问题分享给各位老师,一起研究探讨甲骨文图片上的文字。

二、分备课组评课

高一备课组

年轻教师感言:

姜晓雯:虽然上的是网络课,难以与学生面对面交流,但徐笑芸老师仍利用好平台资源,实现了师生间的较多互动。课堂内容丰富,利用较多课外内容辅助讲解课内知识点。李昙女老师的课前短视频富有趣味,能很好地吸引学生注意力。将学生姓名用本课讲解对象甲骨文、金文呈现,并作为讲解的素材,有新意且有助于学生更好理解本课知识。

徐智敏楠:徐笑芸老师的上课思路很清晰,环节安排合理。在“介绍《左传》”和“解读背景”这两个环节中,引用《史记·郑世家第十二》、《史记·晋世家》和冯梦龙的《东周列国志》,不局限于课文内容,而是有机的结合课外知识,从而也将学生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温故而知新。归纳烛之武劝说的内容、评价说理技巧,然后引出对烛之武人物形象的分析,再深入到其他人物形象分析,层层推进。老师丰富的教学语言也推动了教学的高潮,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值得学习。李昙女老师开始时先播放了关于汉字的短视频,一下子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揭示了课题。引用印度前总理尼赫鲁说过的话,开进课题。本节课将学生名字用金文写出展示,让人眼前一亮,也展示了多张甲骨文、金文的图片,利用音、图、像的感染作用和形象性,激发学生的想象,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同时拓展了学生的视野,更让学生对汉字产生较大的探究兴趣,值得学习。

高二备课组

备课组八位老师每位老师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大家都认为徐笑芸老师的课思路清晰,知识点落实到位,学生思维很活跃,积极性高。尤其师生互动环节让整组老师受益匪浅,耳麦授权、学生朗读、讨论区发言,调动一切手段全方位兼顾。认为李昙女老师把学生名字用金文表现带领学生欣赏汉字的魅力很新颖,老师引经据典课外的知识储备很丰富,同时还开设了QQ电话的方式,比较用心。同组老师互相探讨两位老师上课的先进手段,对此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同时也客观地分析了两位老师对上课内容编排上的不同看法,怎样的语文课才是真正有效的课堂?对此我们做了深入的思考。

高三备课组

高三备课组认为徐笑芸老师的课多方鉴照,巧妙贯通。理想的语文教学应该守住语文的体性,上出文本的类性,揭示文本的篇性,并引领学生走向彰显自我精神生命的言语创造。徐老师将《春秋》《史记》《东周列国志》《左传经世钞》《文心雕龙》等文本中关于秦晋围郑及烛之武的内容引入课堂,起到对课堂内容的补充、对人物形象的深化、对细节描写的对比等作用。再如,徐老师引导学生对本文中出现的各个人物进行点评并引入当下思考,总结烛之武普通人、辩士、勇士、志士的身份升级,与本次新冠疫情中的医务人员的救世精神比照,拓宽了课堂广度,提升了课堂深度。围绕篇性,立足文本,贴紧学生的审美心理、知识实际的一种自然比较、探究。这方面,教者做得颇为到位。因为发问问到了秘妙核心处,所以比较、还原、深度对话等高质量的教学活动自然就生长起来,篇性也就更容易水落石出了。

认为李昙女老师的课是情境引路、课短韵长。李老师从关于汉字起源的视频入手,以学生名字分析收尾,结合汉字起源、演变及其文化现象的归纳与探究,加以情景化的活动设计,明确而有梯度的任务驱动,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汉字是图画的符号,是民族文化的基因,这些看似抽象单调的符号的起源、发展与演变,都与我们人类自身、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深入浅出地激发了学生对探究汉字的兴趣,建立起对语言文字的敬畏之心,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李老师的课充满情境感,使知识的学习不枯燥,是线上上课值得借鉴的一种方式。

此次线上教研交流,促进语文组老师利用网络平台,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网上教学”对于我们来说还是新生事物,我们正在探索的路上且行且思。相信即使之后“回到”线下,网上教学依然会成为我们松阳一中语文教师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为松阳一中的语文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来源:丁荣美

审核:苏水长签发:校办

------------------------

联系校办-

电子邮箱:syyzxb

.
1
查看完整版本: 与抗疫同行,筑魅力课堂记松阳一中语文组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