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年初,从寒冬到暖春,一起战“疫”的每一天,都过得令人如此难忘……
纵使岁月有更迭,师心亦不变。突如其来的疫情放慢了我们团聚的步伐,但却不能消减松阳一中老师们对教育的赤诚之心。3月18日晚,在松阳一中历史组组长叶爱*老师的带领下,全组开展了一期题为“e”时代下的“疫”中课堂教学模式探索教研活动。
一.课堂展示
首先,全组老师一同在乐课平台聆听并欣赏了程法旺老师与高一(11)班带来的一堂以“读书信·悟心态·寻历程”为主题的公开课——“顺乎世界之潮流”。
1.引子:
“有趣的引子是成功课堂的一半”,利用新颖有趣的引子,程老师成功地get到了学生们的注意力,讨论区顿时热闹起来……
2.新课教学:
打开尘封已久的历史书信,程老师与学生们一同从书信中探索“睁眼看世界”的背景、代表及影响,从士大夫的书信中感悟他们的救国情怀。
器物学习的失败并不代表中国就此停止追赶世界的脚步,在资产阶级维新派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努力下,近代中国走上了学习西方制度的漫漫路,在“相似背景下的上下求索”中,程老师带领学生们进行了激烈的讨论,一同寻求“救国之路”。
首尾呼应的结尾,高大上的升华,“听君一堂课,胜读十年书”。
二.评课活动
自评:
程法旺老师秉持君子自谦之风,阐述了自己对课堂的遗憾之处,希望下次继续努力,然后简单地介绍了课堂设计的思路:以书信为线索处理第一目,从背景,代表人物及影响三个方面对教材进行解读;第二目第三目内容以对比的形式加以整理,理清脉络;最后以习题进行知识的巩固。
他评:
*涛老师:宏观:课堂设计十分新颖,程老师的气场一如既往的“稳”;微观:课堂中漫画、图片、历史材料的运用和解读,迎合当前高考的趋势,同时也在课堂中锻炼了学生解读史料的能力;建议:利用上课系统中的随堂测试功能与学生进行习题的互动,把分心的学生“拉”回课堂,用奖小花花的形式激励学生。
叶爱*老师:优点:课堂整体设计思路清晰,生动有趣;在细节的处理上最精彩之处就是对“维新变法”这一目的解读,既突出重点,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必须点赞;
不足:对于课堂中设问的设计需要做个小改进,设问既要简洁,又要到位,迎合浙江卷的特点,达到培养学生审题能力的效果;整节课中,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培养不够突出,应结合当前时事热点,由浅入深地对“潮流”二字进行剖析。
三、讨论环节
最后在江松贵老师的引领下,大家一起讨论了如何在“e”时代下的“疫”中课堂中构建更好的历史教学模式:①利用好讨论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单通道”的网络学习中,教师首先要给学生“靶”,进行目标呈现,利用讨论区这个舞台,学生自由发挥,给他们展示自我的机会,并且给予相应的奖励,例如*涛老师说的“小花花”;②思考在历史课堂中如何“寻人”,包括课堂中的人,历史中的人。首先,在课堂中,凸显“人”即学生的活力,其次,在教学过程中,选取典型人物进行分析,例如在本课中,可以选取一个典型人物,如梁启超,对他的生平事迹等进行介绍,从对历史人物的分析中体现家国情怀教育。③发挥提问的作用。课堂提问杜绝随意性,要形成问题链,保证问题的质量,明确指向性。
疫情无情,人有情,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中,我们一起践行着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岂日无衣,与子同裳的大爱之情,冬将去,春会来,等待我们的,将会是最美好的团聚和重逢。
来源:方小青
审核:苏水长签发:校办
------------------------
联系校办-
电子邮箱:syyzx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