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陟山中,崎岖处处同。溪流因雨涨,木叶著霜红。”宋代状元沈晦游历松阳古道所作的古诗,现成为了三都乡杨家堂村古道的真实写照。石阶“原汁原味”,修缮多用原地采集的建材和石料,唯一不同的是,新古道不再“崎岖处处同”,而是一步一景,休闲养生。
近年来,该县规划先行、试点示范开展了古道的修复与保护工程,将古道文化、自然风光与人文历史有机融合。“杨家堂古道的改造根据《松阳县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总体规划》,结合‘五水共治’、‘六边三化三美’的工作要求,用原始石材对古道进行修复,并将排污管道、雨水管道、架空电线等埋在地下,让古道返璞归真,完全融入传统古村落。”县风景旅游局局长许明标说,古道周边不但有摄影亭、景观台的添置,还有廊屋、佛堂、凉亭、古井、古碑等古迹以及众多古树的保留,尽显诗意栖居的原生态环境。
村中古道底蕴悠长,村间古道串村成线,连线成面,让该县变成了一个大景区。“松宣古道连接着杨家堂村、酉田村和紫草村等10多个传统村落,道路由鹅卵石、石板砌成,古道周边古木参天、风景秀美、历史悠久,可供‘驴友’开展徒步穿越、野外探险等户外活动。”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组副书记张屏介绍说,村间古道在规划之初,就考虑到休闲、健身、养生的民生需求,并将逐步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古村落休闲养生线路。
苏州游客沈樾多次来“江南秘境”松阳,在徒步走完通往赤寿乡界首村的古道后,他感慨说,相比水泥路和柏油路,走在古风古韵的乡间古道,更让人感觉置身于“世外桃源”。不同的古道述说着不同的古村故事,彰显着农耕文化昔日的繁华。近日,他还将去四都乡平田村,欣赏那里的古道风情。
据了解,截至目前,该县共修缮古道近5万米,接下去还将对横樟村、周山头村、吴弄村等地的古道进行改造,预计到年全面完成全县古道修缮。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