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有了这个白本本,我们一定严格执行相关要求,自家茶叶再也不用担心来不及采了!”今天一大早,拿到茶叶田间工作证后,松阳县裕溪乡联溪村茶农雷春亮立即来到自家茶田采茶。
做好配戴口罩等防护措施、人与人之间保持2米以上的安全距离、不出现3人以上的扎堆交易现象……2月12日,松阳出台《茶产业复工及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其中就包括严格人员管控,建立持证上岗制度。这两天,松阳各乡镇、街道正有序开展“三色”工作证的发证工作——白色的是茶叶田间工作证,粉红色的是茶叶加工工作证,红色的是茶青收购工作证,只有凭相关证件才有复工资格,进行就地就近加工。
茶叶是松阳农业的支柱产业,全县农民50%的收入来自茶产业。茶叶效益好不好关键在春茶,春茶收成的好坏决定了茶农一年的收成。当前,早春茶开采在即,在确保疫情防控安全的前提下,松阳坚持从紧从严、安全第一、科学有序的原则,以人员管控主线,确保春茶顺利采摘,有序推进春茶产销,打响春茶生产第一枪。
目前,松阳已先后制定下发了5个文件和服务指南,全面部署落实疫情防控期间茶产业的应对工作,就茶叶种植、交易、加工、干茶销售等环节提出明确指导意见,以减轻疫情给春茶生产带来的损失,实现既防得住疫情又闻得见茶香目标。
茶叶金贵,但生命无价。疫情当前,松阳所有茶业从业人员需详细申报健康状态,一人一表实行实名登记,并签署防疫承诺。村(社)级负责对登记表进行初审,乡镇(街道)负责审核并发证。在办证申请过程中,会对重点人员进行筛查把控,申请人或家庭成员有过隔离史和“七省五市”疫区人员接触史的人员要从严把控,审慎发证。
疫情防控,采茶工短缺是个大难题。松阳通过建立采茶工大数据系统,探索村村组建“采茶互助团”,调动身体健康的在家富余劳动力充当采茶工。同时,充分发挥*员先锋模范作用,组建“*员采茶帮困小组”,发动*员干部、入*积极分子上门帮助居家隔离对象及采茶困难群众采摘茶叶。
在茶叶加工环节,松阳推进初制茶厂规范整治提升,鼓励联小做大、整合做强,引导规模加工企业对吸纳茶叶初制厂为配套加工户,严格按照“统一规范化管理、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销售”的茶叶生产主体,实现抱团发展。
拥有亩茶园的种植户叶洪清,近几天在忙着修剪茶园,准备错开采茶高峰期用机器采摘茶叶。叶洪清说,为提高茶叶下树率、提高经济效益,将会扩大机采机制生产优质、中高档的香茶、红茶。接下来,他还将结合现代消费需求适度改良提升,发展小众定制的中高端茶产品。
目前,全县的茶青交易市场还处于暂停状态。为避免茶青交易时人员聚集,持证上岗的村里*员不仅帮助困难茶农采摘茶叶,还担当起代跑员的身份。象溪镇象溪圩村塔背自然村*员兰先明,每天会把村里采的茶叶帮忙送到村口,让隔壁村加工茶叶的人来收购,帮助村民把茶叶卖出去。
松阳县玖玖香茶叶有限公司负责人许玉家经过审核,顺利拿到了茶青收购证和茶叶加工证,她说:“我已经和隔壁乡镇的部分农户点对点对接,通过订单收购茶青。”
为扩大销售,松阳鼓励茶叶经营户进行网上交易,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松阳茶叶线上品牌塑造,搭建网上市场平台做大线上交易,积极谋划“网上春茶节”等线上茶事活动,将线下茶商大会延伸到线上。接下来,还将开通茶叶电商企业物流绿色通道,通过发放通行证等方式,对专车专人实行管控,妥善保障茶叶商品进的来、出的去,切实做到流通环节顺畅。
松阳县疫情防控背景下
茶叶生产服务指南
茶叶种植1.规范茶园管理。全面对接欧盟标准,进一步减少茶园化肥农药使用,巩固禁限用农药成果,提升松阳茶叶生态品质。不喷施叶面肥,让茶树保持自然生长状态。根据自身劳动力状况及茶树品种,不用或暂缓施用催芽肥,尽量延迟后续品种开采上市时间,错开采摘高峰期,延长名茶生产期。同时做好茶园清理,侧枝修剪、排除积水等工作,保持茶园通透、地面干燥。
2.做好采茶用工储备。对全县各乡村茶叶种植面积、需要多少采茶工、缺工情况等进行摸底调查,为茶农提供更加精准优质的服务。在疫情稳定前,动员各采茶工中介机构、茶叶种植户提前做好与往年雇用采工的联系对接,以便在疫情稳定后能快速引入熟练的外来采茶工,为后续茶采摘做好准备。同时对所有农户使用的采茶工进行登记造册,对外来采茶工严格按照外来暂住人口管理。
3.采取就地就近采摘加工。村民要发扬互帮互助精神,依靠人情关系,调动身体健康的在家富余劳动力充当采茶工。在乌牛早特早茶采摘期间,由村级生产合作社或村两委牵头组建,按户按量组织“大户帮扶团”,把近期无外出、与疫区人员无接触、身体健康无隐患的村民组建起来,通过上岗前安全防护培训后,调剂错开采摘时间,为村(可以适当延伸到周边村)里的茶叶大户提供服务,解决我县乌牛早特早茶的采摘问题,争取最大限度的提高茶叶采摘率,做到就近就地采摘加工。
4.实行分区块采摘作业。业主应尽力为采茶人员配备口罩、斗笠、雨衣、雨靴等必要的防护用品,采茶人员必须各显神通备好口罩,并且在口罩不受污染的情况,尽量多次使用。采茶时可采取每人若干茶行包干采摘或隔行采摘的方式进行。多人在同一区块采摘时,应避免扎堆采摘,人与人之间保持2米以上安全距离。
5.调整茶类生产结构。考虑到今年采茶工短缺已成定局,为提高茶叶下树率,提高经济效益,尤其是三五百亩的种植大户业主应根据不同茶树品种及劳动力状况,果断调整茶叶生产方式,将以往不管什么茶树品种一律生产“高档名茶—中低档香茶、红茶”的生产方式,转变为缩减生产高档名茶,多生产高档香茶、红茶产品,在前期尽早采摘部分名茶后直接留养,以便后续更多地采制加工高档香茶、红茶,错开采摘高峰。
6.推行机械化采摘。为降低生产成本支出,稳定和保障全年收益,条件较好的规模茶叶基地、大户可预先谋划通过机采提高收益。具体操作上有两种方式:一是假如品种开采期较为接近且面积较大,可将部分品种进行适当轻修剪,减去上年秋冬季的徒长枝,按机采茶园要求将茶树修剪成平面或弧形采摘面,培育机采茶园。二是前期通过“跑马采”的方式尽快尽早采摘部分名茶后,通过轻修剪、留养等技术手段培养机采树冠,扩大机采茶比重,减少对人工的依赖。同时,引导组建机采服务和代加工服务中介组织,开展第三方应急性、常规性茶叶生产服务工作,保障有效的机采和加工能力。
7.做好灾害性天气预防。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