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县企业陆续复工,人员陆续返工返岗。此时,极易出现准备不充分、员工精神状态不佳、设备故障运行、安全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县应急管理局特别提醒广大企业复工复产要做到“四个一”,防范疫情做到“四强化”。
一
企业在复工复产前要做到
“四个一”
开展一次安全风险研判
在复工复产前应组织管理人员开展安全风险研判,对因人员不齐、状态不佳、生产组织困难、疫情防控、工期紧进度慢、设备设施隐患、危险作业管理、周边环境变化等因素造成的安全风险进行综合研判,落实管控措施,确保安全风险可控。
制定一套复工复产和应急处置方案
研究制定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复工复产和应急处置方案,细化落实到车间、班组,明确人员职责。对涉及动火、受限空间、高处作业等危险作业,要严格风险评估和措施管控,严格按照检维修规范进行管理,督促落实检维修操作规范。
如果危险作业属于外委作业,不能一委了之,业主单位必须安排专人加强管理,做好协调配合。
同时要针对可能出现的事故类型制定应急处置预案并加强演练。
开展一次安全隐患排查治理
要坚持先排查、后复工复产的原则,要组织开展一次全面的风险隐患排查,重点突出对机械设备、电气线路、消防安全、高危工艺、危化品储存与使用等进行系统检查,尤其要强化对存在重大安全风险的场所、环节、部位的全面排查,落实风险防控人员和技术措施。
同时要加强物料储存管理。除常态的物品物料储存安全外,因防疫要求增加的酒精、消*液等物品物料储存安全要按照各自物品物料储存规范实施储存、装运管理。
组织一次安全培训教育
复工复产,最重要的就是要让员工过渡到工作状态。对回原岗位工作的员工,要进行安全知识再培训、再教育;对新员工,要进行安全生产“三级”教育培训,培训不合格坚决不能上岗。
要研究务实有效的培训和考核方式,减少人员聚集。比如通过网络视频会议培训、分发资料分散自学、班组教学等形式减少人员聚集风险,公司安全监管机构要及时抽查学习培训效果。
电工、电焊工、高处作业等特种作业人员需进行重点教育。
二
疫情防控“四强化”
强化应急预案
企业与属地*府、行业主管部门建立疫情防控联动机制,一旦发现体温异常者必须立即就地隔离并报告属地疫情防控主管部门,落实各项管控措施。结合企业当前生产情况,及时修订预案。因疫情导致重要岗位人员不足,达不到安全生产条件的,一律停工停产。
强化员工管理
指派专人对所有员工每日进行2次体温检测,发现异常体温应及时上报属地*府、行业主管部门。工作场所、厂区宿舍实行封闭式管理,加强外来人员管控,做好实名登记,体温测量,健康码核查等工作,其他人员,非工作需要不得进入企业区域。
强化卫生防护
厂区内所有垃圾分类处置,对口罩等物品,要严格按照卫生部门要求规范处置。定期对生产车间、办公室、食堂、宿舍等重要场所及其设备、门把手、电梯、卫生间、地面等部位进行消*。落实符合疫情要求的住宿、用餐制度。宿舍定期进行通风及消*;提倡分散式、错时式就餐,鼓励自带餐具打包,餐后对场所及餐用具及时消*。
强化宣传教育
各生产经营单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