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阳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介绍 » 5年走过上百个村庄,徐甜甜书写的松阳故事
TUhjnbcbe - 2020/9/27 14:23:00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里医院最权威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

在过去的五六年里,

建筑师徐甜甜深度参与了浙江松阳的乡村建设。结合当地的人文历史和经济结构特征,徐甜甜因地制宜,通过“建筑针灸”的手法“以点带面”,

介入乡村建设和社区营造。

▲DnA设计与建筑事务所的创始人和主创建筑师徐甜甜。

作为DnA设计与建筑事务所的创始人和主创建筑师,徐甜甜凭借松阳石门廊桥、竹林剧场、红糖工坊和豆腐工坊等颇具影响力的项目,荣获年MoiraGemmill新兴建筑奖,该奖项授予世界范围内45岁以下的杰出女性建筑师。评委认为徐甜甜的项目深植于所处地区的环境文脉,这种方式值得被全世界广泛借鉴。她以带有“企业家精神”的可持续发展方式工作,给乡村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DnA设计与建筑事务所的松阳“建筑针灸”项目总地图,本文提及的石门廊桥、竹林剧场、红糖工坊、豆腐工坊和油茶工坊,分别位于松阳县的石门圩村、横坑村、兴村、蔡宅村和横樟村。今年春天,徐甜甜的“乡村变迁:松阳故事”展览在维也纳建筑博物馆展出。实际上,以“松阳故事”为主题的展览此前已经参与了法兰克福书展、柏林Aedes建筑论坛和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参考消息》称,这些建筑除了吸引游客前来“打卡”之外,本质作用是为松阳人提供生产、生活的新空间——这些开放的公共空间带来的不仅是经济效益,更是社会效益,包括人与人的沟通、情感和心灵的归属。紧接着,在5月底的首届世界人居大会上,联合国人居署宣布和松阳开展乡村可持续创新发展合作,与会专家对徐甜甜在松阳的具有启发性的实践予以高度评价。▲石门廊桥建成于年,廊桥边的午羊堰为千年古堰坝。大桥原建于年,年时几近废弃,年事务所建议保留大桥改造为步行廊桥,连接两个村落并可用于举办市集。廊桥采用实木装配结构,桥拱处的廊顶开放,在呼应大桥的结构的同时形成光影交错的节奏。桥中央平台保留了初建时的石刻栏板。松阳是中国浙江丽水建制最早的县,拥有多年历史,留有多座格局完整的传统村落,其中国家级传统村落有71个,堪称“最后的江南秘境”。近年来,松阳积极构建城乡融合发展体系,本着“最少人工干预”的原则,提炼每个村庄的历史文化和特色产业,建立以高品质农业为基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的资源生长型经济发展体系。松阳县和DnA设计与建筑事务所从年开始合作的“建筑针灸”策略,是松阳乡村创新发展的主要组成部分——践行“小建筑”介入规划、“针灸”式改建、激活整片地区的文化经济活力,深刻把握“节点建筑”对村落发展的整体关联。▲竹林剧场建成于年,横坑村里的传统祭祀、高腔剧团的演出、游客的休闲露营都可以在这个自然空间里进行。毛竹有很强的韧性,根系相互连结,具有非常强的整体性。事务所把平坦地块四周的毛竹顶端有秩序下拉,编织“穹顶”围合成休憩空间。春去冬来、新笋成竹,竹子的生死置换让这个“剧场”成为有生命的新陈代谢体。这些散落在不同村庄的小体量建筑,通过深入调研村落的传统工艺和生活需求选取当地具有代表性的产业元素,以村庄的公共功能为载体。有别于大规模拆建的“城市化”进程,乡村建设不是简单的注资开发,而是以村民为主体升级当地传统产业并增添公共空间:乡村不再单一注重农业发展,同时也挖掘自身的文化、经济和生态价值。红糖工坊(BrownSugarFactory)红糖是松阳县樟溪乡兴村的重要产业,村民至今保留着拥有百年历史的古法制糖工艺。虽然兴村村民新建的三四层楼房对村庄的传统风貌破坏较大,但是活跃的传统业态和稳定的人口催生出许多保留传统形态的红糖家庭作坊,不过,这些简陋的轻钢棚架杂乱无章且卫生条件有限,构成了一定的火灾隐患。

▲红糖工坊位于茶田和甘蔗田中央,由红砖建筑和黑色轻钢建筑共同组成。

徐甜甜相信,“即使建筑不再具备传统风貌,人文的无限生机仍能持续为村庄注入活力。”以此为出发点,年建成的红糖工坊展示了兴村不同于其他古村落的特征。工坊面积约平方米,兼具红糖生产、村民活动和文化展示功能,是连接村落经济和田园生活的重要场所。项目选址于村庄之外,是为了降低红糖生产对村民生活的干扰。红糖工坊的村民在生产时可以欣赏田野的风光,其他村民在田间劳作之余可来此休憩,而游客也可以在这里体验古法制糖。开放的空间设计让生产过程成为戏剧表演现场,这赋予工坊以“舞台”的性质——既展现生产活动,又呈现田园诗意。

▲工坊的生产空间中,有6个灶台和36口老铁锅。熬糖所产生的水蒸气在天光的照射下成为一处“景观”。

红糖工坊建筑分为南北两个部分。与甘蔗地相邻的北侧建筑由红砖围合,用于甘蔗堆放和后勤服务。向村落与田野开放的南侧两座轻钢结构建筑则是红糖生产展示区,包括传统红糖加工区以及休闲体验区。环绕这3座建筑的线性走廊是红糖生产“剧场”的“环形看台”。

▲工坊夜间的照明设计将灶台当成“舞台”,村民的古法制糖过程就是“表演”的核心。

在建筑设计中,徐甜甜选取了当地常见的“棚架空间系统”结构来满足大跨度生产空间需求。由于古法红糖制作需要使用明火,因此烟囱和排风等设备设计也与轻钢结构融为一体。此外,竹子作为当地常见建筑材料也被用作环形游廊的顶面界定,纤细的竹条整齐地排列成格栅,在遮阳的同时也展示出半开放的属性。在地面细节设计方面,展示区的红砖与红糖颜色相呼应并与黑色的轻钢棚架脱开;加工区将田埂的线条延入室内,以不同的红砖砌法构成其肌理;游廊则采用水泥铺地,体现了空间的流动性并界定室内外。

▲村民在红糖工坊休闲区看电影。

因为每年11月下旬的应季红糖生产是日夜不停的,所以建筑的照明设计也十分重要。为此,徐甜甜请来了多次合作的张昕工作室,他们凭借石门廊桥照明设计荣获年第36届国际照明设计奖(InternationalLightingDesignAwards)中的优秀奖。在白天,屋顶的条窗设计可以提供漫射自然光;在夜晚,按建筑逻辑布置的射灯向下投出线性光束,除了为村民搅拌红糖提供充分的表面照度之外,还营造出一种舞台灯光的仪式感。光照不仅是生产的必要条件,垂直照明为锅炉上磅礴蒸腾的水蒸气“塑形”,也可以把游客吸引过来。

▲建筑立面透视图,可以看到工坊建筑兼具制作红糖和休闲演出的功能空间。

受到当地随处可见的文化墙启发,徐甜甜还邀请艺术学院的学生在红糖工坊内外的玻璃幕墙上手工白描《山水风景》《田园农耕》《甘蔗种植》《甘蔗运输》《古法红糖》5个篇章,在展示红糖制作流程的同时,丰富了建筑界面、室外田园风光、室内古法制糖这三重叠加的画卷。

红糖工坊投入使用3年以来,不仅改善了小作坊脏乱差的生产条件,也使传统红糖加工走向产业化道路,实现了“品红糖、住民宿、游蔗田、购产品、体验传统加工”的旅游系统。红糖工坊的休闲区也成为村中自然的公共文化场所,举办了多场木偶戏演出及体验传承活动。兴村红糖工坊成为特色产业生产空间的典型,对相关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带动作用,红糖的销量以及售价均得到了提升。而这样的改变也使得更多的松阳县村庄积极加入“建筑针灸”计划,更多村庄开展了特色工坊。豆腐工坊(TofuFactory)

豆腐工坊所在的蔡宅村位于松阳县大东坝镇,四面环山,石仓溪穿村而过。这座客家村落已经有多年的历史,尤以各种“石仓豆腐”产品为特色——央视《味道》栏目组年曾来此拍摄豆腐家庭作坊。过去,传统的家庭作坊制作的豆腐因为环境条件不佳而无法达到食品认证的标准,因此豆制品的销售渠道相对单一而受限。

▲豆腐工坊所在村落四面环山,村民住房多为传统的夯土建筑。

年建成的豆腐工坊面积约平方米,这座新建筑延续了蔡宅村的村落肌理,“化整为零”缩小了每座单体建筑的体量,顺着原有地形逐级展开,仿佛是“建筑梯田”。豆腐工坊成立了村级合作社,用以整合原材料及加工成品的销售。工坊的整体运营由合作社完成,这样一来村民就成为直接受益人。现在,不少农户都积极加入了合作社。

▲建筑东南侧的参观连廊,一边是玻璃墙内的加工间,另一边是带屋顶的休憩区或露天的草坪。

豆腐工坊的不同功能车间按照生产的工艺流程顺序,沿地形阶梯延伸。由封闭的原料准备区和开放参观的豆腐磨浆区、煮浆区、炸制区、摊晾区、品尝区6个功能区组成,不同的功能区域地面逐级上升,形成6个层次。屋顶连排的三角形天窗的朝向和延伸的方向往复穿插,只有顶层的品尝区和底层的原料准备区天窗朝向建筑延伸的两边。树影婆娑、阳光斑驳,从天窗射入车间内部的光线让空间充满愉悦和诗意。这些车间的密闭玻璃隔断设计,既可以保证所有生产环节都达到食品安全检测的标准,又不影响游客参观。下一步,村里将组织对豆制品进行食品认证,保证产品的质量能够进入城市超市售卖,进而打开蔡宅村特色豆腐的销售渠道。

▲豆腐工坊就在制作豆腐的核心水源——清冽的石仓溪的旁边,沿地势呈阶梯状。小溪对面是传统村落民居,堤岸与村落主路都由溪中鹅卵石铺就。

工坊建筑整体采用松木装配结构,在达到现代工坊生产目的的同时,也与村落传统的榫卯结构民居建筑形态相呼应。工坊建筑的东南侧设有供游客参观的连廊,游客可以拾级而上,按顺序观看豆腐制作的整个过程,也可在过程中选择在石阶旁边的半开放露台休息。最后到达顶端品尝大厅时,游客不仅可以尝到新鲜出炉的热乎豆腐,也能欣赏到田园风光。建筑的西北侧临着供养村落出产美味豆腐的“石仓溪”,清冽的小溪对岸就是传统村落中的白粉夯土民居建筑。

▲工坊里的磨浆区和煮浆区,规律的条形天窗洒下的光线为室内带来温馨欢乐的气氛。

豆腐工坊不仅是豆制品生产的标准化示范工坊,也是蔡宅村传承和展示传统制作技艺、文化交流、游客体验的多元空间,并带动当地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推动豆制品全产业链发展以及乡村旅游经济培育,帮助村民增收。针对豆腐工坊这类“建筑针灸”中的节点建筑,“我们不是简单地设计一栋房子,更多地是去应对一个社会问题。”徐甜甜曾表示,“如果不面对社会、解决问题,那我就不必做建筑了。”她认为对于乡村来说,从村庄形态、自然山水、传统建造到特色农耕和加工技艺、历史人文,都是广义的文化概念。而建筑可以是其有效载体,设计重点是建筑的逻辑和空间,但在建造环节则尽可能采用当地最熟悉的方式,与当地工匠共同合作。

▲建筑爆炸分析图,由此可以清楚地看到建筑呈阶梯状延伸,相邻区域的屋顶天窗朝向反向重复。

今年4月,豆腐工坊受邀参加了奥地利建筑博物馆的展览“重症监护:破碎星球的建筑设计”(CriticalCare:ArchitectureforaBrokenPlanet),展览汇集了来自全世界的21个
1
查看完整版本: 5年走过上百个村庄,徐甜甜书写的松阳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