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lí)水,一个听起来略感陌生的城市。
如果我说这里是《花千骨》、《仙剑奇侠传》,
以及现在热播的《与凤行》,
等各大仙侠剧的取景地,
是不是一下就感觉亲切起来了。
这座藏在浙江的小城,
为什么备受仙侠剧喜爱?
究竟“仙”在哪里?
地名“仙”
众所周知,浙江的地名既好听,又唯美,每个地名背后仿佛都有许多故事。
丽水,也不例外。一听名字,就好像置身于清秀亮丽的山水间,事实也是如此,丽水森林覆盖率超过80%,被誉为“浙江绿谷”。
浙江丽水遂昌
丽水号称“六江源”,是瓯(ōu)江、钱塘江、闽江、飞云江、灵江、福安江的源头。其中,浙江省第二大水系瓯江贯穿全境。
瓯江,发源于龙泉市与庆元县交界的百山祖西北麓锅帽尖
瓯江干流,自源头至入海口为三段,分别是龙泉溪、大溪、瓯江
丽水,这个名字似乎像一条真实存在的河,不过这条河是否真的存在,如果存在又是哪条河,这些目前还存在争议。
有一种说法,丽水曾经被称作“恶溪”,只因丽水的母亲河瓯江水系复杂,洪水多发。
后来,经过历代整治,“恶溪”最终改名为“丽水”,也有学者说“恶溪”最终改名为“好溪”,是瓯(ōu)江一支流。
缙云县好溪
据《元和郡县图志》记载:“丽水本名恶溪,以其湍流阻险,九十里间五十六濑,名为大恶,隋开皇中改为丽水,皇朝因之,以为县名。”
而丽水下设的辖区、县城等,名字更是如诗如画:莲都、龙泉、缙(jìn)云、青田、松阳、庆元、云和、景宁、遂昌。
莲都是丽水市唯一的市辖区。莲都,自然与“莲”分不开。
丽水市莲都区
丽水在环山之中,形如莲瓣,宋代以后别名莲城;丽水又特产“处州白莲”,白莲颗粒饱满,清甜香溢。
缙云县,一个听名字就自带“仙气”的县城。这是全国唯一一个以黄帝名号命名的县,被誉为“人间仙都”。
《与凤行》剧照
在夏商周时期,当地百姓就将鼎湖峰作为始祖轩辕黄帝祭拜
图源:微博
九方阙相传,轩辕黄帝一统天下后跨江南巡,见一地山青水秀,风光优美,即在此铸鼎炼丹,驭龙飞升,此地,便是鼎湖峰。
在丽水,带“龙”的命名数不胜数。最知名的莫过于龙泉市,龙泉原名为龙渊,为避李渊的讳,改渊为泉,称之龙泉,苍茫恢宏之气跃然纸上。
龙泉崇仁寺,龙泉是丽水市代管县级市
还有缥缈云雾环抱千里梯田的云和;植被茂盛翠绿尽染的青田;景宁是全国惟一的畲(shē)族自治县,据说取“景泰辑宁”之义;一说因多松树杨树而命名的松阳;以南宋名号而得名的庆元……
处州府境总图(据清光绪《处州府志》地图重绘)
图源:《中国国家地理》年04期
制图/刘震宇
丽水不仅地名诗意,自然之景更是仙气飘飘。
山水“仙”
江山如诗,江山如画,这是中国人看待山水时的一种刻骨铭心的审美表达。丽水的山水,便诉说着中国人对待自然的态度。
丽水位于浙江的西南角,是浙江面积最大的地级市。不仅如此,这里还有浙江乃至长三角地区海拔最高的山峰——黄茅尖,海拔约为米。
黄茅尖位于浙江省丽水市龙泉市,是龙泉凤阳山主峰
丽水还有三千多座山峰海拔超过米,而多山地也注定意味着丽水的地形“支离破碎”,各个县市都被封闭在河谷盆地中,丽水也是一个“散装”的城市。
不过散装又如何,美是共通的。
缙云仙都,就是许多仙侠剧的取景地。总体看,缙云主要以柱峰为特色,且这些柱峰都分布在好溪两岸,峰丛并立,山水相映。
《与凤行》剧照
图源:微博
九方阙位于缙云仙都的鼎湖峰被当地称为“天下第一峰”,从底部到顶部的高差有多米,宽约45米,顶部平坦,是一根近似四方柱体的石柱。
鼎湖峰,是世界上已知的最高石柱之一。
鼎湖峰顶还有一处天然水池,甚为奇特。唐代诗人徐凝有诗赞之:“黄帝旌旗去不回,空余片石碧崔嵬。有时风卷鼎湖浪,散作晴天雨点来。”
鼎湖峰航拍
如果说缙云仙都自带一股侠气,那么云和县就如同名字一般,是一种清风和煦般的仙气。
进入云和县境内,水流湍急的瓯江变得温柔起来。流经赤石乡、紧水滩镇时,瓯江峡谷中形成了一条山水画廊——云和县境内的仙宫湖清澈透亮,两岸青山层峦叠嶂,茂林修竹掩映其中。
云和县仙宫湖
云和县最仙的便是梯田群。龙泉溪流经的云和县多丘陵、少平地,海拔超过千米的山有余座。
云和梯田
因此,当地先民从唐代开始,就费尽辛苦地在山中开辟梯田。
浙西南主要梯田景观分布
图源:《中国国家地理》年04期
其中,规模最大的梯田群位于云和县崇头镇,从海拔米的丘陵一直攀升至米的高坡,层数最多的一块梯田有多层,山间柔美的线条像行云流水一般。
云和县梯田群跨越高山、丘陵、谷地,如波浪一样涌向各个角落,是华东地区规模最大的梯田群。
广西龙胜梯田、云南元阳梯田由于纬度过低,一年四季都是看不到雪景的;而由于气候因素,长江以北的山区梯田以旱地居多,无法欣赏“天光云影共徘徊”的水田。
云和梯田冬季景色
因此,浙西南的梯田群既有西南地区罕见的雪景,又有北方梯田缺少的水景。冬季银装素裹,夏季青山含黛,清新柔美的仙境有了具象。
人文“仙”
有人将丽水称为“江南最后的秘境”,这是因为在江南文化的核心地带——苏杭地区,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场景日渐消亡。
然而,在浙西南(丽水地区)的瓯江上游,却隐藏着两百多座格局完整的传统村落。
松阴溪流域古村落分布图
图源:《中国国家地理》年04期
最典型的便是松阳县,这里还保留着多座格局完整的古村落,村与村又不都是雷同样式,有高山阶梯式、平谷式、傍水式和客家古村落等等传统古村落形态。
松阳县的古村落数量位居浙江第一、华东第二。
松阳有一种典型的村落布局,叫做“阶梯式村落”,这是因为松阳县以山地为主,为了节约土地资源,当地人要尽最大可能将房舍建在坡地上,将每一寸平地都开垦成农田。
遂昌县大柯村,也是“阶梯式村落”
松阳县的杨家堂村就是“阶梯式村落”中的代表村落,杨家堂村背靠一座青山,下方是狭小的山坳。建筑一层一层递进,悬挂在山坡上,但它们并没有一丝凌乱,而是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地排布。
杨家堂村
20多幢土木结构的明清民居沿着山坡不断向上延伸,每层落差2—3米,总落差约米。
除此以外还有一种叫做“傍水式村落”的格局,以界首村为例,整个格局就是一艘泊在溪边的航船,这种村落中间宽大,两头狭小。
界首虽是小村,却有其独特地位:它地处遂昌、松阳之间,为陆上交通要塞;又是瓯江上游重要码头,上通金华、衢州,下达丽水、温州。
界首村鸟瞰图
图源:《中国国家地理》年04期
制图/刘震宇
跟松阳的界首村一样,丽水市莲都区的大港头村也是一座典型的“船形村落”。
莲都区大港头村
由于扼守松阴溪、龙泉溪交汇处,早在唐宋时期,这里的乡民就傍水筑屋,形成了商埠村落。
大港头村就是丽水著名景区古堰画乡的“画乡”,整座村庄的倒影都映在瓯江中。“古堰”指的就是通济堰,至今仍灌溉着碧湖镇万亩良田。
丽水市莲都区古堰画乡
这种古典之美不仅存在于松阳县,庆元县是中国古廊桥最多的县,在古廊桥上,像是站在时间的长河中回望江南。
丽水庆元县濛淤(yū)桥
庆元虽没有大江大河,但几乎每个乡镇、村落都有溪水流经。封闭的山地,蜿蜒的溪水,为廊桥的出现创造了条件。
庆元县主要廊桥分布图
庆元仍有近百座廊桥存世,居全国之首。庆元廊桥还有多个“之最”:有确切纪年、现存寿命最长的木拱廊桥——如龙桥,有全国史料记载最早的木拱廊桥——双门桥与莆田桥。
图源:《中国国家地理》年03期
然而对当地人来说,廊桥不仅是交通建筑,同时又是宗教建筑。多山多水的庆元,平地极其珍贵,几乎很少单独修庙,他们寄托信仰的祭坛、神龛于是就放在廊桥上,形成了“桥庙一体”的独特景观。
庆元县如龙桥
浓浓的信仰情结,庆元百姓对村里的廊桥百般呵护,这也是众多廊桥能够留存至今的精神动力。
常见的廊桥类型
相比别的县市,庆元廊桥历史脉络十分清晰:宋、元、明、清、民国,历代建造的木拱廊桥均有
图源:《中国国家地理》年03期
丽水的“仙气”在方方面面,不止在山水和村落中,连物产都透着一股“仙侠”之气。
在龙泉市体现的尤为明显,龙泉以“一瓷一剑”享誉世界:瓷,是传承千余年的龙泉窑青瓷;剑,是始于春秋时期的宝剑铸造工艺。
龙泉青瓷以粉青和梅子青为代表,这种名称本身就很富有诗意。
粉青釉光泽淡雅柔和,可与碧玉媲美。梅子青丰盈滋润,既像雨水淋过的青梅,又仿佛蓝天映照下的清澈湖水,美不胜收。也许龙泉地区到处是青山绿水,给了龙泉人以灵感。
青瓷是中国瓷器的鼻祖,也被誉为“瓷器之母”。
龙泉青瓷不但产量极大,行销全国乃至全世界,而且工艺高超,代表了中国青瓷系统的最高水准。
龙泉青瓷若代表“仙”,那么龙泉剑就象征着“侠”。
春秋时期,吴越已经是剑道独步天下之处。其中,越国的欧冶子,被奉为中国古代铸剑鼻祖,传说他来到了地处吴越的龙泉,将这里视为铸剑圣地。
龙泉“万字号”宝剑
传说不一定是空穴来风,龙泉确实具备了铸剑的最佳条件,山有江浙第一高峰凤阳山黄茅尖,水为八百里瓯江之源。
山溪中蕴藏着含铁量极高的铁砂,是铸剑的上好材料,被称为“铁英”。而茂盛的原始森林,是铸剑所需的的优质燃料。龙泉山石坑特产一种名为“亮石”的磨石,适合砥砺刀剑。
龙泉剑的制作,也谓绝技,一把剑的完成,需要几十道工序,上乘之剑必须具备以下四个特点:坚韧锋利,刚柔并寓,寒光逼人,纹饰巧致。
江南深山中的龙泉之地,因为锋利的龙泉剑与温润的龙泉窑,绝配成一曲关于美的极致的古歌。
丽水,仿佛被一座被时间遗忘的城市,这片山地至今完好地保存了传统山水与古典中国,它是器物的,也是文化的,更与日常生活交织着的。
一种古典中国、独立于世的仙境,在丽水仍然保留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