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丁施昊通讯员王金鑫鲍苏华游客众多的“疯狂土豆节”刚刚过去的这个夏天,松阳三都乡上庄村的生态农田取得大丰收。土豆、茄子、辣椒、黄瓜、玉米……果蔬接连上市,而且价格卖得好,比市面上高出2-4倍。一个1公斤重的西瓜,能卖到20块钱,一公斤土豆,也卖得10块钱。为什么这里的果蔬价格卖得高?除了上庄村优良的自然环境外,还不得不提村里的“菜书记”。“菜书记”姓蔡,全名蔡晓君,因为专门帮助村里买菜而被村民称为“菜书记”,是省粮食局下派到上庄村的农村工作指导员。上庄村距离县城13公里,海拔多米,在村农民不足百人,青壮年大部分在外务工、创业。偏僻的地理位置导致信息闭塞、交通不便。年11月,蔡晓君来到了这里。为了迅速找准定位,探索符合上庄村实际的乡村振兴之路,他一边组织村两委座谈了解村情,一边挨家挨户走访村民、勘察村庄周边环境,寻找发展致富之路。机缘巧合,松阳县委书记王峻邀请了全息自然农法的老师何以兴农来到松阳,准备在松阳试点整村推进生态农业。蔡晓君在与何老师几次深入交流后,觉得借势古村落的生态环境,发展生态农业是最符合上庄村发展的一条捷径。于是,在他不断争取下,上庄村成为了松阳县第一个试点整村推进生态农业的古村。蔡晓君(右二)带着省派丽水驻村第一书记参观上庄村生态农业基地万事开头难。村民意见难统一,劳动力匮乏,改变传统农药+化肥耕作方式困难重重……不用农药、化肥换取的高品质产品,能否卖出高价?产品市场在哪里?一系列问题被抛出来。要让村民相信,并严格按照生态农业的种植方式操作,就要一一解决问题,消除村民的后顾之忧。蔡晓君帮助村里的合作社拟定合作社规章制度及村民入股协议,并和村干部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层层发动,一户一户签协议,最终把在村的村民基本都吸纳进了合作社。年5月,村民们种植的第一批生态农产品上市了:5万斤土豆。销路在哪儿?村民们没经验,蔡晓君上阵吆喝了。他往返于都市与大山间,向城里客商介绍上庄村的生态土豆,最终,5万斤土豆以每公斤10元的高价销往了杭州、上海、温州等地。蔡晓君家在杭州,每次从松阳运土豆到杭州销售,他就当起了免费搬运工,上上下下帮忙运土豆。上庄村的生态农田东西虽好,没有亮眼的包装,没有自己的品牌,难成大气候。蔡晓君想着要给村里的农产品提升附加值。于是,他推动该村自创品牌,对农产品包装进行文创设计,上庄土茶、山茶油有了自己的故事和特色包装,也有了“秋歌大米”、“龙凤茶”、“上庄土豆”等自主品牌,极大提高了上庄村生态农业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提升了经济效益。为了打响上庄村的品牌,一年多的时间里,村里还成功举办了“生态农业开播节”、“疯狂土豆节”、“山村淘货节”等特色节庆,吸引了多名游客到上庄村体验、游玩。在未发展生态农业的年,上庄村全年主要农产品销售额不足15万元。而今年,截止八月底,上庄村累计已销售农产品6万多斤,销售额达60余万元。在今年8月份,“菜书记”还被村民们选为了上庄村的“荣誉村民”。落后的上庄村,因发展生态农业,热闹起来了。村民有了致富之路,生活更有奔头了。蔡晓君说:“我们要唱响上庄秋歌,希望更多的有志之士,乡贤能人走基层,服务于农村,振兴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