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阳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介绍 » 山海协作实现区域共同发展看山区如何问
TUhjnbcbe - 2024/10/9 18:20:00

不久前,厦门城光联链公司入驻松阳—余姚山海协作产业园,目前正在采购生产所需的机械设备、办公用品等。这是一家制造智能交通设备的公司,总部设在厦门。向长三角地区发展,汇聚更多高层次人才,是他们下一步的方向。

年,丽水松阳县人民政府与宁波余姚市人民政府合作共建松阳—余姚山海协作产业园,如今已经发展成为松阳县智能制造新城核心区块之一。

△松阳—余姚山海协作产业园实景图

产业园入驻企业达49家

厦门城光联链首席科学家王正元介绍,产业园的主体赤寿乡位于松阳、遂昌两县交接处,距两县县城都只有15分钟车程,这样的地理位置优势立即让他们动了心,而且松阳还提供厂房、场地、租金等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更坚定了他们的选择。

“公司主要是做研发和产品的,把工厂落实到松阳以后,我们的产供销一条龙就打通了,可以把成本降下来。在松阳我们会建一个更高级的研发团队,主要以数字化智能化为主。”王正元告诉笔者,他们将以松阳为节点,来推广公司的智能化产品,打造下一个阶段的智能交通工业,随后又可借助杭州、上海、宁波等长三角地区优势来发展这个产业。

对松阳而言,企业入驻则直接给当地带来了经济效益,同时带动了周边产业发展,也帮助解决了就业问题。“我们的产品利润应该在百分之一百到两百,预计年至少可以帮松阳带来四千万到五千万元的营收的产值。到今年年底将招收工人到人,都是松阳本地的。”王正元说。

△松阳—余姚山海协作产业园规划图

目前,产业园已经入驻企业49家,其中规上企业15家。15家规上企业历年累计产值达44.92亿元,历年累计税收达0.93亿元。

从“卷着裤脚”到“上岸穿鞋”

据了解,原先松阳县人大多从事农业种植,全县工业产业匮乏,唯一特色产业是不锈钢管产业。产业园入驻后,赤寿乡共新建农村公路7.公里,改造提升原农村公路11.28公里,全乡交通状况明显提升。松阳县赤寿乡楼塘村的傅师傅说:“那时候道路没有做,公交车也没有,去县城一来一回要一天时间。现在全部都是沥青路,园区的路网建设、基础建设都做得很好,到县里二三十分钟一般半小时就能到。”

松阳县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周景伟介绍,交通是城乡发展最基础的保障。“要实现共同富裕,交通应该是先行的。交通发展好,是为了老百姓的产业发展好;产业发展好,老百姓的收入更高;让城乡居民特别是农村居民收入快速地增长上来,然后实现共同富裕。”

随着企业的入驻,用工需求也在逐步上涨,年轻人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工作。傅师傅年轻时在厦门打工,后来回乡务农,现在在产业园内承包一些小工程,开起了属于自己的建筑公司。“我本来从事务农,种点蔬菜什么的,收入万把块钱。现在在园区里做一点小承包,基础设施建设,现在我们每年几十万元收入是有的。”

很多村民拆迁后的自建房也都建在园区附近,不少人选择把自家的房子装修成公寓出租或是开小旅馆,不仅园区里建筑工人、企业员工的住宿问题得到了解决,村民也拥有了稳定的收入。年赤寿乡居民人均收入元,到了年这个数字已经上升到了元。

傅师傅说,这几年的生活真的是让大家感觉越来越有奔头。“从卷着裤脚在田里的,变成上岸穿鞋做第三产业第四产业咯!”

20年“山”与“海”深度牵手之路

其实,余姚、松阳作为省级山海协作结对县市,双方协作已近20年。近年来,两地按照“输血与造血结合、帮扶与合作并举”的方针,积极发挥两地比较优势,取长补短,在制度、理念、产业、人才等等方面深度合作,让“山”与“海”深度牵手,推动实现乡村振兴双城联动,走出一条合作共赢之路。

△松阳—余姚山海协作产业园区块整体鸟瞰图

现在,产业园计划培育形成以高端不锈钢管产业为支撑,以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产业、特色产业为补充的“1+3”生态工业产业体系。丽水生态产业集聚区松阳分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总工程师丁嘉良介绍:“我们原来的主导产业是不锈钢产业,松阳要发展产业的话需要寻找一个新引擎,交通运输产业就是很好的选择。年开始我们开始谋划这个产业项目,当年新引进了五家交通运输的产业。”

今年1~8月,两地新签山海协作产业项目19个,群众增收和社会事业合作项目20个。截至8月底,松阳全县劳动力培训人数人,转移就业人数人。除了产业园共建不断深化,双方还积极拓展村镇、村企等结对——余姚5个乡镇(街道)与松阳8个乡镇(街道)44个行政村建立了结对帮扶关系。同时深化“山海协作百村发展促进计划”,促成余姚市4个单位与松阳县4个薄弱村结对帮扶。

“省级部门、高校科研院所组团,从原来纯粹的资金帮扶到现在的互派干部、产业帮扶,从原来的单一的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的帮扶到现在组合式的帮扶,这为我们山区县大大提升了自身的造血功能。”松阳县发展和改革局相关负责人坦言,新模式创造新产能,新产能推动新发展,这种“问海借力”的新方式,也是探索乡村振兴模式路上的有效尝试。

监制/丁前程郑莉

编辑/陈上

文/陈惠朱国金黄思颖贾仪玮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1
查看完整版本: 山海协作实现区域共同发展看山区如何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