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变生活
创新引领发展
创业成就梦想
科技浪潮滚滚而来,我们告别年,迎来年崭新的开始。这一年来,浙江的科技领域光彩熠熠,更胜以往:浙江省机构改革进入全面实施阶段、首次领衔摘取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国家重点支持的新型研究型大学——西湖大学在杭州成立……这一年中浙江科技界都有哪些高光时刻,让我们共同回顾年浙江省的十大科技新闻。
浙江发布科技新政50条
打造两大世界科技创新高地
1
12月10日,浙江发布《关于全面加快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聚焦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区域协同创新、高端创新资源集聚、企业创新能力提升、激活全社会创新活力、创新要素优化配置,打造以城市大脑为标志的“互联网+”世界科技创新高地、以创新药物研发与精准医疗为标志的生命健康世界科技创新高地。“科技新政”从六个方面提出了50条政策举措。
到年,浙江将建成10个高能级创新平台,取得项标志性科技成果,培育家创新型领军企业。5年内省财政将安排亿元,市县财政联动投入亿元,引导金融资本、社会资金投入亿元左右,撬动全社会研发投入亿元左右。
“科技新政”强调各地各部门联动,共同打造“产学研用金、才政介美云”十联动创新创业生态,形成创新主体高效协同、创新要素顺畅流动、创新资源优化配置的创新创业生态圈。
浙江科技特派员制度实施15周年
表彰20名突出贡献科技特派员
2
11月15日,浙江省举行科技特派员工作15周年总结表彰会议。省委书记车俊强调,要突出政策激励、市场激励相结合,让科技特派员名利双收,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进来、留得下来、干得下去。
15年来,科技特派员制度点亮了农村发展的科技之光,架通了农民增收致富的桥梁,延长了农业产业链,结出了累累硕果,科技特派员成为农民群众最喜爱的人。会上,一批先进个人和集体受表彰,浙江大学派驻泰顺县仕阳镇的汪自强等20名科技特派员荣获“浙江省突出贡献科技特派员”称号,松阳县三都乡政府等单位荣获科技特派员工作先进集体。
浙江省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15年来,省、市、县三级共派遣个人科技特派员1.56万人次、法人科技特派员19家、团队科技特派员个,累计推广新品种新技术1.4万多项次,技术培训12万多场,培训多万人次。
省级机构改革全面实施
重新组建省科学技术厅
3
10月4日,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同意《浙江省机构改革方案》。10月23日,浙江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机构改革动员大会,对推进机构改革进行动员部署,标志着浙江省机构改革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机构改革后,共设置省级党政机构60个,其中省委机构18个,省政府机构42个。省委职能部门和省政府组成部门在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上,与中央和国家机关基本对应。
本次机构改革中,省委、省政府宣布将省科学技术厅的职责、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的外国专家管理职责整合,重新组建省科学技术厅,作为省政府组成部门。同时,将省科学技术厅(省知识产权局)的知识产权保护协调和专利行政执法指导职责划入新组建的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西湖大学在杭成立培养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
4
10月20日,西湖大学成立大会在杭州举行,标志着我国第一所由社会力量举办、国家重点支持的新型研究型大学诞生。
西湖大学将聚焦基础性、前沿科学技术研究,集聚一流师资、打造一流学科、培育一流人才、产出一流成果。按照“高起点、小而精、研究型”的办学定位,以博士研究生培育为起点,致力于高等教育和学术研究,培养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适时开展本科生教育,未来学校总规模不超过人。目前,已有来自13个国家的68位优秀科学家签约加盟西湖大学。
首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新发传染病防治体系堪称
国际典范
5
1月8日,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京举行,浙江省共有28项成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其中浙江省主持完成的获奖项目10项,参与完成的获奖项目18项。浙江省科研团队首次领衔摘取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以H7N9禽流感为代表的新发传染病防治体系重大创新和技术突破”摘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这是该奖项设立以来首次花落浙江,也是中国医药卫生领域以及高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首次获得该奖项。
该项目由浙江大学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感染性疾病诊治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李兰娟院士领衔,取得了6项重大创新和技术突破,成功控制了人感染H7N9禽流感,有效阻击了MERS、寨卡等传染疾病的输入传播。世界卫生组织评价该成果具有里程碑意义,堪称“国际典范”,成为国际“领跑者”。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
这次国家特等奖的奖励大会,习总书记亲自参加,亲切的握手说你来啦,非常非常温暖,也非常亲切,所以我的心情是非常激动的,我们作为共和国培养的科学家,能为国家,尤其是为医学事业的发展做一点事情是应该的,党和国家高度的重视,给予各种的奖励,这是对我们的鼓励和鞭策,我们只能更加努力的工作,更好的为保障人民的健康,做我们应该有的贡献。
宁波温州国家自创区获批建设打造一流民营经济创新创业高地
6
2月11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宁波、温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浙江省委、省政府下发《关于推进宁波温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意见》。《意见》提出,力争到年,宁波、温州两个国家高新区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50%以上,技术合同交易额年均增长20%以上,综合创新能力进入全国示范区第一方阵。
11月30日,浙江省委、省政府举行宁波温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推进大会,打造全国一流的民营经济创新创业高地。宁波市、温州市分别发布高质量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科技新政”。
之江实验室园区工程正式启动争创一批国际领先重大共性技术
7
12月28日,之江实验室园区工程正式启动,省委书记车俊、省长袁家军等领导为之江实验室园区工程培土奠基。
之江实验室将以园区奠基为新起点,在大科学装置协同建设、重大科研课题攻关、高水平研发团队引进培育等方面下功夫,力争取得一批国际领先重大共性技术成果,争创国家实验室,打造“互联网+”科创高地。
之江实验室主园区位于未来科技城南湖西北侧,园区规划总用地面积约亩,其中一期工程为亩,建筑面积约60万平方米,重点建设一批基础前沿研究机构、多学科交叉创新研究机构,组建创新性的应用大平台和共性的大科学装置及核心装备及配套设施,包括人工智能研究院、智能机器人研究中心、网络安全攻防试验场、大数据中心等。
浙江省首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项目获批
开建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
8
近日,浙江大学牵头建设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CHIEF)项目可行性报告获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复。
装置建成后将成为全世界容量最大、应用范围最广的综合超重力多学科实验平台。项目将落户杭州未来科技城,总投入将超过20亿元,建设周期5年。这是浙江省建设的首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
该装置是综合集成超重力离心机与力学激励、高压、高温等机载装置,将超重力场与极端环境叠加一体的大型复杂科学实验设施。主体部分由两台超重力离心机和六座超重力实验舱构成,搭载的18台机载装置中,有6台为世界首创。项目建成后将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深地深海资源开发、高性能材料研发等提供基础条件支撑。
中国科学院院士杨树锋
我觉得这个重大科学装置是体现了一个地区的科技发展的水平,因为我们全国不是每个省都有这个科学装置,它从基础研究出发,如果我们再加强运用这个装置取得理论的突破,在理论突破的基础上,我们可以研发一些关键的技术,然后这个技术可以大规模的工程应用,这样的话,从理论创新到基础研发到工程应用这样一个一连串的过程,对我们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我觉得是非常重要的。
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公示浙江有望实现零的突破
9
斩获中国专利金奖3项
创史上最好成绩
10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我国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的关键。
从以上的盘点中我们不难看出,新时代里对于创新的需求已经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各级政府部门对于创新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创新的环境越来越好,创新的氛围越来越浓,创新成果越来越多,我们的生活也变得越来越美好!
详细视频:
1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