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14日,医院协会主办、医院(浙江中医院)承办的“医院管理论坛"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召开,医院近名代表参加了大会。
会上,专家们就中医药在医联体建设中如何更好的发挥作用进行了探讨。作为医院系统的领头羊,医院在年9月便成立了首个覆盖全省的医疗联合体,2年来牵手26医院,为当地百姓就医提供了便利。
“中医特色"医联体怎么建?医院医院管理分会的首届主委,医院院长毛威作了专题报告,向参会人员介绍了省中医联体的建设经验。
把中医特色诊疗带到基层
医院里刮起“中医风"
50多岁的张女士家在丽水松阳,她长期失眠,还经常伴有眼睛痛、心烦急躁,这样的状态已经持续了十多年。
今年年初,张女士得知医院的中医院坐诊,于是慕名前来就医。医院中医内科连暐暐医师,她为张女士搭脉、问诊,根据患者的情况,予以中医调理,并嘱咐其放松情绪。服药一周左右,张女士的睡眠质量显著改善,夜里睡得安稳多了。复诊时,她拉着连医师的手连声道谢。
医院下沉的这段时间,连暐暐为不少当地百姓解决了疑难问题,更令她欣喜的是,在她的影响下,医院的医生也渐渐喜欢上了中医。
有一位当地医师,乏力半年余,时常心悸,面部色斑满布,面色晦暗,口唇紫黯,连暐暐予血府逐瘀汤加味治疗。服方两周后心悸缓解,精神大振,气色亦大为改善,色斑消退许多,唇色转红润。后来,这位西医师买了很多中医书,开始学中医。
通过这些临床成功的案例,医院的医生们对学习中医有了很大的信心和兴趣,在工作之余跟着连暐暐坐诊、抄方。下沉期间,连暐暐共带教了临床医师8名。她耐心讲解临床案例,将自己的临床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当地医师,指导其中医临床辨证论治思维,灌输其中医治未病理念。
将中医特色的诊疗技术带到基层,同时,让基层医生深切感受到传统中医药文化的魅力,将中医文化植入医院的基因。医院中医特色诊疗服务在医院“开花结果"的真实写照。
两年来,医院不仅将中医及中西医结合特色诊疗项目带到基层,还助力发展医院急诊、ICU、肾脏替代治疗、骨科关节镜手术等。
省中医联体建设经验向全省推广
在医院院长毛威看来,通过医联体的建设,医院为枢纽,以医院为支撑,结对乡镇卫生院为网底的省、县、乡“三级"诊疗服务网,初步形成患者首诊在基层,医院,危重复杂病例转省中的有序就诊体系,这是响应医改,实施分级诊疗的有效措施。
(毛威院长在会上介绍省中医联体建设经验)
在两年来的医联体建设实践当中,医院创建了“松阳模式"和“安吉模式":
“松阳模式",一县托两院——由医院医院医院,统筹全县主要医疗资源,两院突出各种优势与重点,实行差异发展,共享相关医疗资源,节省管理成本,提升服务效率和质量,几年来,医院扭转了群众就诊持续外流、满意度不高的局面,更扭转了当地本就短缺的卫生人才持续外流的局面,医院均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安吉模式",一院双中心——由医院和当地县政府共同出资1.1亿元,医院成立“浙北腔镜中心"和“浙北心脑血管病中心",提升医院相关疾病的区域医疗中心地位,实现部分学科入围我省县级龙头学科;同时,指导医院托管医院,形成“乡镇卫生院-医院-医院"三级诊疗便捷圈,大大提升基层群众就诊满意度。
在专科医联体建设尝试上,医院通过专科合作的形式,与医联体成员单位协商确定重点帮扶学科,定期派遣专家开展门诊、查房带教、手术演示、授课、技术下沉、规范化培训、联合义诊等多重形式,促进医院专科能力提升;同时,通过医院云平台(云诊室)对接,推进双向转诊和各种检查网络直约。
此外,医院还探索了学科联合共建模式,如医院医院共建相关学科病房,以团队长期进驻的模式,互联互动,全方位共享学科管理模式和技术,实现双方取长补短、优势互补,达到共进共赢。
医院合作方面,医院远程协作、定期派驻(长短期结合)的形式,医院互动,目前已开展对口医院(原遵义医院)、新疆生产建设医院,并与海南医院建立了长期协作关系。
医院管理分会
医院院长毛威当选首届主委
此次大医院医院管理分会,医院院长毛威当选首届主委。他表示,接下来,将依托分会平台,进一步加强与各成员单位的合作与交流,以“医疗资源整合"为方向,在全省范围内逐医院医疗联合体,促进医联体内各成员单位同质化发展。
“分会的成立,为我省广大中医、医院管理工作者搭建了一个大展身手、交流经验、共破难题的平台。"
毛威院长表示,分会将努力推进各成员单位技术、科研、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横向协作,进一步深化区域内中医、医院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团结协作、科学共建、资源共享等形式,打造以分级诊疗体系为基础的既有分明层次,又有同质水平的各级中医系统医疗机构,让更便捷有效的服务惠及浙江全省及周边患者,共同提升中医、医院的综合水平和服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