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好绿水青山,离不开绿色金融的精准支持。在浙江,绿色金融近年来得到大力发展,在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开辟专项绿色融资、完善政策制度等方面先行先试、大胆探索,在积极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同时,开展了一系列具有浙江特色的创新实践。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浙江分行就是其中的缩影,近年来通过持续创新绿色服务,走出了一条绿色金融助力生态美与产业兴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聚焦产业短板发力
产业结构决定了金融布局与规模。浙江人深知,发展绿色金融必须精准把握绿色产业与金融工具的“交集”,才能充分助推产业升级——这既是发展绿色金融的难点,又是盘活产业结构的突破口。
“从航天飞船的配件到故宫门前的不锈钢护栏,松阳无缝钢管产品畅销国内市场,市场份额约占全国三分之一。”在浙江丽水市松阳县松阳光洁固废处置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王帅告诉记者,松阳虽是一座小城,但作为“国家级不锈钢管产业质量提升示范区”“浙江省不锈钢管产业基地”,拥有不锈钢管规上企业46家,总产值超60亿元,产业基础稳固。
“小”县城如何拥有“大”产业?记者发现,随着国家环保政策不断升级,当地不锈钢产业曾深受污泥排放的“短板”困扰。“污泥”,是不锈钢酸洗后产生的污泥排放物,如不妥善处理,会对环境产生潜在危害。松阳原来没有专门的固废危废处理能力,只能运输到省外处置。“污泥外运处置不仅费用高,一旦运输中发生泄漏,还会产生二次污染。污泥已成为制约松阳不锈钢产业发展的瓶颈之一。”王帅介绍,如今,他们有了光洁固废处理厂区,年设计处理危害物达10万吨,可以直接承接松阳不锈钢产业产生的污泥。而且,厂区从污泥中还可提炼出循环利用的金属原材料再反哺给企业,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循环利用,助力当地不锈钢产业可持续发展。
走进固废加工厂区,处理中的污泥酸味扑面而来。可想而知,这些废弃物如不经处理直接排入地下,对于环境的破坏该有多大。
这一厂区的建设,曾得到邮储银行2.56亿元授信支持。事情还要从几年前说起。当时,污泥产业的“痛”提醒着当地政府拿出壮士断腕的勇气优化产业布局,保护绿水青山。“这是一次绿色金融精准帮扶产业‘短板’的实践。当了解到当地政府要建设年处理工业危险废弃物达10万吨的松阳光洁固废处置项目,我们开始围绕融资需求设计方案,最终以生态价值未来收益权融资方式,利用现有资源在担保方式、授信期限、贷款利率等方面给予了很大金融支持。”邮储银行丽水市分行副行长王顼告诉记者。
那么,对于银行来说,该如何防控绿色金融风险,保持良好资产质量?王顼表示,“在风险防控上,我们也充分探寻产业发展与绿色金融产品的契合点。这笔贷款是在实时跟踪企业资金流水前提下,分批次逐步发放的。这也是出于防风险考虑的必要步骤”。同时,邮储银行丽水分行还设立风险行长派驻机制,将绿色金融工作具体落地到县支行;通过搭建项目融资对接平台、绿色通道等措施,做到业务风险可控,扎实推动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
绿色金融的效果正在逐步显现。为进一步支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国家试点工作,丽水市指导辖内银行保险机构推出全国首个生态信用信贷产品“两山贷”,助力绿水青山经济价值释放。截至10月末,丽水金融机构“两山金融”贷款余额.23亿元,惠及5.79万户,较年初增加48.73亿元。
创新贷款使用方式
在企业与银行的深度对接中,一般而言,企业的固定资产可以充当贷款质押物,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银行贷款风险,成为大多数银行的首选方式。对企业来说,还有啥可以充当质押物呢?浙江湖州市给出的答案是“碳资产”。
湖州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发源地,是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之一,发展绿色金融具有明显区位优势。其中,邮储银行湖州分行创新“碳资产”质押贷款的尝试,居于行业领先地位。截至9月底,他们的绿色信贷规模约20亿元,较年初增长.76%。
随着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6月正式上线启动,碳资产的管理与交易也成为浙江企业与金融机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