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中工网
一件黄色绝缘服、一副棕色绝缘手套、一双浅绿色绝缘鞋,这样的一身装备已经伴随了国网松阳县供电公司带电作业班班长汤剑伟11个春夏秋冬。装备旧了可以换新,而11年的风吹日晒却在他脸上留下了比岁月深刻的印记。
汤剑伟所在的国网松阳县供电公司带电作业班现有班组成员16人,平均年龄33周岁,是国网浙江电力系统最年轻的班组之一,他们肩负了松阳县全域平方公里的带电作业业务。今年夏天,他们比往年忙碌了许多,由于持续高温,用电负荷不断攀升,设备因为过热等原因发生故障的概率也在加大。入夏至今,他们日均开展带电作业次数7.2次,约为平时的2倍。
“松阳是山区26县之一,有些作业地点交通不便、人迹罕至。”汤剑伟介绍,他们班组8月22日的作业地点就在松阳县象溪镇上梅村的一个山坳里。这里车子无法驶入,汤剑伟和同事要将绝缘平台和作业工具搬到作业地点。“一个绝缘平台大约20公斤重,一般这种情况都是我把绝缘平台扛在肩上,其他同事带上检修器具,徒步前往作业地点。”到了作业地点,不论天气状况如何,汤剑伟都会组织一次站班会,确保作业的安全和效率。“在站班会上我会注意同事们的精神面貌,观察参加作业人员精神状态,并交待此次作业的危险点和注意事项。”在汤剑伟看来,作为带电作业班班长,他不仅是他们的领导更是他们的兄长,“是我把他们带过来的,我也必须完完整整地把他们带回去。”
“天气太闷热,绝缘服不透气也不隔热,穿久了就跟针扎一样,火辣辣的,能少穿一会也是好的。”每到夏日,带电作业班总是格外“难熬”,汤剑伟就和同事们想着如何“投机取巧”。作为公司慧美劳模创新工作室的一员,汤剑伟便与工作室的其他成员合作,研究改进作业方式、提高作业效率,以此来减少高温作业时间。
慧美劳模创新工作室创建于年9月,是以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劳模汪慧、翁军美为领军人物的一支高素质、高技能创新团队,现有18名成员。在与其他成员多次科技创新沙龙活动中,汤剑伟提出并参与到了“线夹引线一体化操作杆”“缩短绝缘杆作业法引线搭接时间”等质量管理课题中,并由此发明了电动绝缘操作杆,通过这个电动绝缘操作杆将配网引线拆搭带电作业由人工远距离旋转操作转变为无线遥控电动工具作业,平均可节约作业时间50%以上,同时还增大了作业安全距离。
“我很感谢公司,在这个大家庭里,我才可以收获如此丰富而又快乐的成长。”汤剑伟说,在他刚刚进入公司时,是一个连话都不敢说的“闷葫芦”,看到人也只能笑一笑也不敢打一声招呼;高空作业时也不够自信,双腿还会不时颤抖。“是我的师父包益能推开了我的心门,也为我打开了技术创新的那扇窗。”汤剑伟回忆,每次作业结束后,包益能都会给自己买一瓶冰饮料,并鼓励他干得不错,即使在日常,包益能也会不断地与他谈心,引导他参与到团建活动中。
正是在包益能的帮助和自身的努力下,汤剑伟从一个默默无闻的配电线路工到收获“浙江金蓝领”“全国电力行业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从“菜鸟”变成“工匠”。作为一名只有大专学历的普通职工,汤剑伟用自己不懈的努力,演绎了一个平凡职工不平凡的励志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