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阳县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民间故事奇人道术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终于治好了 https://m.39.net/news/a_5825240.html

唐朝玄宗皇帝在位时(公元一年),有一个道人,名叫李遐周,写了这样一首诗:

燕市人皆去,函关马不归。

若逢山下*,环上系罗衣。

李遐周是个有道术的人。开元年间,玄宗皇帝把他召进宫中,后来住在玄都观内。天宝末年,安禄山称霸一方,专横跋扈,朝廷上下的人都担心他要叛乱,但玄宗却对他很放心,宠信更深。

有一天,李遐周突然离开京城,不知去向。人们在他住房的墙壁上发现了上面那首诗。当时,没有人知道这诗是什么意思。直到后来安禄山反叛,玄宗逃往四川,随行*队兵变,杨贵妃被缢死,人们才明白李遐周诗中的意思。

第一句“燕市人皆去”,是说安禄山叛乱,起于燕地,也就是河北。第二句“函关马不归”,是说大将哥舒翰率兵征讨安禄山不利,在潼关大败,全*覆灭。第三句“若逢山下*”,山下*是个“嵬”字,指的是马嵬坡。玄宗逃往四川时,在马嵬坡遭到兵变。第四句“环上系罗衣”,是说贵妃杨玉环被宦官高力士用罗巾缢死。这四句诗,全都一一应验了。

据说玄宗皇帝是孔升真人转世,所以一心喜欢道术。当时,在玄宗皇帝身边,道术高明的人还有不少,如张果老叶法善、罗公远等人。他们往来于皇宫之中,各显神通,成为一时佳话。

张果老原本是上古尧帝时的一个侍从官,因为得到胎息之法,可以很多天不吃东西,人们也不知他到底有多少岁了。

唐玄宗在位时,他隐居于太行山与华山之间的中条山中。出入时经常骑着一头白驴,一天可以走几万里。他到目的地时,就把所骑的白驴像折纸一样折叠起来,只有几张纸那么厚,然后放在随身携带的箱子里面。要再骑时,从箱子里取出来,用水一喷,一头活生生的白驴便又在面前了。

开元二十三年(公元年),玄宗皇帝听说了张果老的名声,便派遣通事舍人裴晤到中条山去迎接他。通事舍人是六品官,专门负责朝廷通报事宜。裴晤到中条山时,看见张果老齿落发白,是个老掉了牙的老头,便有些嫌弃他,态度显得有点傲慢。张果老早已知道一切,所以,在与裴晤相互行礼后,他突然跌了一跤,昏死过去了。

裴晤一见,不由得慌了,说道:“你如果死了,我怎么回复圣旨呢?”他突然又想道:“听说神仙专门要试人的诚心,或许他不是真死,而是要来试我呢?我就对他恭敬虔城一点吧!”于是,他点燃一炉香,跪在张果老的死尸前,磕了几个头,便把玄宗特意派他来迎接的话虔诚地说了一遍。

他刚说完,便见到张果老慢慢醒了过来。裴晤被他吓了一跳,知道张果老不简单,也不敢硬逼他到皇宫去,便星夜兼程地赶回京城,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告诉了玄宗。

玄宗一方面感到奇异,更想请张果老到皇宫来;另一方面估计裴晤没有办好事,便另派中书舍人徐峤,带着御笔亲书,再次前去迎接。中书舍人职掌替皇帝起草诏书,位高权重,亲自带着皇帝御书前去迎接,徐峤又小心谨慎,礼貌待人。张果老不好推辞,便跟着徐峤来到了京城。徐峤先把他安置在集贤院里住下,然后才让他乘轿入宫,去见玄宗皇帝。

玄宗见张果老的确白发苍苍,是个老掉了牙的人,便问道:“先生既然已经得道,为什么头发和牙齿却如此衰朽呢?”

张果老说:“我本来就已经到了衰朽之年,也没有学成什么道,所以成了这副老朽的样子,实在感到羞愧!陛下问起,更使我羞愧难当。我干脆把这剩下的头发和牙齿全都去掉算了。”说罢,他当着玄宗的面,把自己的头发扯了个一干二净,又把手伸人口中,把剩下几颗残缺不全的牙齿全都拔掉了,弄得满嘴是血。

玄宗大吃一惊,问道:“先生为什么要这样呢?请暂且出去歇息一会儿吧。”

张果老便走了出去。

玄宗心想:“这老头儿真是古怪!”

过了一会儿,又召他进去。张果老摇摇摆摆地走了进去,样子虽然没有变,但却长着一头如漆的黑发,一口雪白整齐的牙齿,看起来竟比一般少年人还要健康。玄宗又惊又喜,便留他在宫中饮酒。

饮了一会儿酒,张果老推辞说:“老臣酒量很小,饮不过两升。但老臣有个酒量很大的弟子,一次可饮一斗。”

玄宗听了,便叫他把弟子召来。张果老口中念念有词,不一会儿,便有一个小道士从殿檐上飞了下来,大约十五六岁的样子,长得英俊标致。他先向玄宗皇帝磕了头,然后才向张果老请安问好。言词清爽,礼貌周全。

玄宗叫他坐下来,张果老说:“不行,不行!弟子应当站着才对。”

小道士听了师父的话,就恭恭敬敬地站在旁边。

玄宗越看越喜欢,便叫人来给他斟酒。他一点儿也不推辞,杯杯满,盏盏干。

饮到一斗左右时,张果老站起来替他推辞,说道:“他不能再喝了,如果喝过量的话,就会失态,要当众出丑的。”

玄宗说:“就算他大醉也没有关系,不管他醉后做什么,我都赐他无罪。”说罢,他站起身来,亲自斟了满满一杯酒,递到小道士面前。

小道士刚刚喝下去,那酒就从头顶上涌了出来。把头上的帽子涌得歪歪斜斜的,最后竟掉在地上。

小道士去捡帽子时,脚步踉踉跄跄的,一下子跌倒在地上,再也起不来了。玄宗和他身边的人都笑了起来。但他们仔细一看,却不见了小道士,只有一个装满了酒的坛子放在地上,坛中所装,刚好是一斗酒。所有在场的人都大吃一惊,玄宗于是更加看重张果老了。

第二天,玄宗出京城去打猎,请张果老一块儿去。打猎的人合围起来,捉到了一只大角鹿。人们正要把它杀掉时,张果老说:“不能杀,不能杀!这是一只仙鹿,已满一千岁了。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年),武帝在上林苑狩猎,我曾随行侍从。当时,也曾捉住过这只鹿,因为不忍心杀它,就把它放了。”

玄宗听了,笑着说:“世上的鹿那么多,你怎么能肯定这只鹿就是汉武帝放掉的那只呢?而且,从汉武帝到现在,已经过了这么长时间,你怎么能保证那只鹿就没有被其他猎人捉住过,而能够一直活到今天呢?”

张果老说:“武帝在放掉这只鹿时,曾把一片铜牌扎在它的左角下作为标记,可以看看眼前这只鹿是否有那铜牌,就可以知道它到底是不是了。”

玄宗听罢,便叫人立即查看。奇怪的是,果然在鹿的左角下看到了一片铜牌,大约有两寸长,上面锈迹斑斑,两行小字已辨认不出来了。玄宗这才相信,张果老所说的话不假。

这时,他不由得又想到了另一个问题。便问道:“元狩五年,按天干地支是什么年?距现在有多少年了?”

张果老回答说:“元狩五年是癸亥年,武帝在那年开昆明池,距现在已八百五十二年了。”

玄宗又命令随行的太史官推算,与张果老所说一点不差。这样一来,无论是玄宗还是随行的文武官员,都知道张果老是个千岁的人了。众人既惊诧不已,又十分钦佩。

有一天,朝廷两位大臣,一个叫王回质,一个叫萧华,到集贤院去拜访张果老。

大家坐下来后,张果老忽然笑着对他俩说:“娶个公主来做老婆,岂不可怕?”

两人听他说得没头没脑的,面面相觑,不知怎么回答。正在这时,外面有人高声通报:“圣旨到!”

张果老叫人摆香案等着接旨。原来,玄宗有个女儿,名叫玉真公主,从小就喜欢道术,一直没有下嫁。玄宗见张果老是个得道成仙的人,又见女儿好道,就想把女儿嫁给他。一来结了仙姻仙眷,二来也希望女儿跟着张果老学道,双修成仙。于是,他颁了圣旨,派使者向张果老宣读。

使者读罢圣旨,张果老只是哈哈大笑,并不接旨。使者见王回质与萧华两位在旁边,便请他们帮忙劝一劝,让张果老答应娶玉真公主。

两位这时才明白了张果老刚才所说的话,便对使者说:“仙翁早已知道这事,已提前给我们说了。”

使者与两位大臣劝了半天,张果老只是大笑不止。使者知道他不答应,只好回去复旨。

玄宗见张果老居然不答应这门亲事,心中不免有些不高兴,便与自己最宠信的宦官高力士商量说:“我听说堇汁*性最大,人喝下去马上就会死。除非是真仙,才能保住性命。我们就用它来试一试张果老这老头儿吧。”

那时正值天降大雪,异常寒冷。玄宗把张果老召进宫中,把下了堇汁的酒赐给他,说道:“天气寒冷,朕赐暖酒替仙翁御寒。”

张果老并不推辞,接过酒一饮而尽。连饮三杯,脸上显出了醉意。他朝四下看了看,咂咂舌头,说道:“这酒的味道不是很好。”说罢,打了个呵欠,便倒头睡下了。玄宗不作声,只是看着他。

过了一会儿,张果老醒来,嘴里说道:“古怪,古怪!”便从袖子里取出一面小镜子来,对着镜子一照,发现自己的牙齿都焦黑了。

他看见玄宗的桌子上摆着个铁如意,便叫人给他取过来,拿在手上,把自己的黑牙齿一一敲掉,收在袖中。然后取出一包药来,擦在口中齿穴上,又倒头睡了。

这一次不比前一次,他睡得非常安稳,过了一个时辰才醒来。奇怪的是,当他张开嘴时,牙齿全都长了出来,而且,比以前的更加洁白整齐。玄宗这才相信,他真的不是凡人,于是赐号为通玄先生。不过,玄宗还是有些疑心他的来历,不知他到底是神仙还是*怪。

当时,有个名叫归夜光的人,擅长识别*怪。玄宗把他召来,悄悄看张果老是不是*怪。归夜光看了半天,也没看出个名堂来。又有个叫刑和璞的人,擅长算命。他不用问,就能算出一个陌生人的姓名、前程和寿命,从来没算错过。玄宗一向看重他,现在让他算算张果老的情况。刑和璞推算了好久,竭尽心力,耳根通红,还是什么都算不出来。

这时,玄宗想起了另一个道土,名叫叶法善,他有许多奇术。玄宗把他召来,问张果老的情况。

法善说:“张果老的来历,我的确知道,但我不敢说。”

玄宗问:“为什么?”

法善说:“我如果说了,马上就会死去,所以我不敢说。”

玄宗一再追问,要他说出来。

法善说:“除非我死后,陛下脱下帽子和鞋子去向张果老请罪,使我活过来。”

玄宗答应了。

法善于是说道:“他是天地刚刚分开时的一个白蝙蝠精。”

才说了这么一句,便七窍流血,倒在地上死了。

玄宗赶紧光着头、赤着脚跑到张果老那里去,向他请罪。

张果老说:“这人多嘴,不惩治他的话,会败坏了天地间的许多事情。”

玄宗向他哀求说:“这都是我的罪过,与叶法善无关,仙翁就饶了他吧!”

张果老见玄宗这个样子,才回心转意,叫人取水来,向法善喷了一口,法善才活了过来。

说起来,这叶法善也不简单。他是处州松阳县(今浙江松阳)人,祖辈四代修道。法善二十岁时,游历浙江括苍山、湖北白马山等地,在石室内遇到了三位神仙,向他传授了太上老君的密法。从此以后,他诛灭*怪,扫除凶妖,救助善良的人。他最初到京城去时,正遇到武则天的侄儿武三思专权。法善经常察妖听祥,保护中宗皇帝和后来的睿宗皇帝,以及现在的玄宗皇帝。武三思因此非常忌恨他,迫使他流亡到南方海边去。

后来,玄宗继位,叶法善从海上骑了一只*,一夜就赶到了京城。他在玄宗身边,凡是朝廷有吉凶祸福,他都会预测出来告诉玄宗。

有一次,吐番(今西藏)派使者给玄宗献宝,装宝物的盒子封得严严的。使者说:“盒子里装有机密,请皇上自己打开,不要让别人知道了。”

朝廷的文武大臣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面面相觑,不敢开口。

法善悄悄对玄宗说:“盒子内暗藏杀机,应该让使者自己打开!”

玄宗便照法善所说,让吐番使者自己打开盒子。使者也不知里面究竞装着什么,便揭开盒盖。只见盒中射出几枝短箭,当场就射死了使者。原来,吐番首领想谋杀中华天子,设下暗道机关,连番使也不知道。没想到被叶法善识破了,反而让番使送了命。

开元初年,正月元宵之夜,玄宗在京城观灯会。灯会是由朝廷能工巧匠精心设计的。一共有彩楼三十多间,每座楼高一百五十尺,上面镶满了各种金珠翠玉。从楼下向上望去,满楼都是龙凤鸟兽。彩灯亮时,那些龙凤鸟兽盘旋飞舞,上下跳窜,就像活的一样。玄宗看了,非常高兴,派人去请叶法善来一同观灯。

法善来后,玄宗不停地向他夸赞:“好灯!好灯!真是巧夺天工。”

法善说:“确实是好灯。不过,在臣看来,那西凉府(今甘肃武威)今夜的灯也有这个样子。”

玄宗问:“先生怎么知道?”

法善回答说:“我刚才正在那儿观灯,因为陛下召我,所以才赶了过来。”

玄宗听他说得奇怪,便故意说:“我现在也想去那儿观灯,可以吗?”

法善说:“这没什么难处。不过陛下要紧闭双眼,千万不能睁开,否则就有危险。”

玄宗答应了,便闭上了双眼。只听法善喝了一声:“疾!”玄宗就感到自己冉冉升了起来,已和法善一同飘在了空中。过了不久,玄宗感到又到了地上。

法善说:“现在可以睁开眼看了。”

玄宗睁开双眼,只见灯火连绵数十里,车水马龙,人群拥动,果然不亚于京城的灯会。

玄宗不停地赞叹着,一边又说道:“这样美妙的夜晚,可惜没有酒喝!”

法善问道:“陛下随身带着什么东西?”

玄宗说:“只有一个铁如意。”

法善便拿了铁如意,到酒店去当了一壶酒和几碟小菜,与玄宗一块儿吃喝了。

过了一会儿,玄宗说:“我们回去吧,否则宫中的人要着急了。”

法善让玄宗再次闭上眼睛,不一会儿,又回到了京城的灯会前,灯会演奏的歌曲都还没有完。

玄宗疑心法善用道家的障眼幻术迷惑了自己,实际上不一定真的到过西凉府。不过,他又想起,自己的铁如意当酒喝了,这可是事实。于是,他派人专门到西凉府去一趟,悄悄到那酒店中去,看那个铁如意是不是在酒店。去的人到了西凉府,果然在酒店中找到了那个铁如意。酒店的主人说,是正月十五的晚上,一个道人拿来当酒喝的。去的人回来向玄宗禀报后,玄宗才相信,自己真的去了一趟西凉府。

这年八月十五中秋之夜,月色如银,碧空万里。玄宗在宫中赏月,遥望星空,一时间感到胸襟旷荡,不禁想道:“月亮普照大地,光华无限,月宫一定是非常美妙的地方。听说嫦娥偷药后奔到了月宫。既有月宫,一定可以游玩。遗憾的是,不知怎样才能上去?”想到这里,他又想起了叶法善,连忙派人去请他到宫中来。

法善来后,玄宗对他说:“你能够施展道术,让我到月宫去游一趟吗?”

法善说:“这有什么困难?请御驾启程罢!”说着,他把手往空中一指,便出现了一条雪链似的银桥,桥的一头直接月宫。

法善扶着玄宗走上桥去,非常平稳好走。人走过的地方,桥便没有了。走了没有多久,就感到露下沾衣,寒气袭人。不一会儿,来到一座精巧玲珑的四柱牌楼下。玄宗抬头一看,牌楼上挂着一个匾额,上面写着“广寒清虚之府”六个金光闪闪的大字。玄宗知道,这便是人们常说的广寒宫了。

玄宗与法善进入广寒宫,看到一棵非常大的桂树,树下有许多白衣仙女,乘着白鸾,在那里翩翩起舞。另外有些仙女,则在宫殿的台阶上,拿着各种乐器演奏,与舞蹈的仙女合拍。她们看见玄宗和法善进去,既不感到惊异,也不招呼他们,只管跳的跳,奏的奏。

玄宗站在那儿呆呆地看着。法善指着仙女们说:“这些仙女,名叫素娥。身上穿的白衣,叫作霓裳羽衣;所奏的乐曲,叫作《紫云曲》。”

玄宗通晓音律,便默默地把她们奏的曲子记了下来。后来,他回到宫中时,把这乐曲传给了杨贵妃,叫做《霓裳羽衣曲》。《霓裳羽衣曲》广泛流传,成为唐代经久不衰的名曲。

当即,玄宗听完乐曲,感到寒冷,便叫法善赶快回去。法善驾起两片彩云,稳如平地,不一会儿就回到人间。路过潞州城(今山西长治)上空时,听到鼓声刚报三更。月色明朗如昼,潞州城里的一切都看得清清楚楚。这时已是夜深人静,人们都已人睡,四下里一片静悄悄的。

法善说:“皇上深夜降临,这里的人根本就不知道。刚才陛下听了仙乐,何不就在这里演奏一曲呢?”

玄宗说:“这倒是个好主意,只可惜我没带上玉笛。”

法善说:“玉笛在哪儿?”

玄宗说:“在皇宫卧室里。”

法善说:“我替陛下取来就是。”说着,用手指了一下,那玉笛就从空中飞来。

玄宗高兴极了,接过笛子,把自己在月宫所记的乐曲吹奏了一遍。又从袖中摸出几个金钱来,洒在潞州城中。然后与叶法善回京城皇宫去了。

那天晚上,潞州城中有些没有睡着的人,半夜听到笛声,觉得非同寻常。爬起来仔细听,发现笛声来自空中,便又回去睡了。

第二天早上,有人在街上捡到金钱,便报告了官府。府中官员认为这是非常吉祥的兆头,便上奏朝廷。

奏章写道:“八月十五日夜,有仙乐在潞州城上空响起,第二天,又有人在街上捡到金钱。这是国家吉祥的兆头,特此上奏!”

玄宗看了,心下明白,不觉大笑起来。从此敬重法善,就像敬重张果老一样。时常把他们两人留在宫中,或下棋,或斗小法,*胜负为游戏。

有一天,张果老与叶法善正在宫中下棋。玄宗接到鄂州(今湖北武昌)刺史的上奏,称鄂州发现一个仙童,名叫罗公远,擅长道术。

据称,在鄂州刺史立春前一天举行迎春典礼时,有个白衣人,身长丈余,相貌古怪,杂在人群中观看。许多人看见他那古怪的样子,都吓走了。这时,有一个小童向他喝道:“孽畜,你怎么敢擅自离开自己的地方,跑到这里来惊动官府?还不赶快回去!”

白衣人听见小童的喝斥,不敢作声,飞也似的走了。

在场的府吏觉得那小童非同寻常,就把他抓住,带到刺史面前。

刺史问他姓名,小童回答说:“姓罗,名公远。”

又问他为什么能喝退那白衣人。小童回答说:“它是条守江龙,居然上岸来到人群中,所以我喝斥它回去。”

刺史不信他的话,又问道:“你怎么知道那白衣人是龙呢?除非让我亲眼见见真形,我才会相信。”

小童说:“请等到后天,就可以让大人见到。”

到了那一天,小童在离江岸大约一丈远的地方挖了个一尺来深的小坑,把江水引人坑中。刺史与众人都围在那里观看。只见一条白鱼,长约五六寸,顺水流入坑中。那鱼在坑中跳了几下就长大了。接着,有一道青烟从坑中冒了起来。一瞬间,黑云布满天空,天色昏暗。

小童说:“请大家都到江边亭子里去。”

大家刚跑向亭子,天空就电光闪闪,下起瓢泼大雨来。过了一会儿,雨停了下来。只见一条大白龙从江中腾跃而起,头一直伸到了云中。过了好一会儿,大白龙才慢慢消失。刺史和所有在场的人都看得清清楚楚,于是相信那小童罗公远的话。特此上奏朝廷,并请罗公远随送奏书的人一同来见皇帝。

玄宗把这事给张果老和叶法善二人说了,并让罗公远来见二人。二人见了公远,大笑说:“一个小小的村童,知道些什么?”

两人顺手捏了一把棋子,攥着拳头问道:“我们手中拿着什么东西?”

公远笑着说:“什么东西也没有。”两人松开手一看,果然什么也没有了,棋子都到公远的手中去了。两人这才知道,这小童真有些不简单。

玄宗于是把罗公远也留下来,让他位列叶法善之下。那时,天气寒冷,大家围炉而坐。当时,剑南(今川西)出产一种果子,名叫日熟子,味道鲜美。但因为那果子一日一熟,运到京城时,早已不新鲜了。平时,张果老、叶法善二人每天用道术去取,一般到了中午时分,就能够取来。所以,玄宗仍然可以尝到新鲜的果子。

奇怪的是,这天一直到了晚上,那果子还没有取来。张果老与叶法善心中疑惑,私下嘀咕:“莫非公远使了什么法术?”于是,两人都注视着罗公远的举动。原来,罗公远刚坐下来时,就把一根铁火箸插在了灰中。这时,他见张果老和叶法善二人起了疑心,便笑嘻嘻地把火箸提了出来。不一会儿,前去取果子的使者就到了。

法善问他:“今天为什么来迟了?”

使者回答说:“快到京城时,火焰连天,没有路可过来。刚才火熄灭后,才赶了过来。”众人无不惊叹罗公远的法术。

那时,杨贵妃还没有人宫,玄宗宠爱的是武惠妃。虽然玄宗崇尚道家,喜欢道术,但武惠妃却笃信佛教。惠妃特别信任一个和尚,叫做金刚三藏。金刚三藏也是个奇人,法术可与叶法善、罗公远等人相敌。

有一次,玄宗到功德院去,忽然背上痒了起来。罗公远折取了一根竹枝,化作一个七宝如意,为玄宗挠痒。玄宗非常高兴,转身对三藏说:“法师也能这样吗?”

三藏说:“公远用的是幻化之术,贫僧给陛下一个真的吧!”说着,他从袖子里一摸,便摸出一个七宝如意来,献给玄宗。

玄宗刚接过去,罗公远给他的如意就化作了竹枝。玄宗回宫后,把这事告诉惠妃,惠妃见三藏赢了罗公远,心里非常高兴。

又有一次,玄宗要到东都洛阳去。他对惠妃说:“我和你一块儿去洛阳,叫叶法善、罗公远和金刚三藏也一块儿去。然后让他们斗法,我们来看看佛道两家的胜负,你觉得怎么样?”

惠妃非常高兴,说道:“好主意!臣妾非常愿意。”

一行人到了洛阳,正遇见修麟趾殿,地上放着一根长约四五丈、径头约六七尺的大梁。

玄宗对叶法善说:“先生能举起这根大梁吗?”

法善听后,作起法来,那木头的一头渐渐离地数尺,另一头却始终在地上。

玄宗问:“为什么只举起一头呢?”

法善说道:“三藏让众多的金刚神压住了另一头,所以举不起来。”

其实,法善是故意这样说的,好让武惠妃有些面子。同时,也想让三藏先自逞其能,然后自己再赢他。

果然,惠妃高兴地说:“还是佛法广大!”三藏心头也十分快活,只有罗公远低着头暗暗发笑。

玄宗却有些不服气。他对三藏说:“看来法师很有神力,连叶尊师也比不上。不过,我这里有个瓶子,你能够用咒语使叶尊师进去吗?”

三藏领旨,把瓶子放在地上,叫叶法善坐在瓶前,便开始念起咒语来。他的咒语还没念完一遍,法善的身体就到了瓶口。念完两遍,法善就完全进入瓶中了。

玄宗见了,心中不大高兴。过了一会儿,不见法善出来,玄宗又对三藏说:“法师能让他进入瓶中,也能让他出来吗?”

三藏回答说:“要他进去还有点难,要他出来却很容易了。于是又念起咒语来。念完一遍,不见法善出来。三藏急了,又连续念了几遍,但瓶中仍然没有动静。

玄宗吃惊地问:“莫非叶尊师没有了?”

一边问,一边就变了脸色。武惠妃见状,也大惊失色。三藏更是慌了。

只有罗公远站在一旁笑。玄宗便问他:“现在怎么办呢?”

公远笑着说:“陛下不必担心,法善没有走远。”

三藏又念了一阵咒语,还是不见法善出来。正在束手无策的时候,便听见高力士在外面通报:“叶尊师到!”

玄宗大吃一惊,问道:“瓶子还在这儿,他从哪里来呢?”急忙把法善叫进来询问。

法善说:“宁王请我吃饭,我怕正在作法的时候,皇上不让我去。便借入瓶的机会,到宁王家去吃了一顿饭。如果不是三藏法师的咒语,我还去不了哩。”

玄宗听后大笑。武惠妃和三藏也才放下心来。

法善说:“三藏法师已作过法,现在该贫道还礼了。”于是,他取过三藏的紫铜钵孟,放在围炉中烧得里外通红,然后捏在手中玩来玩去,根本不觉得烫手。

突然,他用双手捧起钵孟,向三藏的光头盖去,吓得三藏失声走开。玄宗乐得大笑起来。

公远说:“陛下感到快乐。其实,这不过是道家的末技罢了,叶尊师何必以此来逞能呢?”

玄宗说:“先生何不也作一作法,让我高兴一下呢?”

公远便说:“请问三藏法师,要怎么样作法呢?”

三藏想了想,说道:“贫僧把袈装收起来,你想办法取走。如果没有取走,就算你输;如果取走了,就算我输。”玄宗听后非常高兴,和大家一起看二人斗法。

三藏到院中立起一座法坛,点上了香,把袈装藏在一个银盒内。银盒外面套了几重木匣,并在每层都上了锁,才把它放在法坛上。然后,三藏在法坛上打坐。玄宗、武惠妃叶法善等人看见法坛内有著萨守候,中间是金甲神人,最外面又是几个金刚,他们把法坛守得固若金汤。何况,三藏又亲自在那儿守着。给人的感觉,公远要取袈装,真是一点机会也没有。

这时,公远远远地坐在一边,谈笑自如,没有任何举动。大家都看着他,他却好像已忘记了这事,一点儿也没放在心上。过了好一会儿,玄宗忍不住了,问他:“先生这么长时间都还不去取,莫非取不到吗?”

公远回答说:“我不敢自夸其能,也不知能不能取出来,只叫三藏打开看看就知道了。”

玄宗听了,便叫三藏打开盒子看看。三藏遵命,逐层打开盒子,只见重重封锁,一点儿也没动,心中暗暗高兴。但是,等他打开最后一层时,却忍不住叫了声:“苦!”

原来,那袈裟竟不翼而飞,不知去向了,银盒中一无所有。三藏惊得面如土色,半天说不出话来。玄宗却高兴得拍手大笑起来。

公远说:“请陛下派人到我住的房间去,在柜子里把袈装取来。”

玄宗派了一个人去取,不一会儿,便取了回来。

玄宗看后,问公远说:“刚才我看见菩萨和金刚神层层守护,先生怎么取出来的呢?”

公远回答说:“菩萨和金刚虽然也有神通,但其法力,不过是中等罢了,不能与太上老君的至真妙法相比。刚才我请玉清神女去取袈装,菩萨和金刚连她的影子也没看到,所以不费吹灰之力就取了出来。”

玄宗越听越高兴,重赏了罗公远。叶法善和三藏也都很服气。玄宗想跟罗公远学隐形之术,公远不答应他,对他说:“皇上是真人转世,以保国安民为己任,学这些小术有什么用呢?”

玄宗不高兴地骂他,公远就走进宫殿的柱子中去,历数玄宗的过失。玄宗更加生气,叫人砸破柱子,取他出来。但柱子破后,他又走入了一件玉器之中。玄宗叫人打碎玉器,但在每片碎玉中都有公远,不知道哪个是真,哪个是假。玄宗担心公远用法术来对付自己,连忙道歉。他一道款,罗公远立即就站在了他的面前。

玄宗又多次恳求,公远才答应了。但他并没有完全传授给玄宗。如果玄宗和他一块儿作隐形法,别人就发现不了。但是,如果公远不在,玄宗一个人试着做时,就总要露出点形迹来,要么是衣带,要么是袖子,别人总会找到他。玄宗也知道公远没有完全传授给他,便多次赏给他金银,希望赢得他高兴。但公远还是不给他完全传授。

玄宗恐吓他说:“如果不完全传授给我的话,就立即处死你!”公远还是不答应。玄宗气极了,下令推出去斩首。刀斧手领旨,真的把他推到刑场去斩首处死了。

过了十多天,有个名叫辅仙玉的官员,因公事从蜀地(今四川)回京城。他在半路上碰到了罗公远。

公远笑着对他说:“皇上作游戏,居然要真的杀头,好没道理!”说罢,他从袖子里拿出一封信来,递给辅仙玉,并对他说:“请把这个交给皇上。”又拿出一包药来,也请辅仙玉转交给皇上,又说:“如果皇上问这是什么药,你就告诉他,是‘蜀当归。”说罢,他就突然不见了。

仙玉回到京城,向玄宗禀报了他见到罗公远的事,并把信和药都交给了玄宗。玄宗听说后,感到非常吃惊,连忙打开信看,见上面只写着几个半截字。仔细一看,原来是“罗公远”三字的下半截。

玄宗正在吃惊,却见罗公远又到了面前。玄宗不禁问道:“先生为何写半截字呢?”公远回答说:“陛下已去了我的头,所以没有头了啊!”玄宗连忙谢罪,公远说:“既是游戏,也没什么。”说罢,便走出皇宫,从此不知去向。

直到天宝末年,安禄山作乱,玄宗逃难到蜀地。公远又出现在剑门(今四川剑阁),护送玄宗到成都,然后拂衣而去。后来肃宗继位,玄宗做太上皇,肃宗迎接他从蜀地归京城长安。玄宗这才明白,当年罗公远托辅仙玉送“蜀当归”给他的意思。“蜀当归”与李遐周那首诗一样,都体现出道家预测未来的奇妙之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