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阳县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松阳有个全省最大茶树基因库西部文明 [复制链接]

1#

来源:丽水日报报业传媒集团

松古平原,茶树飘香。

端午假期,来到距离松阳县城30公里的赤寿乡楼塘村,探访深藏于群山绿水间的浙江省茶树种质资源圃。

年6月,我省首个大型茶树种质资源圃在松阳县建成并通过项目验收。该茶树种质资源圃由丽水市人民*府和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共建,丽水市农林科学研究院承建。这里种植收集、保存了各类茶树种质资源余份,是浙江省最大的作物种质资源圃,国内最大的省级茶树种质资源圃,印度、斯里兰卡、肯尼亚、日本,以及国内18个产茶省中16个省的茶树种质资源均涵盖在内。不少人称之为“茶树博物馆”、“茶树基因库”。

翻山越岭

只为留存更多茶树基因

雨后茶园,满眼清新绿。举目四望,一畦畦茶树在起伏的丘陵上错落有致地铺展开来。

顺着观赏游步道,走访了资源圃的茶树种质资源核心区、七彩茶树观赏区、茶树品种鉴定区、种苗繁育区,每个功能区各自承担着不同的任务。

在种苗繁育区大棚里,丽水市农林科学研究院茶叶研究所所长何卫中正在扦插茶树枝条。“这棵茶树并非普通的茶树。”何卫中说,刚刚过去的一周,他参加单位的疗养及*史学习教育,在福建龙岩上杭县古田镇湖坑村发现了一棵老茶树。这棵茶树近两米高,叶片特别厚且光亮,有一股强大的生长劲,树龄长达近百年。何卫中觉得这是稀有物种,值得好好研究。出于一种职业习惯,他剪了十多根枝条,用湿毛巾包好,“因为路途遥远,需要保持水分,才能保证存活。”动车,汽车,辗转经由宁德等地,跨越三百多公里,何卫中终于将它带回松阳。回来第二天,即使是端午假期,他也放弃了休假,迫不及待地将这一树种分剪后扦插出40余株,待培育后进行种植。何卫中给它们取了个特殊的名字“古田一号”。

何卫中告诉,这里有专业的育苗大棚和鉴定大棚。他们会针对搜集来的茶树资源进行性状调查,用当地已经成熟的茶树品种与新的茶树资源进行对比鉴定,再观察新资源产量、抗虫性、抗寒性如何。如果把茶树种质资源圃比喻成为茶树“词典”,调查、鉴定等将为这些词条作“名词解释”。

在这里,我们可以领略到现代农业的智能化。“这是一个智能培育大棚,温度会随着外界温度变化自动调节,保持培育茶苗所需的温度。”何卫中说,借助数字化物联网平台,他们可以在手机上远程实时追踪这里的温度、湿度、酸碱度,智能控制大棚顶部通风口、遮阳板、水肥浇灌等系统,使所有参数都保持在最适值。

丽水茶树种质资源丰富,地方品种、农家品种多,但是随着良种引进及杂交品种的广泛使用,一些传统老品种面临消失。抢救性保护、集中保存等工作亟待加强。

为此,茶树博物馆还对一些山区下山移民和品种替换造成的濒危老茶树资源进行抢救性收集,如龙泉岩樟山茶、松阳横溪大茶树、景宁东坑大茶树等12份老茶资源都种植在内。

“以种质保存和开发利用为目的,集中收集保存茶树种质资源,抢救濒危、稀有的茶树资源,是我们主要目的之一。”何卫中说。

松阳横溪村有一株树径达10余厘米的稀有大茶树,科研人员已采集其部分枝条,将之繁育在资源圃中。在保护稀有大茶树的同时,科研人员也将对它的性状、长势和抗病性等生长优势进行研究,以求繁育出新的品种。

对于新品种,何卫中和他的团队会进行试验鉴定。他们甚至还把一些虫子也养在大棚里进行抗虫性试验。有了这个智能大棚,新茶树资源研究数据变得更精准,更有参考性。“有些适合在高山地区生长,有些则适合在平原地区,海拔不同、纬度不同,茶树的生长习性就不同。我们会做一些适应性训练,看相同条件下,哪种会更适宜这个环境,长得更好。”何卫中说,他能深刻领会“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的道理。茶树在我国南北方生长就完全不一样,同样的品种在北方产量也许只有10公斤,而在南方则可以达到50公斤,制成的茶浓淡也相去甚远,采摘的时间也有显著差异。南方采摘得早,而北方则需要“五一”过后才刚开始采摘。他们在不断的探索中了解不同的茶树习性,他们也将茶树种资资源鉴定、培育后在全国各地陆续推广。

如今,他们已经通过实验研究创制了新茶树种质30余份,其中16个叶色紫化、白化、*化新品系及早生、高产优质新品系已申请了植物新品种权保护。

优中选优

来自天南地北的茶树在这里“安家”

到各地收集茶树种资资源是何卫中的一大工作。保护茶树的多样性,是他长期以来坚持不懈的事情。过去一两年,何卫中在全国奔波,深入云南、广西、山东等乡村田野,到全国各地以及国外开展茶树种质资源调查,了解茶树种质资源分布、数量与品种特性,为茶树种质资源收集奠定基础。他经常找到未被命名、遗落在山间的茶树种,如今已经变成了茶树博物馆里茶树“词典”一个个有名字的“词条”。这些资源主要来自日本、印度、斯里兰卡、肯尼亚、老挝、越南等国家,以及国内江北茶区、江南茶区、西南茶区、华南茶区等地。博物馆“家族”不断壮大。

茶树从云贵高原的乔木到华南地区的小乔木,到我们江浙一带的灌木,叶片有巴掌大的也有指甲盖大小的,叶色包含了绿色、*色、白色、紫色、粉红色……不同颜色的茶树在七彩茶树观赏区里构成了一道独特的靓丽风景。

资源圃如今已占地亩,但每种茶树资源有个特点,都只种植0.01亩。何卫中说这样既不占用太大空间,又保证为每种茶树资源留下了足够多的“根”。为防止物种杂交,这些茶种都采用无性繁殖方式种植,同时也保证了茶叶芽的足够营养。

站在茶园最高处,俯瞰整个茶园,错落有致。核心区有近亩,很多茶树上都挂着一张卡片,上面写着“HM3、YX2、1-9-9”等由数字、符号和字母组成的代号。“这是富有神秘意义的树种‘密码’!”何卫中说,这些代号是根据每棵茶树的不同特征而定,只有资源圃的研究员们知道,也是为了科研的保密性。“你别看这里绿油油一大片,分不出来什么,其实暗藏乾坤,很多在其他地方见不到的茶树种,这里都能找到。”何卫中说。从年至今,资源圃共收集国内外茶树种质资源余份,并进行了集中种植保存。包括山茶科山茶属茶组的茶、阿萨姆茶、白毛茶三个种。其中本省资源份,包括龙井43、白叶1号、嘉茗1号、*金芽、迎霜、中*1号、中*2号、中茶、龙井长叶等知名品种和近几年有较好发展潜力的龙井*、早白、丽早香等新品系;铁观音、大红袍、蒙顶山茶、*金茶等省外资源份;薮北、奥绿、阿萨姆茶等国外资源份。

何卫中像疼爱自己的孩子般照料这些茶树。“有近0个茶树种资源,是我从各地寻找到的‘野孩子’”他打趣道,“还有自己培育的‘亲生的孩子’,以及与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和浙江大学等单位合作开展研究的优异种质资源是‘领养的孩子’”。多年来,他带领他的团队广泛收集保存国内外茶树种质资源,创制选育适应机采、高香优质茶树新品种,为丽水香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品种保障。据了解,基地资源收集保存水平已经达到国内一流。

与时俱进

“茶树超市”里茶文化源远流长

在茶树博物馆的工作室里,“茶树种质资源数据中心”引起了的注意。何卫中介绍,这是给茶树种质资源进行存档,包括纸质版的和电脑数据版。众多的茶树资源犹如“茶树超市”般供人们自助挑选。

在工作人员的指点下,只要点开相关链接,就能在“浙江省茶树种质资源查询平台”查到品种的名称,原产地,科名,树型,芽叶,叶尺密度、花期、果实、抗病性、抗虫性、抗旱性及品质和产量等。工作人员还拍摄了相关的叶子、花等图片上传,对栽培的要点进行备注。如是否以浅沟栽植为好,是否适合江南茶区等。记录得非常详细。

何卫中介绍,随着大数据、5G技术的普及,智能农业技术得到应用,新农民群体开始产生,需要传统的农业生产技术结合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输出。为此,通过对资源圃内的大量茶树进行研究,科研人员将积累的各种数据,建立成浙江省茶树种质资源数据库。现已完成多份资源的芽叶、花、叶片等数据采集和数据库的建设。将各个茶树种质的试验特性从后台详细记录在内,呈现给外界的是一个查询界面。该界面分筛选条件设置和数据显示窗口两部分。筛选界面可以选择原产国、原产省、芽、叶、种子、抗寒性等近百个条件。

“你筛选的条件越多,得出的品种范围就越少,精准度也越高。”何卫中介绍,今后谁需要哪些茶树种,可直接在该系统里寻找,资源圃的工作人员可以从来访者选中的茶树资源上取下一些枝条培育成茶苗,再送给他们,这也是建立茶树种质资源圃的主要目的。如今已有山东日照、江苏无锡等地的企业和机构通过该系统向资源圃寻求所需的茶树种。

“通过大数据监测,我们可以清晰看出,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人们对茶文化的理解和要求,也在不断变化。”何卫中说,茶为国饮,传统意义上,人对饮茶的需求是解渴、养生,在老百姓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人们赋予了饮茶更多的健康、养生要求,从传统的绿茶,到白茶、*茶声名鹊起,“我们现在在研究一款紫色茶,富含花青素,口感可能没有那么好,但是营养保健价值非常高,市场前景看好。”

何卫中说,将来,这里还将继续优化,打造成集种质资源保护繁育、科普培训及休闲观光于一体的综合性种质资源圃,成为全省茶叶农教旅一体化基地。来源:丽水日报兰伟香孙丽雅

本文来自丽水日报报业传媒集团,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作者/来源:全国*媒信息公共平台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