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阳县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一位神人,把武穴转了个遍,写下这篇文章 [复制链接]

1#

《山河风貌秀广济》

作者朱泽民

广济地形大致为半丘陵、半平原。地势北高南低,由西北向东南倾斜。西北部地区,山峦起伏,系大别山余脉的低山区。中西部地区,丘陵广布。东南部是湖区和长江冲积形平原。

广济处在神奇的北纬30度地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受冷热空气交替影响,温暖湿润、雨量充沛,适合各种农作物和树木花草生长。昔日的广济丘陵山区,参天古木密布,遮天蔽日。竹海花藤,竟相妆点。獐麂麋鹿,林中穿行,山鸡野兔,嬉戏林间。鸟语花香,四季皆现。南部湖区浔阳沼泽、北江故道,芦苇丛中,大雁翻飞;莲藕荷塘,映日溢红。如镜湖面,渔帆点点;陆地平原,渔农炊烟。在历史演变中,广济山河旧貌不断变迁,日新月异。今笔者就自己的见闻及了解的知识,作简略介绍。

广济的山,金戈铁马禅意绵绵。县治梅川的*鹄山,又称玉枕山,*鹄仙鹤,低空盘旋。山前县衙厢房,诞生了世界级历史人物禅宗四祖司马道信,衙前井水甘甜不涸,曾浴香孩四祖,是谓“浴佛井”,至今有“天下第一佛井”美称。县北白石山,以蕴藏白石(石英石)而得名,海拔97.1米,为县治梅川北面屏嶂,是*事要地。山上白石在阳光照射下,宛如瑶台,是故为广济十景之一——白石堆瑶。昔曾有士子赋诗赞之曰:白石山头雪,横岗岭上云。嶂开知地险,水折识河分。短发风前数,狂歌醉后闻。行行天欲暮,日色已微曛。县东灵山寨,清同治年间筑山寨。古名灵山,慧日白云双峰叠起,最高点海拔.5米。旧传三十六寺庙共灵山。“灵山浮渡”,为梅川八景之一,历代名人常来此游览、赋诗、写游记予以赞美。乾隆版广济县志舒芝生《游灵山记》载;“有大石横亘其上,溪水洞其腹而出,为浮渡石;石上平衍,可以流觞者,为曝月台”。前朝硕儒金德嘉诗云:“怪石宫泉作水楹,滥泉脉脉沃泉鸣。山灵饷客惟天籁,谷口何人啸一声?”治西观山寨,因山南观音庵而得名。东西走向,主峰海拔.4米,东西2.4公里,南北1.2公里。山麓有南、北两泉,泉水经年不涸,甜润可口,蕴藏有大量的大理石,白云石。治西南雨山寨,东西长3.5公里,南北宽2公里,主峰海拔.5米。天欲雨则该山先云,故名“雨山”。清代以土筑城以石彻寨,后更名“雨山寨”。山上土城遗迹昭然,古时山上建有大王庙,今更名为时雨寺。与雨山寨西北相对的仙姑山,主峰海拔91.5米,南北走向。山上有仙姑庙,相传为圣母仙姑修行于此,故名。从仙姑山沿梅(川)马(口)公路南行20公里,有山耸然挺拔,海拔米山上有巨石直立,如门,站在山顶俯视四方,故名四望山。年,中国*队第26*(*长萧之楚)第32师(师长王修身)阻击由北向南开进的侵华日*,与日寇血战数日,牺牲将士千余人。战后,当地民众自发捐资为英勇牺牲将士立碑。

越四望山,沿梅马公路南行十余华里,来到松山口。“松”,广济方言读“崇”故今人呼“松山”为“崇山”,是为同音之故。崇山分东南和西北两个走向,面积2.5平方公里,主峰海拔米。与西北之竹影山、瓜籽山、潘家山、苏家山、东南之大面山、牛头山、陶文寨、尖山儿、鸡公山、石龙山、炭山冲、笑天螺等山组成一由北向南的天然屏嶂。崇山口,是县治梅川至田镇、富池、兴国洲的必经之“口”,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大革命时期,这里是红色革命根据地,“三十里杨门七十里冲,一百零八个山头处处有红*”,就是记载当时此地的革命形势。

年抗日战争中,中国*队第二*第9师(师长郑作民)、第86*(*长何知重)第师(师长何绍周)在此布置重兵,抵御阻击陆路由此向南推进和水路由东向西推进的侵华日*,誓死保卫田家镇要塞。双方*队在这一带山区拉锯战半月之久,遗尸数千具,白骨累累,当地民众先后在竹影山、崇山口、双泉寺建白骨塔数座,以纪念为捍卫民族尊严而牺牲的英雄将士。之后,这里是蕲广边县抗日民主*府的根据地,李先念、张体学、刘西尧、赵辛初、陈少敏等老一辈*和国家领导人都曾在这个地区战斗过。崇山以东有避难冲,相传东汉光武帝刘秀曾避难于此。冲里建有刘秀庙,至今烟火不断。

穿过崇山口继续南行,越过走马墩,铁炉山,石滚岭、北山、和尚山、大公山、骆驼山、石榴花山、仰天窝山脉,牛角寨、象山、湖沿山、鸭掌山,刘主山横亘于眼前。刘主山,亦名刘秀峰,相传刘邦征英布兵败中流矢负伤避难于此,后得土人相助,得胜还朝,故此山名为刘主山(另有一说为东汉主刘秀曾于此山避难故名)。

自刘主山穿过湖桥大峰尖,越过马口湖汊,便来到了*家山。沿江东下并矗立于长江北岸的有仰天窝、雷打石、牛头山、马鞍山、公狮子山、母狮子山、水牛背、八峰山、凤凰山。凤凰山西坡有灵泉洞。

据弘治《*州府志》记载:“石洞灵泉,在广济县西南六十里,岩有穴,高广三丈余,中有洞,深二十里。内有石床、石枕、皆仙迹,有灵泉龙祠。”清人有诗赞曰:“林外仙源何处寻,白云长锁洞门深。石床湿润忘寒暑,地脉流通自古今。一曲宫商天籁响,五更风雨石龙吟。弃闲记得来游日,笑涤烦嚣一解襟。”笔者数次进洞探访,洞内确有小溪长流,无法究其源。

凤凰山南有义台山,大德禅师詹祖曾在此建道场,宣扬佛法,圆寂于此,乡人以香泥涂塑其身,建寺祀焉。逝时遗诗一首:“飞锡江边六六春,修行辨道任天真。尘缘了却更何事,万里乾坤自在身。”詹祖曾先后在马口湖滨盐井寺(亦名盐禅寺),四望刘寿村的双泉寺修静,并在双泉寺留下了一袈裟盖十石零八斗,建寺四十八间的美妙传说。

自马口湖往东,径牛肝矶、八哥头、和尚垴、烈马山、磨盘山、老鼠山、圆椅山、冯家山、象山、后背山等山矗立于江边,尤其是冯家山、象山与南岸的半壁山紧扼长江,枯水季节距江南一箭之遥。曾有人以小木船划“十八桨”过河,可见江面之窄。稍北,阳城山脉玉屏山、十八叠、狐狸坡、大塘坳、东瓜崖、北台山、腊烛垴、鸡屎尖、笠儿垴、*牯垴、凤尔山、大垴等山与江南半壁山一起,构成了天然要塞,紧扼此“喉”,上可阻川汉*东下,下可拦吴越*北上。历史在此上演过吴楚争雄、楚汉定鼎、联吴破曹、太平*铁锁横江阻击湘勇卫天京;蒋介石布重兵抗击日寇、死守要塞,保卫大武汉;解放*在此横渡长江解放全中国等多部战争题材片。

这带山溶洞颇多。其中比较有名一点的有双善洞、灵仙洞、祖师洞、龚隆洞、仙人洞等,洞内钟乳石各具形态,美不胜收。

再往东,猪头壳、马鞍山、仙姑山、蛤蟆山、细石磊、狮子山、戚家山、崔家山、朱家山、陈高山诸峰与对江的将*山、苗母山构成了武穴要塞。其中仙姑山,相传何、陈、许三女子于此修炼,得道成仙升天。如今的仙姑山是4A旅游风景区。崔家山,原名栖霞山。因崔姓祖先墓葬如此,故而今人称之为崔家山。“栖霞落日”为民国中期的刊江八景之一,时人赋诗曰:“挂玉湖边野草花,栖霞山上夕阳斜。白云红树同相映,一曲长塘浸晚霞”。现该山上建有武穴市烈士陵园、武穴市革命历史纪念馆。革命烈士纪念碑矗立于山顶之上,供人们朝夕凭悼先烈!

出梅川南行有九龙城、猪头壳、尖山、乌龟壳、大金垴、骆山垴、牛头山、横山垱诸峰,水汇大金水库,构成了美丽的山水图画。白茅冲里,唐时建有幽居寺,相传系五祖大满禅师为四祖道信卓锡所建,山顶有“湖”曰“天津湖”。后“幽居寺”更名为“樱珠寺”,樱珠寺改建为小学,小学撤迁,了无空空。

出梅川往东,石门山、财山垴、毛栗尖、王家寨、老鹰岩、田家寨、狮子山、大佛寨、龙神寨、磨儿寨诸山围成一盆地,干仕、王宪诸村处在盆地之中,诸水汇入仙人坝水库。观音寨,座落在仙人坝水库南部边缘,山形似莲花,山凹原有一庙,犹如观音坐莲,山顶筑有城墙,建有石寨,故名观音寨。年,中共广济县第一支革命武装观音寨游击队,便是诞生于此。出干仕龟山,沿梅(川)*(梅)线东行,右有凤凰寨,左有龙头寨。龙头寨,山形象龙,其主峰如龙首昂起,而两石兀立如角,石下有泉,俗呼龙眼,山顶有寨,故名龙头寨。年农历七月初七日上午九时,广济*民抗击日寇的第一枪在龙头寨打响。驻守在龙头寨上国民*府第84*师一个连的守*与侵华日*清水联队激战,全连将士无一生还。后双方在此地仗越打越大,中日*队双方伤亡惨重,有效地迟滞了侵华日*的进攻时间。

从梅川西行有兔儿山、大林山、铜鼓寨、马鞍山、伍大垴、老鹰垴、四顾坪、龙顶寨、洪武垴诸山,这些山构成了生产力低下时代皖北至武汉的唯一陆路通道,形成了兵家必争之地。相传朱元璋与陈友谅争霸天下,朱元璋亲自立于主峰督战,后人称呼此山为洪武垴。四顾坪,因山挺然独立,山顶平坦,可以环顾四周而名之。顾与股音近,所以又称四股坪。龙顶寨,高于周围群山,故称龙顶,又因清代以石砌寨得名,石城遗址尚存。龙顶寨北与挂膀山相连,为广济、蕲春两县界山,自古就有“一山挂蕲广”之说。

太平山,县东南60里左右(现兰杰垸附近)有山叫太平山,傍有炼丹丘,相传晋代雁门慧远大师曾卓锡于此,后入庐山,去时笑露*牙,因名该寺为*牙寺,系广济县有文字记载的最早寺庙。时过境迁,此处太平山不复名矣。今之太平山,位于广济东偏北20多公里的向宕村,为蕲(春)*(梅)广(济)三县界山,立有界碑,古名东冲山。清末民初,战祸连连,周围民众来此避难,太平无事,故又称太平山(包含南山寨、五峰山、游鸿山、明水山、卓木山等众山峰)。民国时期,这里被划属为太平乡十八保,故很多中共*史书籍资料上称此地为太平十八保。乾隆辛未版《广济县志》载“东冲山、县东三十里,重峦叠翠,冬春积雪不消。”故东冲积雪被称为广济十景之一。昔刘养微诗赞“东冲积雪”曰:“问汛东樵子,经过门限山。暖烟茅屋里,风雪竹林湾。水碓舂粳稻,溪鱼煮石斑。邻翁颇相识,鸡黍数追攀。”而明代泰和人罗绚则赞梅川八景之一的“东冲晴岚”云:翘首东冲曙色凝,浮岚万丈接表冥。层层苍翠依辰域,煜煜光华映县庭。久烂深岩樵子斧,尚残空洞道人经。何时得遂登临兴,直上高巅手摘星。该山东西走向,东西长5公里,南北宽2公里,竹树林海,风景幽美。有云瀑奇观、一尖茶场和鲍照读书台。主峰一尖米,为全县最高点。五峰山有梵光石,如水晶色,峰峦秀绝。卓木山,山顶似尖刀,相传清代山上庙宇有一方丈名卓木,号称卓木寨王。游鸿垴上清代所建石寨门墙保存完好,皑皑瑞雪时,清吉寺旁数百年的古梅盛放,傲视群峰。

横岗山是县境北部沿界线。东连一尖,西连层峰山、展旗寨、茨寨诸峰。东西走向,南北长7公里,东西宽6公里,面积约42平方公里,海拔米。山上有林隐寺、云盖寺(蕲春)、真武殿、圣母殿、准提殿、地藏殿、玉皇殿、财神殿、大雄宝殿等大小殿24个,“横岗耸翠”为广济十景之一。胡醇赋《横岗耸翠》诗曰:“拔地起芙蓉,乾坤间气钟。鲸声生绝壑,鸟道入寒松。飞瀑悬千仞,浮云渺万重。始知荆楚大,不独祝融峰”。明代则将《横岗霁雪》列为梅川八景之一。有诗赞曰:“嵯峨山势插云烟,顿积琼华一色天。千仞层峦琼玉裹,半空老树烂银缠。万方总在升平日,三白先呈大有年。芹泮几人勤学子,分光夜半照残篇。”久雨初晴或暴雨突停之时,站在山巅之上,但见云卷云舒,变幻莫测,气象万千。投身其中,闭目静虑,思道问禅,飘飘然宛若天仙。

广济的水,柔肠百结,珠蚌相联。县内地表水网密布,长江自西向东流经广济西南部和南部边缘。全县流域面积主属长江下游干流区华阳河水系,源出北部低山和中部丘陵的梅川、荆竹、大金、戴文义、铁石等河注入武山湖、*泥湖、太白湖汇集东流入华阳河。其次属长江中游干流区蕲水河系。源出西北丘陵的松阳、栗木、百园等河,向西注入蕲春赤东湖。此外还有流入马口湖的水系。

广济的河,有外江内河之分。长江(广济段)由五里港入境,东南流经马口、田家镇、盘塘转正东流经武穴、龙坪、又东分两支,于徐家窑出境至*梅,整个河段北岸长47公里。盘塘以上丘陵起伏,绵亘多山,河床稳定,河道窄而深,江面宽-米之间,水深50余米,牛肝矶最深处达余米,江水流路曲折,水势奔放。盘塘以下为平川,江面较宽,至龙坪新洲上最宽处余米。从年至年长江武穴水文站资料记载,长江广济段每年高水位期是7、8月,低水位期为1、2月。历年平均水位14.14米,常年最高水位为17.46-23.14米之间,常年流经武穴的平均水量为亿立方米,含沙量为0.22-0.86kg/m。

内河,流经广济域内的河流有11条。

梅川河,纵贯县境中部,是境内第一大河。自横岗山西南发源,南流经塔水桥、乐斯桥、也字咀入武山湖,长29公里,流域面积平方公里。上游行径山地,河床宽20-30米,中游行径丘陵,河床宽40米左右,下游行径河分平原,河床宽60-米。河床大部分是沙砾,雨季一般水深为1-2米,往昔每遇山洪暴发,河堤溃决成灾,年在上游双河口处建成梅川水库,年冬至次年春进行直线改道,护坡防塌,修闸蓄水,现河床宽12-30米,深2-3米。

荆竹河,纵贯县境东部。自太平山南麓发源,南偏东流,长25公里,流域面积平方公里。建国前常随流经不同地段易名。上游流经向宕段叫向宕河,流经上汪宕段为汪宕河,流经车坊铺段为车坊河,流经荆竹铺为荆竹河。东冲诸水至明水山,悬崖飞瀑直下,入明水峡,称明水河,经王冲入荆竹河。中游流经徐家塆叫徐家河,下游为团山河,再经兰杰至刘六西入太白湖。建国后以荆竹河命名。荆竹以上,河床是岩石,以下河床是砂砾,原河床30-80米宽,雨季水深1-2米,枯季常断流。中下游河谷宽,河床浅,汛期山洪暴发,河坝常被冲毁,极易发生水灾。年冬,由人工开挖团山区新河道,经郑公塔毛家嘴入桃树湖。年又在荆竹铺下侧筑成拦水大坝,建成荆竹水库。年冬对水库以下河道进行截弯取直,现河床宽20-30米,深3米,实现洪水能泄,干旱能灌。

大金河,流贯梅川河以东地区。自栗山发源,南流经胡立、杨铺、大金铺至凤尾头入武山湖,长20公里,流域面积84平方公里。胡立以上河床是岩石,以下是砂砾,宽度40-60米,雨季水深1-2米,枯季有时断流。年在大金铺上首建成大金水库。年河道截弯取直,河床宽20-25米,实现了排灌两便。

戴文义河,流经县境东部荆竹河以西地区。自王家寨发源,流域面积62平方公里,主要包括花桥和余埙的西南部。建国前常以不同地段易名。南流经干仕段为干仕河,流经龙神寨段为骆家河,流经戴文义段为戴文义河,再流经花桥到刘家咀入赤矶湖,长15公里,建国后定名为戴文义河。河床大部分为砂砾,原宽15-20米,雨季水深1.5-2米,枯季时断流。年在戴文义上首建成仙人坝水库。冬进行直线改道,护坡防塌,修闸蓄水。现河床宽8-16米,实现了排灌两便。

松阳河,原名观山河。上流二源:北支自展旗寨发源,东支自岳山发源,在松阳汇合,西南流经观山北麓至上郝村龚家塆,樊家塆,连蕲春县境关沙河,入赤东湖,境内长12公里。

铁石河,上流二源,北支自七里冲发源,西支自潘家山发源,在铁石墩汇合,东南流至德里桥入武山湖,长14公里。

百园河,发源于峰口山。西流至铺尔咀经蕲春境入赤东湖,境内长8公里。

袁家冲河。自辛寨发源,东南流往县境与*梅交界处,至龙头寨入*梅,境内长10公里。

栗木桥河。上流二源,北支观山寨发源,南支雨山寨发源,在柯林桥汇合,西流经栗木桥至鼓山处入蕲春赤东湖,境内长8公里。

袁郁河。上流二源,东支雨山寨南麓发源,南支四望山发源,在里半五上首汇合,于田下庄处入蕲春赤东湖,境内长6公里。

蚂蚁河,自王家洼发源,东南流至王家塆处入*梅境内长6公里。

西港,系武穴刊水故道,自武穴港嘴上经月塘新桥、大桥边、朱木桥至郭任十六,通桥边湖,至石滚桥入*泥湖,明永乐二年始筑青林堤后,港道与长江隔断,光绪二十七年疏浚,可通航几十吨级帆船。年改为直入武山湖,可通50吨机帆船。

广济湖泊。广济东南部禹贡时期为北江故道,后为浔阳沼泽地。历史上曾经是湖泊星罗棋布。建国初,面积在0.1平方公里以上的大小湖泊有33个,总面积95.98平方公里。此后由于围湖造田,有30个湖泊已经消失。现今只剩下武山湖、马口湖以及与*梅共享的太白湖,面积37.25平方公里。

太白湖,位于县境东南部*广交界处,收受全县大部分湖泊及河港来水,汇入*梅龙感湖流向华阳河水系入长江。全湖原有水面69.33平方公里,常常是惊涛拍岸,大浪滔天。旧有“太白湖的浪,朱辟虞的状”之说,是县内通*梅的内湖主通道。建国后,经过围垦,现有水面42.57平方公里,湖底高程12米,正常水位水深1.2米,汛期最大水深4.5米。

武山湖(包括杨林汊),古名青林湖。因湖西青林山(今程家林处)而得名,后以湖中有午山(亦名武山)而改名武山湖。位于县境南部,收受梅川、大金、铁石等河来水及*泥湖截流港来水,经丰收大港流入太白湖。原有水面20.6平方公里,现有15.42平方公里,湖底高程13.2米,正常水位水深1.2米,汛期最大水深3.7米,四季通航,因水产丰富,有金湖之称。

马口湖,位于县境西南部与蕲春交界处。因入江口在马山西麓,故而称为马口湖。收受蕲春境朱家湖来水和湖围各港来水,由马口闸入长江,原有水面8.16平方公里,现有水面3.95平方公里,湖底高程14.2米,正常水位水深1.5米,汛期最大水深3.89米,水产丰富,以鳊鱼、螃蟹著名。

建国后已经从广济县域消失了的0.1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有32个:

1、大法寺、武穴、刊江之间的*泥湖,水面9.52平方公里;

2、石佛寺与龙坪之间的万丈湖,水面5.83平方公里;

3、石佛寺与花桥之间的城塘湖,水面5.57平方公里;

4、宋巷、官桥之间的连城湖,水面2.64平方公里;

5、鸡公岭、官桥、宋港之间的广野(又叫广佑)湖,水面2.2平方公里;

6、农场王胜祖以南的少湖,水面6平方公里;

7、王胜祖附近的余家湖,水面0.68平方公里;

8、罗城潘家塆右前首的稻场湖,水面0.14平方公里;

9、万丈湖农场的西湖,水面0.18平方公里;

10、罗城李家塆南边的东湖,水面0.1平方公里;

11、罗城黑凹塆门首的赤矶湖,水面0.97平方公里;

12、罗城潘家咀门首的小沟湖,水面0.54平方公里;

13、宋巷伊家桥西边的游家湖,水面0.12平方公里;

14、郑公塔刘柏塆上首的大茶湖,水面0.1平方公里;

15、宋巷董家山之间的伍家湖,水面0.17平方公里;

16、龙坪东北边的王陈龙湖,水面0.11平方公里;

17、陈德荣东南边的柳绿湖,水面0.17平方公里;

18、郭任十六塆西边的桥边湖,水面0.33平方公里;

19、陈高山南边的洋牌湖,水面0.1平方公里;

20、崔家山西边的挂玉湖,水面0.27平方公里;

21、盘塘周家山南边的牧马湖,水面0.32平方公里;

22、田家镇东边的洪(红)阳湖,水面0.13平方公里;

23、田家镇上郭塆西边的琵琶湖,水面0.17平方公里;

24、铸钱炉北边的陶家港湖,水面0.1平方公里;

25、田家镇六爷庙东边的五里湖,水面0.1平方公里;

26、田家镇凉篷塆门首的凉篷湖,水面0.39平方公里;

27、龙坪新洲上的王严二湖,水面0.39平方公里;

28、新洲上的姜家湖,水面0.11平方公里;

29、新洲上的*家湖,水面0.1平方公里;

30、新洲上的周家湖,水面0.1平方公里;

31、梅川马垅塆西边的马垅湖,水面0.3平方公里;

32、四望栗木花园塆西北面的栗木湖,水面0.3平方公里左右。

近些年来,加强水生态建设,部分湖泊重新蓄水焕发生机,田镇五里湖、石佛寺杨林杈湖、城区月塘湖与武山湖、马口湖、太白湖列入湖北省湖泊保护名录,予以保护,罗城黑凹塆门前的赤矶湖、陈德荣村东边的柳绿湖水面亦有较大恢复。

湖泊被围垦成粮田的同时,广济县人民*府组织广大人民群众大搞蓄水排灌工程建设,修建了库容0万至1亿立方米的中型水库4座,即梅川水库、荆竹水库、仙人坝水库、大金水库。库容为万至0万立方米的小型水库6座,即:松阳水库(三八水库)、百园水库、象山水库、张百可水库、酒坡水库、彭河水库。库容量在万立方米以下的小(一)型水库14座:田冲水库、石船水库、桐山水库、龙门冲水库、崇山水库、郭家冲水库、蔡凹水库、大垴水库、陈山水库等。库容量在万立方以下的小(二)型水库78座,其中梅川区23座,四望区17座,余埙区14座。大大提高了蓄洪抗旱能力。

广济津梁。清代民国时期,外江内湖水运是广济县内交通运输的主体,所以广济津梁发达。建国前广济县内湖航道简易泊位塘口有武穴大桥边、陆*仓头埠、梅川四望栗木桥、太白湖童司牌等11处,建国后剩下5处,外江渡口7处,内湖水库渡口31处。它们是:荆竹水库的荆竹渡,梅川水库的绿林渡,仙人坝水库的株树山渡、郭家埂渡,武山湖的程家林渡、冯秀渡,官桥大港的杨民望渡、湖南畈渡、陈家埒渡、伊家桥渡、董家桥渡、刘常渡,百园水库的百园渡,百米港的蔡西港渡、大金水库的插箕塆渡。还有伊家渡达龙坪下街,邓家渡达龙坪上街。建国初期,有六七只两、三吨位的机帆船行驶在武穴至仓头埠航线,从事客货混装营运,沿途停靠朱木桥、团山桥、朱林嘴、也子嘴、仓头埠等地。从年起,内湖航运公司以1艘26座机动船,行驶这条水运航线,专营旅客运输。年增加25座机动客船1艘,年增加两艘共80客位的钢质驳船载客,上午从仓头埠开至武穴,下午从武穴返回仓头埠,日均客运量人左右。

年10月,开辟官桥至童司牌客运航班,固定1艘有80管客位的机动客船从事客运,沿途停靠连城桥、王胜祖、城塘桥、万丈闸、童司牌等码头,每天往返一次,日平均客运量约人次。

桥梁。清代的驿道和主要行径的桥梁有30多座。梅川至双城驿道有仁寿桥、春风桥、荆竹桥、车坊桥、双城桥。双城桥为*广界桥。*梅袁某捐资修建,知县周某立碑旌表,刘若宰题辞曰:“佛国津梁”。至今,这里仍是一处靓丽的景点。梅川至菩提坝驿道有流水桥,熊家桥、周源桥、栗木桥、江(岗)家桥。梅川至高山铺驿道有沧浪桥、三里桥、松阳桥。梅川至武穴陆路有文家桥、五里桥、七里桥、女儿桥、塔水桥、乐斯桥、陶家塘桥、大金桥、官桥、凤嘴港桥、朱慕桥,其中,女儿桥又叫杨林桥,始建于“绍圣二年”,并有石镌嵌入桥墩。梅川至龙坪有农官桥、五里桥、大金桥、北塍塘桥。梅川至郑公塔有花关桥。花关桥,简称花桥。相传关索往襄樊救父经过此桥,以剑击桥石,当地居民建祠祀关公和关索父子。这些桥大多是石墩木面桥。自民国以来,这些桥梁大都被改建,有的因改道而废失。如武穴镇至龙坪镇的主要通道有一单孔石桥,名曰“景阳桥。”位于江家林林冈处。始建年代不详。清乾隆十三年()、二十三年()两次重修,全长25米,宽3.5米,桥孔直径3.5米,全以青石砌成。道光二十八年()、二十九年发大水,武穴江堤溃决,此桥被泥沙淹没。年兴修水利时被挖出,仍完好无损。民国时期修筑公路3条。计有桥梁25座,其中广武公路有官桥,李泗垱桥等16座桥;界井公路有松阳桥、海子地桥、下徐桥、芦河桥、周芳远桥等半永久式桥梁;当时,县内最长的公路桥是官桥。明末清初,此处为武山湖出水口的白石墩渡口,清乾隆年间建成木桥,年修广武公路时,建成石墩木面桥,分为南北二桥,全长90米,计有24个石墩。抗日战争时期,被国民*溃*烧毁。建国后至年,全县有各型规格的桥梁71座,均为永久式桥梁,总长米。其中长度在20米以上的桥有23座。

驿道。明清时期,县内设有驿站铺递,据同治壬申志载:境内旧有广济驿,驿地最初设在县署东北,后迁至县署左侧,改名梅川驿。还有双城驿,在县治东60里处,明洪武十五年()建。两驿均设驿丞,乾隆十九年()总归知县兼理。丞署作为驿站行馆。驿站之间设有铺递,急递总铺设在县城西门外。总铺至*梅途中有万车铺、青蒿铺、石龙铺、双城铺、与*梅大河铺相接;总铺至蕲州途中有许家铺、周源铺、杨林铺,与蕲春菩提铺相接,总铺至漕河途中设有十里铺、固城铺、与蕲春高山铺相接;全县共计12铺,铺铺之间相距大致10华里,形成较为完整的邮驿网路。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