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阳县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浙江人心中的NO1净土这个美了180 [复制链接]

1#

◆◆◆◆

松阳县在浙西南,丽水市所辖。乘大巴去那里,沿途风光不一般。水色山气地一路蜿蜒,一个多小时的行程甚至会让你觉得太过匆匆。

据说另外还有一条路,所谓老路,车沿着瓯江支流的松阴溪颠簸,物景绝佳。走得慢一点,对去松阳的旅行者来说,倒反而正好。

不管从哪条路进松阳,行路人都会把这地方的地理特征看得分明。

松阳在低山丘陵的四面环抱里,所以称之为“松古盆地”,这个盆地又以其开阔平坦而被叫作“松古平原”。

因为隐于翠嶂围屏,道路闭塞,旧时就有人形容松阳盆地和平原为世外桃源(例如北宋沈晦《初至松阳》:“惟此桃花源,四塞无他虞”)。

01

西屏老街

最具有人情味的烟火人间

老街这个概念已经被旅游业翻新了很久,并且不仅新了,更是大加修整和修饰,使之日益红火,几乎红得发紫。

所以,如今,老街也不过是赶时代潮流甚至站在时代潮头的一种玩法。

但松阳的老街不同,松阳的老街是另一个概念,另一番景象。

它全无那种重新油漆古董的旅游业包装,可谓毫无卖弄、赤裸裸呈现其本来面目。它的老旧里透着落寞,并且没落。

可是,譬如说,从外面一路赞叹着沿途山明水秀,古木支径,终于行到西屏老街深处的那个旅行者,却会因这种朴素的日常情境而伤神怀旧起来。

由于长街窄巷里传统小手工业带来的不绝于耳的“叮当”之声,让他听到了遥远的古意;更由于其实在离此不太久远的年份,这正是广为人们熟悉的声音,而今却必得要翻山越岭婉转进来,才得以一听。

这让旅行者会恍然如梦于时光倒流,好像回到了上世纪的70年代,又看见他少年时代的老虎窗外的那弯弯的市场街,那些个打铁铺、裁缝铺、肉铺、米行、刻图章店、修鞋摊、杂货铺及做豆腐的和做洋面的铺子等等,不正是当年的模样和模式吗?

丽水全域旅游中心

或许风箱换成了电动的,电锤代替了手锤,老虎灶的热能也不再是煤球而变成了煤气,但那种神情却不变,神韵也如故。

他愿意伫留一会儿的地方,还有放着几把老藤椅和竹凳子的阴翳的穿堂或天井,以及整面墙被油烟涂抹了又涂抹,要是认真对待起来,说不定能在这面墙上分出好几个文化层的某个老灶间……

老街上的关帝庙现在成了松阳博物馆。建筑是旧的,里面却空空荡荡的还没来得及摆放些什么。不过松阳本身就是个过去时代的博物馆,老街乃一个缩影。

02

延庆寺塔

江南保存最完整的北宋原物

走出老街不远,松阳县城西首的鹦鹉墓冢(松阳才女、南宋诗人张玉娘和她的情郎沈佺,她的婢女紫娥、霜娥,以及她宠爱的鹦鹉的合葬墓),南门的下天妃宫(曾是航运和渔业者奉祀天妃之所,如今尚存戏台亭和完整的围墙),下马街上仿木结构、镂刻青石的兄弟进士牌坊(建于明代,为松阳詹雨、詹宝兄弟双中进士而立)等等,是又一些重要的陈列。

这些跟老街一样或已衰颓,却依然活生生地在那里陈列着。最值得一看的,还有延庆寺塔。

此塔甚至徽标化了松阳的那种衰颓之美。它矗在西面的云龙山麓离松阳县城不远,据说作为砖木结构的古塔,它是江南保存最完整的北宋原物。

始建于咸平二年(公元)的这座塔,因木结构部分的腐朽之势和塔基左部微微下沉,成了一座呈龙钟之态的斜塔。

进得塔院,两排翠柏整齐地挺立,衬得古塔更见其斜。它高近40米,六角七层,砖石垒砌塔体,挑角飞檐,似亭翼然。年重修以前,历时已多年的这座塔竟从未被修缮过,可见当初建塔者的功力和技艺。

延庆寺塔跟不少古塔的建筑理由相似:据《松阳县志》记载,太平兴国四年(公元年),行达禅师奉旨西行,历十寒暑,到中印度,得《大经论》八部,舍利四十九粒以归,受到朝廷嘉赐,为此发愿建塔,以藏舍利。

它的塔身中空,本可让人一层层登到塔顶的,但现在倾斜2°12″,偏心距一米多,所以登者被限制,只能上到塔的第四层。尽管不能到最高处,却也足以望远。

站在延庆寺塔上,的确能感觉到它的斜度——很可能是事先知其为斜塔这才身在其上而感觉到了它的斜度?就像先听说了松阳旧有世外桃源的名声,这才处处用桃源视角来看它已经不再是桃源。

在塔上平衡着,能望见的是对面松阳县城那错落有致的轮廓。这轮廓或被山脊线遮没,或就跟曲岸茂林混同起来了。松阳的诸多胜迹和故事,更在这遮没与混同之间。

松阳的故事

未完待续

本文作者:陈东东,上海作协理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本文来源:松阳文旅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