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阳县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5G赋能助力ldquo山海rdqu [复制链接]

1#
怎样治疗白癜风呢 http://pf.39.net/bdfyy/bdflx/190322/6983854.html

6月17日上午,浙大二院神经外科陈高教授团队与浙大二院松阳分院常务副院长程林贵主任医师团队共同为患者实施省内首例5G远程神经外科机器人辅助脑内血肿清除术。

现场手术场景

数字化助阵,陈高团队运用“5G机器人”为基层患者远程清除血肿

72岁的张松生(化名),因突发左侧肢体无力、言语含糊,由救护车送到我院。急诊评估发现,张先生血压飙到/95mmHg,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只有11分(正常人为15分),两只瞳孔光反应迟钝,左侧肢体肌力2级(正常为5级)。医生初步判断,可能是脑出血。

随即进行的头颅CT检查也证实了急诊医生的评估:右侧基底节区出血,出血量约40ml(大约四支口服液的量),中线有移位。经过神经外科程林贵专家团队会诊后,患者需要进行手术。考虑到传统的手术方式创伤大、风险高,可能会造成神经功能的进一步损伤。作为浙大二院山海协作分院,下沉在我院神经外科的孙崇然博士立即联系浙大二院神经外科,寻求更加精准的微创办法。浙大二院陈高教授(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项目首席科学家)立即通过远程系统详细评估患者情况,确定手术是唯一能解除危险的手段。于是,杭州—松阳,“5G机器人”的结合,一场穿越空间、跨越山海的新科技手术就此开启。

术前CT定位扫描

陈高教授团队成员刘凤强主任医师作为主操作手,运用国内先进的手术机器人——“睿米”立体定向神经外科机器人,依托浙大二院5G远程指挥中心,通过5G网络和红云视界远程操控系统,远程控制松阳分院手术室里的“从操作手”,在几乎零时延的环境下与我院神经外科医师实时互动,确保手术安全流畅。整个手术过程行云流水,患者颅内血肿在5G机器人加持下被精准清除,术中无明显出血及其他并发症,术后复查CT显示血肿清除满意!

浙大二院5G远程指挥中心操控手术机器人场景松阳分院现场手术画面杭州-松阳双“战场”手术人员合影

“山海”之盟,专家下沉,让松阳百姓在家门口享受省城三甲名院专家的服务

年3月29日,浙江省启动“山海”提升工程,浙大二院积极响应省委、省*府号召,医院等7家医院签约,并于年4月22日召开“山海”提升工程管理对接会,正式开启浙大二院与我院合作的序幕。

工程管理对接会

首批下沉的专家团队覆盖神经外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心血管内科、肝胆胰外科、儿科、骨科、眼科、产科、ICU、护理11个学科。以后像张松生这样因为病情危重,无法进行长途转运的患者,也能及时享受到浙大二院不断革新的数字化医疗服务。而且随着群众健康需求的深入,今后享受到浙大二院专家到我院开展的新技术、新项目也将会成为常态。

“我们在积极同浙大二院探索精准下沉模式,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定位,让浙大二院输送适合松阳的‘成分血’,到实现自身的造血功能,努力加强科室间的深度融合,实现自身迅速成长。也希望通过浙大二院专家团队的下沉,让松阳及周边百姓在家门口享医院的专家服务,还能通过绿医院的专家号源、床位、检查和手术,实实在在享受到‘山海’提升工程带给他们的福利。”我院*委书记周方说。

一对一学科对接+导师制人才培养,提升自身“造血”功能

医院充分借助“山海”提升工程,开展一对一学科建设,导师制人才培养,打出一套组合拳,不断提升自身的造血功能。

浙大二院优秀的博士、硕士骨干医生,一对一进驻相关科室,积极参与日常诊疗工作,开设专家门诊、管理住院患者、开展手术、教学查房、组织培训讲座、带教新技术新项目等,成为两院上下沟通的桥梁,激活学科发展动力。

儿科专家坐诊场景

骨科专家手术场景呼吸内科专家查房场景

心内科专家门诊坐诊场景

神经外科专家查房场景消化内科专家坐诊场景消化内科专家日常诊疗场景妇产科专家坐诊场景重症医学科专家查房场景

肝胆胰外科专家坐诊场景

眼科专家指导工作场景

浙大二院专家还与我院青年医生进行师生结对,在医教研方面进行“手把手”的指导,期待未来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新项目在我院落地生根。

1

-END-

来源:**综合办、浙大二院

图片:*素玲杨益达浙大二院

审核:钟晓卿

终审:方旭芬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