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白癜风怎么治疗 https://m-mip.39.net/nk/mipso_5779771.html编者按:千年永嘉有一个超级粉丝,那就是大文豪苏轼:自言长官如灵运,能使江山似永嘉。他的偶像就是永嘉太守、中国山水诗的鼻祖谢灵运,光凭“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这句便可惊艳时光。
冬晨张雷/摄
永嘉历史原本就是一个漂亮的小姑娘,天生丽质,不需要刻意打扮,就是出水芙蓉。要知道,书圣王羲之也出任过永嘉太守,与谢灵运构成永嘉文化塔尖上最耀眼的双子座,“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永嘉山水间”,让我们这片拥有“最后的桃花源”美誉的土地的前世今生多了几许美好的遐想或岁月静好的眺望。
何建勇/摄
流水带走了光阴,却把金子般的文化沉淀了下来,无论类似如“叠叠云岚烟树榭,弯弯流水夕阳中”的出尘的意境,还是永嘉学派的思想高度,都能好好地让我们去分享去品味,在共鸣的心跳中感悟文化的自信,且托起了人们的自强和永嘉的自豪。
绿水青山筏攸攸徐慧芬/摄
九句话道尽永嘉千年史
1、先秦乃至汉武帝时期,永嘉是东瓯国的一部分,东瓯国的都城就在瓯北、*田境内。
2、汉武帝时期,东瓯国的原住民大部分被分两次迁徙到安徽庐江那边去了。
3、公元年前,现在温州市范围内只有一个东瓯乡。就在这一年,东瓯乡改为永宁县。它们的规格可有点大,管辖着今天两个县级市,四个区和五个县的地方。
4、从永宁县建县算起,永嘉县已有年的历史了。
5、公元年,设置永嘉郡,管辖永宁、安固、横阳、松阳四县。安固是瑞安,横阳是平阳,松阳在丽水地区。所以说,永嘉这个名字不是今日永嘉人独有的,连当时丽水地区的人也可以说自己是永嘉人。从那个时候算起,永嘉这个地名的出现已有年历史。
6、公元年,废永嘉郡,改永宁县为永嘉县,属处州管辖,永嘉作为县名始于此。永嘉县名承用了永嘉郡名,而永嘉郡名是沿用晋怀帝的年号“永嘉”(—)而来,是永远美好之意。
7、公元年,永嘉县以瓯江为界分设两个县,江北是永宁县,县治在瓯北华严岙一带,被叫为新城。现在还有新城坳这个地名。江南依旧叫永嘉县,这是历史上最小的一个永嘉县。存在时间也最短,只有五年。
8、公元年,析括州之永嘉、安固两县置温州。此后,温、括各自为州,温州之名始于此。
9、年5月7日,永嘉县全境解放。8月25日,经上级批准,以瓯江为界,将永嘉县一分为二,在城区及江南部分设立温州市;在江北设立双溪县,县治设在岩头镇。9月21日,复称永嘉县,县治移驻枫林镇。年5月20日,江南永强、梧田、三溪、藤桥四区划归永嘉县管辖。6月1日,县治移驻罗浮区龙桥。10月21日,县治移驻温州九山。年8月,梧埏等四个区复划归温州市,永嘉县治从温州市区迁至瓯江以北的上塘镇,一直至今。
永嘉县建置沿革史
永嘉县历史悠久。据上塘、岩头、罗浮等地出土的文物考证,以及《山海经》《史记》《逸周书》等古籍记载,早在新石器时期,就有瓯越先民在永嘉这片土地上过着渔猎和原始农业生活。
战国时期
先秦时期,永嘉属于“扬州之域”的荒服之地,称瓯、瓯越或东瓯。当时,生活在永嘉境内的是瓯越人,也曾建立了东瓯王国*权。《史记?封禅书》记载:“昔东瓯王敬*,寿百六十岁。”秦统一六国后,闽越和东瓯王国被废,设置闽中郡。昔日的君王皆降为郡长。汉惠帝三年(前),东瓯王安朱的儿子驺摇因参加灭秦和楚,建立功勋,被封为东海王,以东瓯为都邑,俗称东瓯王。南朝刘宋郑缉之《永嘉郡记·瓯水》云:“水出永宁山,行三十余里,去郡城五里入江。昔有东瓯王都城,有亭,积石为道,今犹在也。”清孙诒让在《永嘉郡记集校》中说:“永宁山在今永嘉县,绵亘贤宰、仙桂、永宁、清通四乡。瓯水盖即今楠溪,入江即谓入永宁江。”据此,应该认为东瓯王都城就在瓯北、*田一带。
西汉
汉武帝建元三年(前),闽越出兵攻打东瓯。武帝派会稽郡的兵浮海往救,还没到达,闽越就撤退了。当时的东瓯王是广武侯望,他怕闽越再来攻打,就在中央*府的帮助下,率四万多人民迁徙到江淮之间的庐江郡,也就是现在安徽西南部地区。据说,那个地方的方言中至今还保留着一些瓯语的词汇。
《史记集解·卷一百一十四·东越列传》
过了三年,闽越发兵攻打南越,朝廷派兵往救,闽越王郢据险抗汉。弟弟余善杀死了闽越王郢,投降了汉朝。朝廷立余善为东越王,管辖东瓯这片土地。到了武帝元封元年(前),东越王余善又因反叛朝廷,被越衍侯吴阳等人杀死并率其众降汉。汉武帝认为东越反复无常,就将这里的百姓迁徙到江淮之间那边了。至此,东越国也没有了。
因为两次人口大迁徙,东瓯原住民留下来的几乎没有了。汉昭帝始元二年(前85),在东瓯地置回浦县,属会稽郡管辖。汉章帝章和元年(前87),改回浦县为章安县。汉顺帝永和三年(),将章安县的东瓯乡析出建立永宁县。县治在今瓯北境内。从这时候算起,永嘉建县已有年的历史了。东瓯乡和永宁县,它们的行*区域是一样的,相当于现在温州市管辖区域。三国吴孙亮太平二年(),析会稽郡的东部置临海郡,管辖永宁、章安、临海、始平(后改始丰)、松阳、罗江、罗阳七县。
永嘉郡
东晋明帝太宁六年(),析临海郡温峤岭以南地置永嘉郡,并建郡城于永宁江之南(今温州市鹿城区),管辖永宁、安固、横阳、松阳四县。从那个时候算起,永嘉这个地名的出现已有年。东晋孝武帝宁康二年(),析永嘉县东部另置乐成县,历南朝宋、齐、梁、陈而不变。
隋文帝开皇九年(),实行废郡置州,遂废永嘉郡,置处州,州治设在括苍(今丽水)。同时改永宁县为永嘉县,属处州管辖,永嘉作为县名始于此。永嘉县名承用了永嘉郡名,而永嘉郡名是沿用晋怀帝的年号永嘉(—)而来,是永远美好之意。永嘉县管辖的范围也相当于原永嘉郡所属地方。
明朝时期温州府
乾隆时期温州府
唐高祖武德五年(),改永嘉县为东嘉州,永嘉一个县析出永宁、安固、乐成、横阳四县,与括州分疆而治。那个时候,永嘉瓯江南北分设两个县,江北是永宁县,县治在瓯北华严岙一带,被叫为新城。这里现在还有新城坳这个地名。江南依旧叫永嘉县,这是历史上最小的一个永嘉县。存在时间也最短,只有五年。唐太宗贞观元年(),废东嘉州,所属五县并为永嘉、安固两县,划归括州管辖。高宗上元二年(),析括州之永嘉、安固两县置温州。嗣后,温、括各自为州,温州之名始于此。武后载初元年(),将永嘉县境东部析置乐成县,从此,永嘉县境(包括今之温州市鹿城、龙湾和瓯海)才正式确定下来,以后经五代、宋、元、明、清、民国都没有变动。县治均设在今鹿城区。
唐玄宗天宝元年()复改温州为永嘉郡。唐肃宗乾元元年()复改永嘉郡为温州。
民国37年()8月1日,永嘉县温溪、孙坑、贵岙、*坦、石染、西岙6个乡和林福、界坑2乡的一部分划归青田县。
年5月7日,永嘉县全境解放。8月25日,永嘉县城划出,设立温州市,瓯江以南乡镇划给温州市管辖。在江北设立双溪县,县*府驻岩头镇。9月21日,复称永嘉县,县*府迁住枫林镇;年5月20日,省*府将温州市的梧埏、永强、三溪、藤桥四区划归永嘉县;6月1日,县*府迁驻罗浮;10月21日,再迁驻温州九山。年8月,梧埏等四个区复划归温州市,永嘉县*府从温州市区迁至瓯江以北的上塘镇。此后,上塘镇一直是永嘉县*府所在地,为全县*治、经济、文化、信息的中心。
年5月,青田县解放后,建立*垟乡。年,峰山乡并入。同时,把上西坑和桥公两村划给万山乡,将峰山乡屋基村划给永嘉县上横乡。又将上横乡底项、金龙、朱岩、五台山、尖背等5村划入*垟乡。年,青田县西岙、石染、上横等三个公社划归永嘉县管辖(上横公社后并入石染公社)。
永嘉县西北溪下乡界岭枫香潭以北地界原属仙居县管辖。年7月,仙居县解放,成立横溪区金竹乡*府,驻毛竹坑村,其中十六保*皮、陈坑口、茶山,十七保刘山,距离金竹乡*府遥远,划入永嘉县大岙乡管辖。年,归属溪下乡管辖。
年8月,七都镇和桥下镇中央塗居委会划归鹿城区管辖。
截至年3月,永嘉县域面积平方公里,下辖十一个镇、四个乡和七个街道。
“耕读永嘉”正式上线,开始征稿!
曾经有过的诗与远方是记忆中的制高点。
公元前年,汉惠帝封驺摇为东海王,都东瓯,即世俗所谓“东瓯古国”。至东晋太宁元年(年),始在东瓯旧治设永嘉郡(今温州),学者郭璞为首任太守。
其后王羲之亦曾携鹅而来,做过一任太守。但历史上最有名的永嘉太守,则非南朝宋山水诗人谢灵运莫属。南朝宋永初三年(年),谢灵运为永嘉太守,他的诗“如初发芙蓉,自然可爱”,被称为“山水诗”的鼻祖。
“伊洛微言持敬始,永嘉前辈读书多”。到了两宋,永嘉更是人才辈出,文风颇盛。独树一帜的永嘉学派,几乎与中原理学同时崛起,颇有建树,影响深远。永嘉学派起始于北宋仁宗皇佑年间(-年),大盛于南宋乾道、淳熙年间(-),代表人物为南宋著名思想家、*治家叶适。叶适(-年)乃集永嘉学派之大成者,他博采众长,继承永嘉学派的进步思想,并发展为朴素唯物主义的“事功学派”,与朱熹的道学、陆九渊的心学,鼎足而立。
永嘉历史悠久,山水秀美,人文鼎盛,拥有被誉为“天下第一溪”的楠溪江,最美的山水田园孕育出了灿烂的文化,难怪苏东坡发出“自言长官如灵运,能使江山似永嘉”的感慨!
汲取历史文化中丰厚的养分,让我们一起演奏出与时代共鸣的情怀!
借永嘉沉甸甸的历史文化和旧城改造提升工程或美丽乡村建设的东风,“耕读永嘉”